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開山鼻祖”——齊越!

新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開山鼻祖”——高陽人齊越!

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開山鼻祖”——齊越!


他是新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第一位男播音員,他用自己的聲音見證中國半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幻;

他是中國第一位播音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他用自己一生的播音實踐經驗,為中國播音學學科體系奠基。

在許多同事眼中,他是嚴厲的導師、慈愛的長者,大傢俬下里稱他為“老頭子”;在更多播音系的年輕人心裡,他是楷模、是豐碑,是名副其實的“開山鼻祖”。

對於很多學播音的90後青年來說,你問他“你知道齊越嗎?”他搖搖頭。你如果問他“齊越節知道嗎?”他會馬上回答:“知道!知道!能到齊越節比一次賽,是我最大的夢想。”齊越,在如今的後來者眼裡,經常只是一個朗誦大賽的符號。

然而對於年齡稍長的人並不陌生,齊越以自己的聲音給幾代人留下深刻印象。

人民廣播史上首位男播音員

主播開國大典盛況

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開山鼻祖”——齊越!


(齊越在開國大典上)

齊越,原名齊斌濡,河北高陽人。1922年,齊越出生在滿洲里一個封建家庭裡,“九一八事變”後,他的父親棄官逃亡,攜家帶口來到北平。齊越三歲喪母,繼母待他不好,在家中受盡歧視和冷遇,使他富於了倔強寡言的反抗精神。中學時期,他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籍;巴金《家》中的覺慧啟發了他,促使他離家出走,走上了獨立道路。

1942年他來到城固,就讀於西北大學外文系,學習俄文專業。他政治上追求進步,在校地下入黨,積極投身學生運動,學習刻苦勤奮,專業成績優異,在課外活動中充分表現出朗誦和講演的才能。

1946年4月,西大發生震驚全國的學潮,齊越受到反動當局搜捕,在他的河北同鄉、數學系魏庚人老師掩護下成功脫逃,進入華北解放區,1946年10月,在晉冀魯豫《人民日報》社做編輯工作。1947年春,調往新華廣播電臺擔任編輯。

1947年8月,到新華廣播電臺播音組,正式成為人民廣播戰線上的一名新兵,也成了人民廣播史上第一位男播音員,播送過很多著名的文章。

當解放戰爭進入決戰時刻,人民軍隊勢如破竹,我黨我軍的許多重要文告和新聞,都是通過齊越之口廣播出去,傳遍全中國、全世界的,例如《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百萬雄獅橫渡長江》等。

1948年5月29日,一份全文3300字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關於一九四八年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的指示》送到了播音部,毛澤東指示:“此文件不要播錯一個字!”距離直播還有不到一個小時,齊越作為唯一一個男播,“臨危受命”,一字不錯地播完了全文。

1949年10月1日,這是一個偉大的日子。當天下午,齊越和丁一嵐早早站在天安門城樓西側的話筒前,準備向全世界轉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盛況。齊越望著蔚藍天空中飄揚的五星紅旗,禁不住熱淚盈眶。直到晚上9點20分,毛澤東主席宣佈大會結束,齊越和丁一嵐已在麥克風前足足站立了近七個小時,以聲震長空的氣勢、無比豪邁的氣概,向全世界傳達了新中國的成立。這一刻,全球都在洗耳恭聽。

堪稱名副其實的“國嘴”

播音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

齊越播音生涯中最可圈可點的經歷,就是在天安門城樓擔任開國大典的播音員。從此,他長期堅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播崗位,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嘴”。他的聲音,有著一種特殊的魅力,他深情地吸引著聽眾,打動著人心,給人以啟迪。他的一系列經典播音,人們記憶猶新。

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開山鼻祖”——齊越!


1966年2月6日下午4點多,齊越匆匆來到北京復興門外的廣播大廈,工作慣性讓他意識到今天會有一篇不同尋常的稿件。由《人民日報》記者穆青、馮健、周原採寫的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全文15000字,註定要和齊越結下不解之緣。齊越必須要在當天晚上將全文錄好,以備第二天上午十點播送;為此,全國各地廣播電臺聯播節目中發了預告,並且撤消了7日21點以後的文藝節目、援越抗美專題節目和新聞節目。齊越看了一遍就走進了錄音間,以當時他的藝術造詣,一氣呵成不成問題;但他錄著錄著就泣不成聲地哭了出來。他向玻璃窗外示意暫停,走出錄音間;10分鐘後,他又重新走到話筒前。於是,一件光耀史冊的播音藝術作品,在齊越蒼勁有力、飽含激情的聲音中誕生了。這篇通訊,通過電波傳到萬戶千家,整個中國大地沸騰,全國各族兒女都在傳頌一位優秀的縣委書記——焦裕祿。

齊越的確是播通訊的第一高手,後來者無出其右。他把朗誦的語言樣態,融入到新聞通訊播音當中,造就了豪邁堅定、跌宕起伏的播講風格。與《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樣震撼全國的,還有《誰是最可愛的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為了周總理的囑託》《巍巍崑崙》《在彭總身邊》,等等。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為代表,中國人民廣播史上迎來了第二次藝術高峰期,齊越的“朗誦式”、夏青的“宣讀式”、林田的“講解式”、費寄平的“談話式”,被譽為四大範式,對後世影響深遠。

對於通訊播音,齊越有他自己的心得體會:“播人物通訊要圍繞人做文章”,要自己做到和英雄模範人物的情感息息相通;“播人物語言要神似,不要用聲音去扮演”,力求通過人物語言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以點帶面,抓住人物行動”,人物性格是通過人物的具體行動和行為表現出來的;“要從整體把握”,就能把一篇作品的整體基調抓住。

