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白頭妹”,它味道似桂皮,用來燉肉很美味,見到可別錯過

在農村野外,有著十分多的野生植物,其中野草最為常見,它們在農村的房前屋後、路邊、田邊等地到處都能見到,不過野草雖多,但除了像蒲公英、車前草、夏枯草等一些人們比較熟悉的野草之外,其他大部分野草人們都不是很熟悉,以至於它們有什麼價值也不知道,從而常被當成雜草浪費了。

人稱“白頭妹”,它味道似桂皮,用來燉肉很美味,見到可別錯過

很多人聽到白頭妹這個名字,肯定會很納悶兒,這是什麼野草?實際上這種野草在我國農村地區十分常見,很多在農村裡長大的朋友應該都見過,只不過叫不出來它的名字而已。

白頭妹的學名叫做“土丁桂”,是旋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表面長滿了細小的白色絨毛,故而得“白頭妹”的俗稱。實際上土丁桂還有其他更有意思的俗稱,比如毛辣花、白鴿草、白毛將、過飢草、毛將軍、銀花草、暴臭蛇、煙油花等。

人稱“白頭妹”,它味道似桂皮,用來燉肉很美味,見到可別錯過

說到這旋花科的植物,在農村裡有很多,其中人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牽牛花”了,而這土丁桂和牽牛花也算得上是遠房親戚了。在5月份土丁桂開花之後,就能看到它那酷似牽牛花一般的花朵,故而很多人第一次見到土丁桂的時候,總是把它誤認成是牽牛花,實際上土丁桂和牽牛花還是有不小區別的。

最為明顯的就是它們的葉片形狀不一樣,土丁桂的葉片十分的小,且呈長圓形,而牽牛花的葉片很大,呈心形。另外就是土丁桂的花也很小,比牽牛花小了近一倍。

說完土丁桂和牽牛花的區別之後,再來說說土丁桂的作用。土丁桂本身會散發出一股類似桂皮的香味,使得它可以作為香料使用。

人稱“白頭妹”,它味道似桂皮,用來燉肉很美味,見到可別錯過

在民間,很多認識且熟悉土丁桂的農民朋友,都會在土丁桂開花前將其採摘回來,要麼鮮用,要麼曬乾留著備用。土丁桂作為一種香料,可用來燉雞、燉鴨、燉排骨等肉類,燉出來的肉鮮香可口,很美味。

而土丁桂不僅可以作香料使用,還可以作為草藥使用,在《福建民間草藥》中就有記載:“過飢草清熱瀉火,澀精益陰。健胃,可做香料燉湯。”

具體來說土丁桂全草均可作為草藥使用,主要有散瘀止痛、清溼熱、養胃健脾、助消化之功能。

人稱“白頭妹”,它味道似桂皮,用來燉肉很美味,見到可別錯過

土丁桂主要分佈於我國長江以南的省市,多生長於農村的草坡、灌叢及路邊,不過土丁桂多是匍匐生長,不容易發現,需要扒開草叢才能看到它,所以大家若是在一片草叢裡看到了很小的“牽牛花”,說不定翻開草叢堆就能看到匍匐生長的土丁桂,若是見到了土丁桂的話,可別錯過了哦,春季土丁桂的幼苗又鮮嫩又香,把它拿回去燉肉可是十分美味的。

讀者朋友們,你認識土丁桂嗎?你知道它可以用來做香料嗎?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