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王山下白巖洞,白巖洞中有乾坤

“方德工作室”在《竹人竹馬炸開,向王天子失敗,向王山的來歷》中提道,在秭歸縣楊林橋鎮與長陽縣交界處有一座向王山。向王山有一大片白巖。白巖即白色的岩石,當然並不是純白色,而是白色、灰褐色等顏色的混合,這些光禿禿岩石不長野草、灌木,在山野間十分醒目。白巖在山區比較常見,橫向的、縱向的都有。

向王山下白巖洞,白巖洞中有乾坤


向王山的白巖,突出的特點就是大,相當於幾個足球場的面積。白巖所在的山形就像半邊大鐵鍋立在那裡一樣,由於山勢朝內傾斜,岩石之間的縫隙較小,不能積攢泥土灰塵,也不能聚集雨水,這一大片岩石,寸草不生,遠處望去,白生生的一大片。人們把這一大片白巖所在地方叫做白巖,白巖村的村名亦來源於此。令人稱奇的是,白巖中間有一個大巖洞,叫做白巖洞,也有人說是仙人洞,還有人稱作白巖寨。“寨”一般是指駐兵的營地,如,瓦崗寨;或者是住人的村莊,如九寨溝,就是因為溝裡有九個藏家寨子而得名。這麼說來,白巖洞裡曾經有人在裡面居住過。白巖洞外形不是圓形,呈條狀。白巖下沒有路直接進入白巖洞。白巖洞旁邊有一條岩石夾縫連接到下面,岩石夾縫有一米多寬,有石塊做成的上下臺階,比較陡峭,臺階上有不少落石,向上行走十分不便。

向王山下白巖洞,白巖洞中有乾坤


向上攀爬,走完夾石縫。接著就是要橫向走過一段懸崖。懸崖上僅有一腳寬的小路,膽小的人,需要面向崖壁,用手扶著崖壁,小心翼翼地經過。據說,以前這個地方,有木頭、木板修成的棧道,現在還可以看到岩石上留有許多的槽孔。過了這段懸崖,再向上走,就到達了白巖洞口。洞口曾有一個巨大的石碑,上面刻有“向王天子”字樣,後來這塊石碑滾落到下面的餘家河了。洞口有十米左右寬。裡面有石塊砌成的石牆,石牆中間,供奉有向王天子的牌位,牌位上寫有“向王天尊之神位”的字樣,牌位上面還用紅布包圍。牌位下方的香壇裡,殘留著不少燒香後的灰燼。

向王山下白巖洞,白巖洞中有乾坤


敬俸傳說中的人物,甚至是古樹,以及類似人物、動物的山石,給這些送紅(布)燒香,祈福保祐,是一部分人樸素的崇拜行為。仙女山的仙女菩薩,取金匾的豬佬先生,600多年古櫟樹……逢年過節,都有人去送紅燒香。白巖洞裡,有一些用平坦岩石砌成的小石屋,石屋早已坍塌,只剩下殘簷斷壁,從石屋牆角、上方岩石煙燻後的痕跡來看,當年這裡可能是用作廚房和烤火的地方。從洞口朝裡走,拱形巖洞較高,人走在裡面感覺比較空曠,說話聲音在裡面迴響。

洞裡有風,風力不小,呼呼地刮個不停。主洞旁邊的支洞裡,地上有兩個水坑,裡面有積水,四季不幹。當年有人居住時,就是在這裡取水飲用。

向王山下白巖洞,白巖洞中有乾坤


往前走幾十分鐘後,就來到了一處斷壁前,前面沒有路了。抬頭向上一望,幾米高的地方,是一個黑森森的洞口,這相當於洞中的二層樓了。岩石垂直向下,十分光滑,不能向上攀爬。好在有人放了一架木梯,經過木梯爬到了上面的洞口。聽說當年這裡放了一口鑄鐵大鐘,8個婦女用絞繩和木製的滑輪拉上來的。在上面的洞中繼續朝前走,巖洞越來越矮,只能趴著爬過去,爬過去後,是一個較為寬闊的空間。

向王山下白巖洞,白巖洞中有乾坤


靠北面位置,有一個大洞,上面有不停地嘀嗒的落水聲,下面有流水,深處是暗河,不知道流向了哪裡。接著向前,就來到了一個巨大的深洞面前,洞太深,一般人不敢貿然下去。洞裡面有許多鐘乳石,但形狀非常獨特的較少,聽說深洞裡有非常多好看的鐘乳石。這個洞深不可測,有多遠也不知道,聽說有人進洞探險,數天後才返回洞外。洞裡面分支小洞太多,他們一直也沒有找到出口。白巖洞易守難攻,歷來是屯兵之所。清嘉慶年間,長陽人覃佳耀領導的白蓮教起義軍,從馬回營撤退後,曾在白巖洞中駐紮。清軍在對面的野豬山,用紅衣大炮猛轟白巖洞。白巖洞寨門倒塌,起義軍彈盡糧絕,只得撤離白巖洞。

相關閱讀:

竹人竹馬炸開,向王天子失敗,向王山的來歷

聽說山洞裡有條暗河,暗河邊有人洗衣,探個究竟是不是真的

清軍以掛羊燈為計,白蓮教死人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