後人評價齊越的播音風格是:“氣勢磅礴,堅定豪邁,憎愛分明,準確生動,開創了人民廣播的一代新風。”

“文革”開始後,齊越被剝奪了播音權利,下放到京郊勞動,一家三口被長期隔離,不能見面。“不能播音”給齊越以致命的打擊,將近八年的時間,他不能播音,不能工作,每天要下地勞動,身心受著雙重煎熬。終於在1972年夏,周總理親自過問,有關部門才恢復了齊越的播音工作。此時的齊越已經年過半百,體弱多病,精力大不如從前了。

1975年,齊越播完了一篇關於大慶石油工人的通訊《站好最後一班崗》後,正式到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前身)任教,從此,他將全部精力投入了播音教育工作。

挑起研究播音理論的大梁

弟子都成為播音界的大家

(齊越和夫人楊沙林)

其實早在50年代,齊越作為中央臺唯一留在崗位上工作的第一代播音員,就主動挑起了研究播音理論的大梁。他帶著一個考察團到蘇聯,去學習人家的播音經驗,回來後整理成黃皮書;並且駁斥“播音無學”論調。這一時期他培養的一批青年播音員:夏青、費寄平、葛蘭、林如、劉煒、王歡、徐曼、鐵城、方明、丁然、虹雲、雅坤、趙培等,日後都成了播音業內的大家。70年代之後,齊越帶著全國各地的播音人才邊實踐、邊研究,與北京廣播學院的教學相結合,整合了一系列播音理論。1980年,北京廣播學院招收碩士生,齊越老師成了第一位碩士生導師。他帶的幾屆碩士生,畢業後到了全國各大電臺、電視臺,成為著名的播音員、主持人,這其中,就有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敬一丹。

齊越是播音藝術家,也是當之無愧的朗誦藝術家。他的播音氣勢磅礴,堅定豪邁,愛憎分明,準確生動,開創了人民廣播的一代新風。齊越的朗誦與他播音的風格一致,同樣是磅礴大氣、富於激情、剛柔並濟、莊重樸實。

五六十年代,他經常出席與聽眾的聯歡會,並即席朗誦毛主席詩詞、童話故事、短篇小說等。這一時期大量的科教片、專題片,也都請他朗誦。七十年代後期,十年動亂過後,他不顧體弱多病,多次參加朗誦活動,1978年在雲南大學中文系,為紀念毛主席誕辰85週年,朗誦方紀的散文《揮手之間》;從雲南返京途中,路過貴陽,為紀念週總理逝世三週年,又在貴州臺重錄《天安門詩選》;晚上,還在演唱會上朗誦郭沫若的《念奴嬌·懷念周總理》。到了八十年代,已是花甲之年的齊越,從來都是把長篇文章背下來朗誦;在審判“四人幫”忙碌期間,他還不辭辛苦,應艾青邀請,將180行長詩《古羅馬的大斗技場》全文背誦,在艾青創作報告會朗誦。在基層考察時,只要工人農民有要求,齊越馬上站起來朗誦,一點架子不擺。以老病之軀,如此這般,可見他對於朗誦藝術的執著和熱愛。

1980年齊越再次出現在萬眾矚目的場合,為公審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宣讀證詞,似乎只有他最能發出義正詞嚴的聲音。

1993年11月,齊越病故,享年71歲,新華社發了專電,給予高度評價。為紀念齊越對播音藝術的傑出貢獻,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主辦“齊越朗誦藝術節暨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以此來鼓勵廣大學子。

一生正直、嚴厲、慈愛

憎愛分明的品格融入自己的聲音

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期間,齊越歷任播音員、播音組組長、播音藝術指導、播音部副主任。曾當選為全國青聯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協委員、黨的十三大代表;曾擔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理事、中國播音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市語言學會顧問;曾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一級優秀新聞工作者;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縱觀齊越的一生,他把無限的忠誠和熱血都獻給了人民廣播事業。從戰火瀰漫的革命時代,到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他始終傳達著堂堂正正的真理之聲。他把一生憎愛分明的品格都融入了自己的聲音,謳歌真善美、鞭笞假惡醜。

齊越的一生,是默默奉獻的一生。他從延安窯洞走來,秉持勤學苦練、銳意進取、兢兢業業的精神,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播音實踐及播音教育中。他自己有播音三戒:“一戒自我表現,二戒隨心所欲,三戒千篇一律”。不僅在創作時剋制自己的虛榮心,對於大多數人模仿自己的播音,也都提出善意的提醒。他不希望全國播音員都成為齊越,而是希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樣的胸懷,令人讚歎。

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開山鼻祖”——齊越!


齊越的一生,也是正直、嚴厲、慈愛的一生。他對聽眾既尊敬又熱愛,總是花費精力和每一位聽眾通信,並樂於到基層和他們交流、在家中接待。許多在生活中瀕臨絕望的聽眾,經他開導後重拾對生活的信心。他對待年輕同事和自己的學生,既嚴厲又慈愛,業務上毫不客氣地批評,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懷。他外出講課期間,謝絕一切鋪張浪費的接待,寧可自己花錢住小招待所,也不接受政府安排的賓館;他自己不受任何禮物,也要同行的學生手腳乾淨。

齊越教授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延安精神”,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嚴於律己、刻苦鑽研。齊越畢生心血凝聚成齊越精神,在人民廣播電視的歷史上,高揚起一面熠熠生輝的旗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