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编程等技能「苦学不会」,是因为忽视了这个关键!

英语、编程等技能「苦学不会」,是因为忽视了这个关键!

01 只要想学,就没有学不会的?

二十五岁之前,我身上有一个明显的标签:四肢不协调,小脑欠发达。

我不会游泳,学不会骑自行车,各种球类运动中只有乒乓球能勉强打两下,还偏偏碰到了和马龙(是的,就是那个敢达资深迷恋者马龙)打过球的肉东,被他翻白眼:你这连打野球的算不上。

我甚至是一度破罐子破摔:出门不看地图,走路不记路。天,我可是「小脑脑残」诶,这种需要动用小脑的高难度事情,我根本做不到好不好!?


而这个病,在荷兰被治好了。

荷兰这个国家的地貌呢,就像一张摊在平底锅上的煎饼,一马平川。而不同的城镇之间,就像被熟练的厨师均匀撒的葱花,不远不近地分布着。所以,从一朵葱花,到另外一朵葱花之间,走路太远,开车太近,最好的方式就是骑自行车。


骑自行车!??天,我没有小脑诶,怎么搞的定?!要知道,我之前学了十几年的自行车,都没有搞定好么?!啊,谁来拯救我!

好吧,事实上没人能拯救我。要么每天少睡半小时,走2.5公里的路,要么弄辆自行车。

我选择多睡半小时。

于是花了一百欧大洋,弄了辆二手山地车。第一天当然不会骑,把车推回去的。然后第二天找了个空地,摔了十几次,青了一条腿,终于可以勉强可以走直线了。


而第一个星期上路,我英勇地把所有能摔的姿势摔了个遍。在差点被电车撞飞前,我自己主动在电车轨道外摔倒;在撞飞一个老太太前,我选择自己冲到路边摔倒;在撞到树上之前,好吧,这次下坡急,我来不及刹车,最终撞树上了…

一个星期后,我已经能够自如地走直线和拐弯了;再过了一个星期,我已经能骑着车赶三十公里去另外一个城市,到处浪了….


wchao,感觉太爽了。

在风里骑车自行车的时候,我自带汪峰的背景音:这是飞般的感觉…

这件事让我开始反思,从而得出了一个assumption(你看,我很严谨的,不能立马跑到conclusion):

你看,我连骑自行车都搞定了,是不是只要我想学,没有搞不定的?那为什么我还有那么多的学不会?

英语、编程等技能「苦学不会」,是因为忽视了这个关键!

02 技能学习的关键在于应用


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学校里接受过漫长的教育,你会发现上的学越多,学东西反而越困难。学校里的标准化统一的教育,用一堆看不到尽头的习题和试卷,让我们的学习筋疲力尽,却不知道我们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学自行车这件事,让我开始反思,是不是如果世界上有个专业叫做「骑自行车」专业,我会不会永远学不会骑自行车了?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而且小脑还不发达!!

还好没有这个专业,没有人规定骑自行车的时候,屁股应该多大面积放在自行车上;也没有人规定上车的时候,应该左脚先蹬车还是应该右脚先蹬车…所以我这种因为腿短又没安全感的,自行发明了一套适合自己的骑车方法,在我的小山地车上浪来浪去…


但是,世界上却有「英语专业」、「计算机专业」这些东西…


所以,在这之前,我会担心,我没有四岁学英语,发音不是童子功,而不敢开口说英语;我会担心我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数学功底不扎实,而不敢选修需要编程和建模的课题…

直到…我看到了「野生」的英语是怎么说的,「野生」的代码是怎么用的…


先举个很生动的例子

前两天流传一条微博,是B站递给Github的DMCA文件被公开,蹩脚的英语被一大堆人疯狂吐槽,我把图放上来,你来感受一下。

英语、编程等技能「苦学不会」,是因为忽视了这个关键!

但是,这个充满了语法错误,和各种逻辑的邮件,却真实地把自己的需求和问题点说清楚了。我说句直接的话:那些吐槽这个邮件语法的人,90%是英语能力达不到这个水平的。而英语比这个好的人(或者在国外用英语生存过的人),根本不会去鄙视所谓的语法,要知道Elon Musk在可汗学院的访谈视频中,也会犯低级语法错误(把has用成have),但是和他正在解决的问题相比,这个根本不重要。


再来举个例子:

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科生在烧烤…一个西班牙小哥在烤热狗

然后问一个韩国小哥:

Do you want hot dog?

