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根本選擇(一)養後天之脾

養生根本選擇(一)養後天之脾

養生根本選擇(一)養後天之脾

中醫養生原則隨著物質生活的發展,“養生”一詞早已街談巷議,但到底什麼是養生?黃帝內經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高明的醫生在未顯現症狀時,已發現問題所在,並加以阻斷,從而防止疾病的發生。養生,即是治未病、保護、調養自己的生命,以達阻斷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養生根本選擇(一)養後天之脾

扁鵲與蔡桓公的故事家戶喻曉,在蔡桓公未病之時,扁鵲已察覺端倪,多次勸進無效,等病入膏肓之時,才後悔莫及,然已無回天之力。因此養生不僅要“上工”指導,更重要的是認清養生的重要性。

如何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養生講求順應自然規律,順應機體的生理功能,比如良好的作息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而五臟的養護中,以脾腎為本,腎為重中之重。脾為後天之本,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的養生在於保持脾胃的正常吸收。

養生根本選擇(一)養後天之脾

首先,食物有寒熱溫涼之分,人的體質也有寒熱虛實之分,飲食應與體質相符合。長期不當的飲食,脾胃受損,吸收功能受到影響,導致痰溼等邪氣內停,又會導致營養不足,對健康有所影響。我們不僅要對食物的屬性有所瞭解,更重要的是瞭解自己的體質屬性,並通過飲食對自己的體質加以糾正。

例如:廣東雖屬溼熱之地,但因百姓不懂養生,長期食用寒涼之品,如涼茶,導致脾胃虛寒引發不適的案例比比皆是。又或如不少人對“多吃蔬菜瓜果有益健康”奉若聖旨,甚至當作主食,瓜果之品多屬寒涼,久服則傷脾胃。正所謂“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正常人飲食在於均衡,切不可顛倒主次。而體質有所偏頗之人,則需要了解自己的體質屬性,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以糾正偏性正。

養脾胃的方子?

指導 | 唐博士

法律顧問 | 尹就平律師

養生根本選擇(一)養後天之脾

養生根本選擇(一)養後天之脾

聲 明

歡迎分享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