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自美國,南京大屠殺時執意留下,保護了上萬中國婦孺免遭屠戮

她來自美國,南京大屠殺時執意留下,保護了上萬中國婦孺免遭屠戮

她叫魏特琳,南京市民稱其為“活菩薩”,她的墓碑上寫著“金陵永生”。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金陵十三釵》的原型,就是源於她的事蹟

南京大屠殺時,她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主任,美國政府要求她離開,“我不能這個時候拋棄中國”,這便是她的回答。。

她來自美國,南京大屠殺時執意留下,保護了上萬中國婦孺免遭屠戮

就這樣她執意留下,保護了1萬餘名難民免遭屠戮,挽救了成千上萬名女性免遭侮辱,但她卻數度遭日軍威脅,毆打。

1937年12月初,日軍逼近南京城,魏特琳在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的支持下,魏特琳帶領10多名員工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建立了婦女兒童難民收容所並擔任所長。

12月13日日軍從南京坍塌的城牆缺口蜂擁而入開始了持續六週的大屠殺強姦搶劫焚燒,在日軍瘋狂暴行中,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成為專門收容婦女兒童的難民所,它如同血海中的孤島,保護了上萬女性免遭日軍摧殘。

她來自美國,南京大屠殺時執意留下,保護了上萬中國婦孺免遭屠戮

魏特琳女士(前左四)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收容所部分工作人員合影

這位金髮碧眼的女士面對兇殘的日軍,臨危不懼、大義凜然,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日軍的暴行。正如拉貝先生在日記中這樣形容魏特琳:“像抱窩的老母雞帶小雞那樣保護著她們”。她盡其所能保護難民,以職業訓練班的名義變相收留難民。在暗無天日的大屠殺中,魏特琳讓人們見到了那絕望中的希望。

在這段日子當中魏特琳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每天的生活,並每月定期將其郵寄給美國好友,以便她們更好地瞭解中國時事,當時在美國的好友認為魏特琳的日記很有價值,於是將它寄給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同學》上發表。

她來自美國,南京大屠殺時執意留下,保護了上萬中國婦孺免遭屠戮

魏特琳日記

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在整理傳教士檔案資料時,發現了魏特琳日記原稿。成為日本對南京侵略的鐵證,日軍暴行的力證。

魏特琳,是美國基督會在中國的女傳教士。大學畢業後,她加入了海外基督教傳教士聯合會,後來受美國基督會差會派遣來中國,1916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在南京成立時,她擔任教育系主任。開始了她與南京與金陵女大長達二十多年的不解之緣!

作為傳教士,工作之餘她經常走訪學校周圍的市民家庭,免費向周圍百姓宣傳各種科學知識和家政知識,並且每週兩次請醫生免費為貧民看病,她還經常鼓勵學生們走出校門獻身社會為窮苦四鄰服務。

她來自美國,南京大屠殺時執意留下,保護了上萬中國婦孺免遭屠戮

魏特琳女士

在南京大屠殺期間,魏特琳既要照顧難民生活,又要阻止日軍來綁架婦女,面對巨大的身體和精神壓力,她依然強打精神鼓勵難民們堅定地活下去,並對他們說:“中國沒有滅亡,而且永遠都不會滅亡。日本註定要失敗”。

當看到一位為試圖保命而戴著太陽袖章的小男孩時,她對他說:“你沒必要佩戴這個太陽標誌,你們中國人不要擔心,日本一定會戰敗,中國不會滅亡。你要記住自己佩戴那玩意兒的日子,永遠都不要忘記”。

然而,1940年的4月,魏特琳遭到了無端的栽贓,有人將侵華日軍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擄走中國婦女的賬算在善良仁愛的魏特琳女士頭上。為此,她再次受到巨大的心靈打擊,患上了嚴重的精神抑鬱症。

1940年5月14日,她在多方的勸說下離開南京回美國治病。她在日記中寫道:“多年來我深深地愛著金陵女大,並且試圖盡力幫助她。”她這樣說了,也確實這樣做了。但是她將不得不離開她無限熱愛的這一切了。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她離開中國一週年的日子,她選擇這一有意義的日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在了印第安納州一間普通公寓裡,年僅55歲。

她來自美國,南京大屠殺時執意留下,保護了上萬中國婦孺免遭屠戮

在遺書中,她寫道,她在中國的傳教失敗了,與其受精神之苦,不如一死了之。臨終前說:“如果能再生一次,還是要為中國人服務,中國是我的家。”她的墓碑上用英文刻著:明妮·魏特琳,觀音菩薩,到中國去的傳教士 。但在最醒目的地方刻下的,卻是四個中國漢字——金陵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