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人“無心插柳”的玩笑,或許能讓林丹的退役計劃“歪打正著”

一眾吃瓜群眾本以為撿到了“林丹下賽季將前往丹麥打球”的大瓜,不曾想卻只是愚人節娛樂大眾的善意玩笑而已。可即便如此,國羽“前一哥”的超高人氣與話題度,仍隨著這則旨在博您一樂的“假新聞”喜提大把流量。即便粉絲們如今只能通過各種“想當初”的小視頻,追憶“超級丹”往昔崢嶸歲月。可基於其雙圈全滿貫的“江湖地位”,他賽場外的影響力依舊“超級”,並未隨著賽場內高發的“一輪遊”逐漸減退。

不管是否如“江湖傳言”所揣測的一般:林丹並未退役是由於還有贊助商的合同在身。最起碼,超級丹“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仍在為理論上殘存的一絲第五次站上奧運賽場的希望奮力打拼、絕不放棄的“人設”,已成為朋友圈裡的三千碗“雞湯”被廣為傳頌。就算最終“大概率”未能得償所願,他也能在深刻體會何謂“金盃銀盃不如口碑”後,用另一種春風得意的方式功成身退、歸隱山林。可之後呢,退去運動員光環的林丹,應該如何保持“高影響力”,以求繼續在全新領域實現“超級丹”的品牌價值呢?

丹麥羽毛球俱樂部這次“無心插柳”的成功營銷,也許能起到為“史上最偉大羽毛球男子單打運動員”的退役生活指點一二、歪打正著的作用。簡單來說,此次圍觀“林丹加盟丹麥俱樂部”這一“娛樂新聞”的粉絲中,有不少都把關注點放在了“幫助俱樂部培養年輕人”的隻言片語中,進而作出“他這是為了拿起國羽教鞭的‘曲線救國’與歷練”的解讀。

試想,若“運動員林丹”放下球拍後直接變身“商人林丹”,當時的話題度雖足以奪人眼球,但隨著他遠離羽毛球賽場,其影響力隨著曝光度的下降越發“日落西山”將是可以預見的結局。到時再想“刷臉卡”做生意、為自己的企業站臺拉人氣,效果無疑將大打折扣。不是說林丹從商就一定不行,而是體育圈裡,能視“隔行如隔山”如無物,像李寧那樣在兩個領域都混得風生水起、自由切換的“牛人”,著實鳳毛麟角。

既如此,超級丹不如在退役後繼續把生意安心交給太太打理,自己還是老老實實幹老本行,所謂“不熟不做”正是這個道理。若能在羽毛球教練員的崗位上,帶出幾個奧運冠軍,留下一段“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佳話,再用“全滿貫運動員兼教練員”的名聲在外“反哺”名下的商業帝國,豈不美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