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从电影艺术手法解析该喜剧电影的价值体现

文|未来

《驴得水》是周申、刘露编剧导演的喜剧电影,由任素汐、大力、刘帅良等主演,于2016年10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

它是第3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 (2016)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在2017年12月2日第十四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上,当选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电影。

《驴得水》:从电影艺术手法解析该喜剧电影的价值体现

该片改编自周申、刘露的同名话剧作品,讲述了民国时期一所偏远学校中,教师们为了掩盖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的事实,在特派员第一次视察时不惜找铜匠顶替(以张一曼老师的睡服为代价);在特派员第二次视察时迫不得已又找铜匠来演戏(以张一曼的人格受辱、直至发疯自杀为代价)。而张一曼老师的同事们:校长、裴魁山老师、周铁男老师,在庆祝劫后余生、三民小学越办越好的时候,唯独忘了张一曼老师。

虽是喜剧,却让人感觉更像个悲剧,剧中最为单纯善良的张一曼老师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性命,这让该电影极其具有讽刺意味。

而该影片采用怪诞的现实主义手法引领我们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黑色幽默的叙事技巧直至人性的恶;导演将话剧搬到荧幕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也努力保持了原有的基调超越了世俗偏见;剧情一波三折,人性恶的冲突,表达了导演对人性恶的憎恶,你的善良必须带有锋芒。

价值一:怪诞的现实主义指引我们关注普通人生活、黑色幽默讽刺了人性的恶

第一、荒诞的现实主义引人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驴得水就是“吕老师”的替身:剧情开始,驴棚失火,引出驴得水就是头驴得事实。而这头驴却很重要,因为它不但要负责给学校的老师学生们供水,更重要的就是“吕得水”老师的替身。

《驴得水》:从电影艺术手法解析该喜剧电影的价值体现

正是因为有了“吕得水”老师莫须有式的存在,才为校长、裴魁山老师、周铁男老师、张一曼老师赚了外快,让他们有工资以外的小金库。

而这个情况一直延续了很多年,教育部给学校发了很多年工资,都没有发现校长虚报了老师名额。

起死回生的骗局:后来有美国人罗斯想支持中国教育,在去三民小学视察的时候,假装不幸死去的“吕得水”老师本来已经病故,就等着美国人祭奠。然而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面前,又主动起死回生,却成功的骗了一个慈善家。

这些情节设计荒诞离奇,会让人产生疏离感,感觉周围很难发生这种事情,然而这种疏离感,又引导着观众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夸张的手法带你去寻找真相。

第二、黑色幽默讽刺了人性的恶

剧中,为了考一考铜匠伪装的“吕得水”这个英语老师的英语水平,特派员选择了现场听课,这是不错的方法。

然而当铜匠开始讲特派员听不懂的“英语”(家乡话),张一曼一本正经的“翻译”(念着手中的书)时,这位做在台下的特派员却拍手叫好。

《驴得水》:从电影艺术手法解析该喜剧电影的价值体现

这位自称是英国留学回来的特派员,狠狠的用自己无知的反应打了自己的脸,却不知道其他人都在心里暗自庆幸:又蒙混过关了。

教委派来的特派员,本该是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可是他除了身份是对的,其他方面竟然连一个铜匠都不如;铜匠用自己一晚上就掌握的三句半英语,顺利的取得了特派员的信任和器重,这是多么可笑。

这让紧张筹备了一晚上,又提心吊胆的老师们顿时松了口气。原来都是虚惊一场,原来我们的骗局还可以继续,原来特派员器重“吕得水”老师,又是我们继续赚钱的好机会了。

黑色幽默的运用,有很浓的讽刺意味:它将人们的无知、贪婪无限放大,让我们再哈哈大笑中,体会到人性的扭曲。

为人之师,应该有更高层次的修养,可是三民小学的老师们,却与市井小民毫无区别,导演通过荒诞、黑色幽默的叙述手法,让我们在看清人性冲突的时候,体会到了人性的恶。

价值二、强化视觉感受,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盛宴,采用原班人马,保持原有基调、超越了世俗偏见

第一、强化视觉感受,增加立体代入感

偏僻的村庄、绿色的田野、孤独的铃铛、蜿蜒的小路、空荡荡的学校,这一切把我们引入了一个鲜活的偏僻农村小学。这里有明媚的太阳,这里有个思想前卫的女老师。

《驴得水》:从电影艺术手法解析该喜剧电影的价值体现

相机镜头的特写

镜头语言的引入是话剧表演所不能企及的,影片开头,就是绿色的田野,安静且美丽,全景镜头立马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偏僻的农村;在拍铃铛的时候,有很明显的特写镜头,多么老旧的铃铛啊,一如这里的人们,虽然有着老师的身份,但是思想却如这铃铛般守旧:他们依然市井小民、依然没有开化。