韩国小哥说:

Hot dog is good.

西班牙小哥想问他,热狗里要不要夹cheese,于是说:

Do you want cheese, together withthe hot dog.

韩国小哥扫视了一圈,回答:

Cheese? I see no cheese.

西班牙小哥:

No, I mean the cheese is in, a~ no, from the hot dog…in the middleof the hot dog

西班牙小哥已经急出汗了,就差端起cheese直接糊到韩国小哥脸上了…

这时,在一旁围观的希腊小哥默默地走过来,跟韩国小哥说:

The cheese is integrator(连接器)…

三个工科出身的人秒懂!!!!

英语以一种诡异的方式被使用着,却真实地解决了问题!!

英语、编程等技能「苦学不会」,是因为忽视了这个关键!

03 抛弃标准答案,不断前进

去年我在泰国旅游的时候,嗓子发炎,失声到不能说话,每发一个音,就像小美人鱼用脚走路一样痛。

我不想在异国他乡上演失声惨剧,立马去药店买药。走到药店一看,我傻了:药都是用泰文写的,我一个字都看不懂!!!怎么办,难道要报警去医院么?

一个小姐姐走了过来,跟我说了一堆泰文,我绝望了:

难道你看不出我是个外国人么!

因为我几乎发不出声音,只能面对她,夸张地张大嘴指了指嗓子吐气:

My throat pains, can’t speak…

小姐姐秒懂,蹦出一个词:

Cough?

我摇摇头,她回过身去,给我找了一盒药,我有点犯怵:

Bitter?

小姐姐笑了说:

but works…

然后又笑盈盈地给我摸出了一盒糖浆:

sweet, eat together~

我开心地去结账,还给了她一个么么哒了手势~

吃了药,第二天就好多了。

整个买药的全程,没有一句标准的英语…却非常高效地,解决了问题!!!

嗓子都快废了, 就让发音和语法见鬼去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全身心地关注如何解决问题,一点都不会去担心是不是英语不够完美,不如Native speakers那样流畅,发音是不是带了伦敦腔或者纽约腔。


而我学编程的过程也很野生。有一个课题我非常感兴趣,教授那里也有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是要用到编程,教授问我:数学怎么样?我说:还行。然后教授扔给了我一本Matlab操作手册,说:很好,你先建个模。


然后我自己装软件,看案例,一行行敲代码输数据,不懂的就厚着脸皮找各种人问,然后渐渐地,就能够自己玩了!那一刻我简直是差点跳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要解决的问题本身,根本不会去在意别人会不会认为我的代码不够优美,思路不是正统科班…


当我开始抛弃「完美的标准答案应该怎么样」这个包袱,而去切实地关注如何解决问题本身的时候,我发现,所有以前看来我做不到,甚至是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去学习的东西,却在不知不觉地被我应用了起来。

而,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恰恰是学习的本质!


学习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 也没有所谓的正统不正统,只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怎么找到更高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快速投入,高效实践。

只有极少部分的牛人,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总结出极其高效的学习模型。而大部分强调「正统方式」的人,自己也没有理解问题背后的原理,强调正统,也只不过是这些显性的知识,能够直接拿来就用,并不需要思考。

但在还没开始前,就过分被「规则束缚」,从而人为地增加了学习的门槛,最终使得你半途而废,这会是人生中最大遗憾,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


就像,如果我没有去试试,直接在骑行车上摔得鼻青脸肿,可能永远也摘不掉「身为女性的我,天生小脑不发达」的标签一样。

最后P.S.

其实我并不是说学英语发音和语法不重要,也并不是说扎实的基本功不重要。而是强调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从实践中获得反馈。

把学到的间接显性知识,付诸于实践,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认知监控,最后内化成可以高效启动的隐性知识,这是高效调整自己的模型最便捷的方法。我们可以用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来解释这所有的过程,但是这样写起来会比较枯燥了,关键的用例子来讲清楚就好。

英语、编程等技能「苦学不会」,是因为忽视了这个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