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女人的控訴:我163,想找個185以上的男友,為什麼被剩下了

於世間漩渦瞭解你,點擊上方“關注”,每晚分享故事,你在,我就在。

37歲女人的控訴:我163,想找個185以上的男友,為什麼被剩下了

01

現代女性一般都崇尚自主生活,社會進步給人們更多的自由和話語權,她們不再依賴男人,而是靠自己的能力不斷提升生活質量,並且不那麼在乎他人的看法,而是理智的選擇自己的另一半。

女性實現經濟獨立,可以不再向父母尋求經濟支援,可以依據自己的心意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彰顯自己的生存能力和賺錢能力。

社會進步給了女人更多的自由和話語權,也隨之讓女人的擇偶標準有了進一步的要求,對自己的愛情和婚姻萬分挑剔,導致現在社會上出現了“剩女”現象。

其實兩個人認識,相遇,很簡單,但是遇到一個相知相惜的人很難。

37歲女人的控訴:我163,想找個185以上的男友,為什麼被剩下了

02

在信息社會中,人們往往能夠接觸到很大的交際圈。

在對的人眼中,世界的所有巧合都不是巧合,在千萬人之中註定讓你要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牽手一生。但是剩下的女人,她們沒有意識到這點,總以為大浪淘沙,自己到最後能找到最好的那個,殊不知,最適合她的已經被她錯過了。

因此,在擇偶這件事情上,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很多剩女都對自己有著超乎平常的自信,在尋找另一半的時候寧缺毋濫,總是在尋找幸福婚姻的路上挑挑揀揀。

如果蔡老師不是因為對方的條件不夠好,而放棄了這份感情的話,說不定現在他們自己有了孩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

但是因為她的一念之差,只能白白的錯過。

37歲女人的控訴:我163,想找個185以上的男友,為什麼被剩下了

03

蔡老師年輕時是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女孩,也因為這個原因,她自視甚高,一直想找個門當戶對的,或者至少比她的條件好很多的。她條件很挑剔,但這麼多年來也找不到合適的,甚至很難找到一個真正理解她的人。

但剩女之所以被剩下,大多時候與她們自己的心態有關係,一直以為自己是多麼的優秀,世間千萬男人都隨意挑選,殊不知等到人老珠黃時,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最普通女人中的一員。

蔡老師現在已經37歲了,戀愛談了很多次,卻沒有一次是談及婚姻的,別人都勸她,找個差不多的就行了,何必這麼挑剔。

剛開始蔡老師還不以為然,難道我還怕嫁不出去嗎?追我的人多了去了,你們不用催,緣分來了,自然就可以了。

37歲女人的控訴:我163,想找個185以上的男友,為什麼被剩下了

04

直到相親一次次失敗,她才發現自己似乎需要反省一下。久而久之,蔡老師開始回想起讓她印象最深刻的那次戀愛。

那個男人對她很好,有求必應,也足夠體貼。但身高不夠,一直讓蔡老師不滿意。她163,一直想找個185以上的男友,她認為這樣才有安全感。她覺得,男生不一定要足夠的帥氣、浪漫,但身高這一點她不能忽略,怕以後小孩也得到遺傳。

沒過多久,那個男人見她始終有成見,態度也不冷不熱的,也退縮了,放棄她這棵樹,投身到更廣袤的森林中去了。

想到這裡,蔡老師和我說,我到現在才明白,自己原來想找的是完美的人,可是哪有人十全十美,是我自己要求太高了,歸根結底,是我要的太多,太不知足。

37歲女人的控訴:我163,想找個185以上的男友,為什麼被剩下了

05

要知道,人無完人,婚姻最忌好高騖遠。列出種種條件,會讓別人望而卻步,將每一個追求自己的人與條件比較,發現沒有人能夠全部滿足。

談戀愛過程中,如果真的遇上了條件都滿足的人,對方恐怕條件更高吧,不如趕快抓住一個相對來說合適的嘗試一下,別把自己剩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婚姻是需要包容和尊重的,如果只是好高騖遠,不斷地挑選,卻不能夠準確評估自己,提高自己,最後只會導致自己孤身一人。

愛情心理學有個效應叫做麥穗效應。

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老師就讓他先到到麥田裡去,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期間只能摘一次,並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於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結果他兩手空空地走出了田地。老師問他為什麼摘不到?

他說:因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頭路,期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因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沒有摘; 走到前面時,又發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早已錯過了,於是我什麼也沒摘。

老師說:這就是愛情。因為對愛情的要求過於完美,在行走的過程中,對未來不可預知,對過去不能回首,所以始終也難以完美。

這就是麥穗原理,對愛情有完美的憧憬是很好的,但在現實當中,要實事求是,不要自視甚高,否則就會像蔡老師一樣,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