他鄉的童年:戰地記者走訪六國探索教育的紀錄片

喜歡《鏘鏘三人行》《圓桌派》的觀眾一定對周軼君不陌生,馬家輝總是在節目裡非常可愛地叫她“小君君”。

周軼君是我從心底裡一直崇拜的女性。

她是唯一常駐加沙的國際記者,在槍煙彈火的經歷中出版了《離上帝最近——女記者的中東故事》《走出中東》《中東生死門》。

這些成就並不是我迷戀她的根本原因,最重要的是她給人的第一感覺是舒服,不是媒體宣傳的那種有距離感的、體面的知性,而是像在《鏘鏘三人行》《圓桌派》那樣談吐透露一種率性、真摯的感染力。不捏不端不做作,也不輕易的笑,但母親的身份讓她的面容比以往更加有親和力,而她的眼神一如既往的堅定有力。

他鄉的童年:戰地記者走訪六國探索教育的紀錄片

她說自己也是第一次做母親,如何教育小孩是一個很大的困惑,出於國際記者的習慣,她決定去廣闊的世界裡尋找答案。

所以有了走訪六個國家的記錄片《他鄉的童年》。

這六個國家包括日本、芬蘭、印度、以色列、英國,最後回到中國。採訪的人群也很廣闊,有小學,幼兒園,有師範生,教師,也有不同職業的父母。

他鄉的童年:戰地記者走訪六國探索教育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可能是我唯一看哭的一篇紀錄片,而我僅僅看了第二集《芬蘭》。

但是觸動我的並不是小孩的童真,而是因為看到他們被對待的方式,我為自己感到悲傷。

君君問到關於數學的問題:“如果一個孩子真的不擅長數學呢?”

師範生說:“我們會反思,我們教孩子的方式出了問題。”

我鼻子一酸,我至今記得小學的時候因為“答”寫在瞭解題步驟裡面,然後被來代課的數學老師叫上講臺,用數學作業本當著全班的面狠狠打頭,邊打邊罵。

我如今回想覺得,她可能是將生活中的不如意發洩在了一個學生身上。

他鄉的童年:戰地記者走訪六國探索教育的紀錄片

他鄉的童年:戰地記者走訪六國探索教育的紀錄片

我至今痛恨那個來代課的老師,我不記得她的面容,但是我記得她有一張凹進去的臉。我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她只是來代課。

就像我們常常吐槽自己“學的知識早就還給老師了”。

紀錄片里老師也說:“他們不會記得我的任何一趟數學課,但是他們會記得這個項目(在養老院與老人一起交流畫畫),他們會記得與這些老人對話。如果你身邊誰也沒有的話,你什麼也不是,我認為人生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而我對我真正數學老師的美好回憶不在數學課,在夏天的早讀課,她會穿著裙子彎著腰幫我們拖地的片段。

“親近自然,感受生活”沒有在視頻裡被老師說出來,但是這是我看到《芬蘭》這一集最大的感觸。

住在北極圈的芬蘭家庭,他們的父母說,在這他們需要的一切都有,這裡最棒的地方是自由。當我看到孩子們在飄雪的夜晚給馴鹿餵食時,我想起了“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我還非常喜歡裡面的一段“不標籤人”。

有一個師範生說:“有人說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我不會唱歌”

這句話立馬戳中了君君:“這不就是我情況嗎?我的老師說我唱歌像念一本書”

師範生說:“這是我們試圖避免的,不標籤人,不貶低人”

這樣教育的結果就是你問一個芬蘭小男孩什麼是成功,他說“這裡沒有成功,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好,沒有人是最好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

看到這些我不得不說,小孩子在幼稚園裡的被教育的這些美好品質,是二十幾歲的我才去約束脩正自己的事情。

但是芬蘭最讓中國家長羨慕的應該是“芬蘭最好的學校哪一間?離你最近的那一間”。不用為學區痛苦掙扎,所有的教師都是嚴格培訓的上崗,教學內容因地制宜,教學質量卻是一樣的優秀。

他鄉的童年:戰地記者走訪六國探索教育的紀錄片

他鄉的童年:戰地記者走訪六國探索教育的紀錄片

他鄉的童年:戰地記者走訪六國探索教育的紀錄片

而對於拍攝紀錄片的人來說,這也是一趟認識自我的旅程。

正如小君君在《我為什麼拍》裡分享的一段故事:

一個95後女同事,和我一起去芬蘭時,開始對這個話題毫無興趣,因為她自己並不打算結婚,也不想生育。看到滿地亂爬的孩子們,一臉“這是什麼鬼”的表情。

可是她被芬蘭家長、老師對孩子的平等態度打動了。

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偵探小說,可是父母一句話:“你能看點有用的書”嗎?一下子打消了她的閱讀興趣。我也是因為對學習與生命的頓悟,淚灑芬蘭課堂。整個旅程,是一個更新自我的過程。本意是為孩子去尋找最好的教育智慧,卻發現:

最好的教育,在於大人也變成學習者,不要停止成長。

他鄉的童年:戰地記者走訪六國探索教育的紀錄片

也有人對紀錄片提出了疑問,覺得這是拍給中產階級看的,就算平常人沒有金錢實力,看了也是什麼可操作性。

可是就像小君君說的:“拓展視野你的想法會不同,怎麼做是個人的事”

而你的想法真的很重要。

因為“你要知道別人面對問題時是怎麼想的,才會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多可能性。”

他鄉的童年:戰地記者走訪六國探索教育的紀錄片

也有人說這不適合人口眾多的中國,沒關係,後邊還有印度,方法總比困難多,你得去多看多聽,試著尋找這些方法。

《他鄉的童年》值得所有有孩子的、沒有孩子的、曾經是孩子的人觀看!

每週三零點更一集,敬請期待。

他鄉的童年:戰地記者走訪六國探索教育的紀錄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