光线的明暗也是别有用心,每次特派员吃晚饭都是在晚上,预示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当他们拿到了“吕得水”老师的工资,在那个夜里翩翩起舞的时候,灯光是暖黄色,代表了此刻人们的心情是愉悦的,对人物情感有明显的烘托作用。

丰富的视觉感受,将我们带入新的世界,影片通过镜头给我们交代了故事的鲜活背景,又用光线暗示了故事发展趋势,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让我们体会到不言而喻的弦外之音。

第二、采用原班人马,保持原有基调、超越了世俗偏见

话剧转入舞台剧,为了保持原有的基调,导演大胆启用原班人马。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主要叙述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同样的话剧,效果主要取决于演员的舞台张力。

《驴得水》:从电影艺术手法解析该喜剧电影的价值体现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是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同样的电影,效果主要取决于导演的水平。

环境的变化对演员来说是很大的转变,而电影的诉求,对导演有着更大的挑战。而且他们没有帅哥,没有靓女,没有明星,他们只是普通人。

电影就是要超越世俗偏见,用一帮普通人,演绎一帮普通人的生活,让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拉近我们与现实的距离,能够看见它带给我们关乎人性的讽刺。

价值三、人性的冲突,寄托了导演对人性恶的憎恶

“讲个笑话,你可别哭。”这是即将于10月28日上映的、开心麻花第二部大银幕作品《驴得水》的slogan。

剧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人物性格冲突,到头来发现一群教书育人的老师,空有学识,也根本不配为人师表,而看似放荡的张一曼老师,却是最善良的那个。

第一、裴魁山因爱生恨,眼里只有钱

裴魁山爱张一曼,既有浪漫情怀,也有美好的期许。可当他知道张一曼“睡服”铜匠后,他的恨是咬牙切齿的。

《驴得水》:从电影艺术手法解析该喜剧电影的价值体现

“张一曼你就是个臭婊子,你原来在城里干的那些事别以为我不知道啊,你也好意思挑三拣四啊,你配吗?你有什么资格去挑别人,别人跟你睡那是给你脸,你连婊子都不如。”——《驴得水》

你很难想象,一个曾经说眼里只有你的男人,一个向你求过婚的男人,一个早早筹谋了和你美好未来的男人,一转眼会变得如此自私、如此冷漠。

如果说这是被拒绝后的恼羞成怒;是金钱利益的驱使下的丧心病狂,那也很难让人接受。

第二、铜匠“觉醒”后让人害怕

曾经他灰头土脸,干着底层肮脏不堪的活计,维持着生活艰辛的样子。

曾经他干完活,手都不洗,脸上只能分辨的出眼睛和嘴,拿着白面馒头就狼吞虎咽。

后来,他油头粉面,满嘴都是普通话,在被张一曼诋毁以后,开始了丧心病狂的报复。

《驴得水》:从电影艺术手法解析该喜剧电影的价值体现

“我要你们开除她”、“那就骂他,骂到我满意为止”,这些都不够,直到校长剪了张一曼最心爱的头发才肯罢休。

而张一曼老师除了追求性自由,在那个年代,我看不出来她有什么不对;在利益面前,平时看似深情的裴魁山还有如此自私、冷酷的一面,眼里只有钱,最终变成了一个面目可憎的可怜的小人;铜匠知道张一曼并不爱自己的时候,公然选择了报复回去,不计代价,不计后果,真到了杀人不用刀的地步。

这些人物性格的转变着实让人吃惊,我们还没从特派员又要来的消息中缓过神来,却看着他们因为可能的利益变得面目狰狞,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张一曼她那么善良,她不应该被如此对待,笑着笑着,我们哭了。

《驴得水》:从电影艺术手法解析该喜剧电影的价值体现

导演就是要通过人性冲突制造大的反差,让我们把喜剧看成了悲剧,电影的荒诞事实和矛盾冲突,让人性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让我们明白烈日灼灼,人性可畏。

这在最后:而这,也是导演想通过电影带给我们反思,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面对利益,人性的恶可能会被低估,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在利益面前会有怎样的举动;永远不要让自己的善良成为别人施恶的借口。

你的善良必带有锋芒,这样,才不至于连丁点自我保护能力都没有,成为众人欺负的对象,成为利益斗争中牺牲的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