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一碟,最愛銅陵大白姜

小菜一碟,最愛銅陵大白姜

小菜一碟,最愛銅陵大白姜

中秋剛過,銅陵藉的美女同事又帶來一大瓶醃製的銅陵大白姜,辦公室每人一瓶。記得,去年的此時,我們是第一次吃到銅陵大白姜,吃過都說,味道好極了!今年,沒想到又收此貴重的禮物。同事在微信裡叮囑,要在冰箱裡放一週,食時用乾淨的筷子夾,放到冰箱裡幾個月不壞。

說起生薑,大都以調料做菜為最多,冬天,來碗熬製的薑湯禦寒暖身,也是一種享受,但把生薑做成小菜,每日食之,感覺一天都口有餘香、神清氣爽,唯有銅陵大白姜。

玻璃瓶中,白嫩的生薑切成薄片,白裡呈黃,形似參片,泡在糖醋融合的汁液中,晶瑩剔透,看著誘人,垂涎欲滴。小夾一片,入口甘甜,輕輕一咬,酸酸甜甜,甜中帶辣,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味濃郁。

查閱資料,銅陵大白姜因姜嫩皮白而得名,品質上乘,有"中華白姜"之美譽,生薑瓣粗肥厚,姜指飽滿,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味濃郁,味辣而不嗆口。

銅陵人酷愛吃醃製的嫩姜,每逢秋季鮮嫩的生薑上市,家家戶戶都忙著挖姜、洗姜、曬姜、醃姜。除了自己吃,還是饋贈親友的珍貴禮品。據營養專家分析,生薑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以外,還富含蛋白質、糖。此外還有人體所必須的鈣、磷、鐵、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抗壞血栓和無機鹽等營養成分。老薑具有健胃、止血、順氣去寒、化痰解毒、發汗消熱、調味蔬菜、增進食慾等功能。

銅陵盛產大白姜,是有原因的。

首先,產地環境,氣候獨特。銅陵地處長江中下游,銅陵大白姜種植系統核心區為天門鎮、大通鎮和西聯鄉,主產區天門鎮位於東經117.8度、北緯30.8度,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大白姜優質種質資源區和優質名產區。

其次,歷史淵源,由來已久。銅陵產姜的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就有種植。在北宋年代,銅陵已成為全國生薑的著名產區,並被列入朝廷貢品。據嘉靖《銅陵縣誌》記載,明代銅陵生薑已成為熱門特產。"邑產姜、蒜、苧麻、丹皮之類,近亦間有販賈者,但遠人市販者居多。"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銅陵縣誌·物產》記載,當時姜的產量"每歲不下十萬擔"。至民國年間,銅陵大通經營生薑的私營行商,每年採購鮮姜銷往合肥、安慶、蕪湖、鎮江、揚州等地,像安慶的"胡玉美"、揚州的"四美"、鎮江的"恆順"等有名的醬園採購銅陵生薑,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醬姜等。

當然,越是好吃的東西,越有講究,"物以稀為貴",銅陵大白姜的種植既講究,又體現莊稼人的辛勞。

據同事介紹,種植銅陵大白姜,品種要當地原生白姜品種,選擇姜塊肥大飽滿、皮色光亮、不乾裂、不腐爛、未受凍、質地硬、無病蟲害和無機械損傷的良種白姜。種植土壤也大有講究,要土體深厚,土層厚度為40釐米至50釐米,土壤質地為中壤土或沙壤土,疏鬆、通氣透水。

白姜每年4月上中旬從姜閣(銅陵獨有的存儲白姜姜種的設施)內取出後,放在室內陰晾3至5天,進行煉芽。根據姜芽著生密度和部位進行分姜(切姜),每塊種姜重50克至60克。

在白姜播種結束後,開始搭好遮蔭棚。生長期間要經常保持畦面溼潤。同時,要做好清溝瀝水工作,做到有水能排出,乾旱易澆灌。每年9月中旬開始陸續採收鮮姜,至10月下旬結束。

但想醃製味道可口的大白姜更是件技術活。同事帶來的是糖醋姜,是同事的父親自己洗淨、母親親手醃製而成。據介紹,先要選擇塊大整齊的鮮嫩姜,洗淨泥沙和外層粗皮,再用刀具將姜塊夾縫中的皮刮削乾淨,用清水洗滌1至2次,涼乾薑塊表面水分,把大的姜塊切塊分割,也可切成薄片,放入一點鹽,入盆醃製。第二天一早慮去鹽水備用,再用白醋、白糖上火將糖熬化,火不能大,利用溫度降解一些酸度,以保證糖醋的酸甜可口。最後將慮去鹽水的薑片放入玻璃瓶中,倒入涼了的糖醋汁,用蓋密封,一個月後即可食用。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要醫生開藥方。每天早餐,來碟白姜,酸酸甜甜,甜中帶辣,糖醋姜多味的感覺,好似豐富的人生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