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欲成大事,必先修身養性

自古以來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而把修身列在首位,是因為良好的個人修養是一切成功的基礎。就是現在,我們也常常說,這個人很有修養,這個人修養不好,我們把是否有道德修養作為評判一個人的重要指標。那麼修養究竟是什麼呢?人為什麼要有修養呢?修養會給我們人生帶來哪些改變呢?我們應該怎麼來修養呢?

人生智慧:欲成大事,必先修身養性

一、何為修養?

人和動物的差別,就是思想,就是一種自覺的能力。修養就是人的思想的修養,就是一種自覺能力。人和人之間修養的差距,並不是天生就不同的,而是後天的環境影響和刻意訓練形成的。所以,孔子說“克己復禮”,就是告訴我們對自己的一種更高追求。典型的例子就是王陽明從小立志做聖人,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索,最後終於成為了聖人。就是說,人生在世,我們要不枉為人,雖然不能夠達到聖人的高度,但是,最起碼我們可以有點追求,而且我們要想做成事情、要想成功就必須先把人做好。

人生智慧:欲成大事,必先修身養性

二、為何修養?

在工作中,我們看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多半都是為人處事的能力,除了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更多的就是和人的交流和溝通,而和人溝通交流,真正起作用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在前面的文章和大家分享過鬼谷子的識人說話智慧,雖然我們可以學習一些技巧,但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日久見人心”。就是說,雖然我們懂得識人,懂得說話的技巧,但都只會是一時的勝利,要想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要想成功就必須有很高的修養。

人生智慧:欲成大事,必先修身養性

三、如何提高修養?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呢?

1.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馬克吐溫說:“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付出善良後,也許不會馬上就有回報,但一定會在某個節點給予彌補。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才是善良最好的表現,因為心裡裝著別人,所以這份善良才難能可貴。或許只是不經意的一個善舉,卻會在無形中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真正善良的人,到最後都會活成一束光,既溫暖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所以,不管世界怎麼變,我們一定要保持赤子之心。

人生智慧:欲成大事,必先修身養性

2.多讀書

前段時間,“流浪大師”沈巍先生因為滿腹詩書而走紅。他能走紅讓很多人都匪夷所思,但仔細想來也在情理之中。雖然在流浪,但是他仍然很愛學習,有時間就多讀書,物質生活雖然清貧,卻有著自己的崇高追求,足以見他內心的平和與崇高的修養,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他的走紅也正體現了,這個時代對讀書人對有修養人的一種認可。現在信息發達了,很多人都是快餐式學習,很難真正靜下來細讀,尤其是一些經典,但實際上,那些真正能留下來作為經典的,比如國學經典,都需要我們細細品讀、體會、感悟。

人生智慧:欲成大事,必先修身養性

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就是我們對自身的要求永遠比別人高那麼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