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唯、朱丹被"弱勢心理"綁架:利益驅動的職場,性別不是乞憐的理由

近幾日,曾經被大眾稱為“女神”的湯唯和朱丹皆因不好的新聞,登上了熱搜榜,引發網友的熱議。

雷佳音和湯唯合作搭檔了一部新戲《吹哨人》,在一個訪談節目中,雷佳音當著湯唯的面,直接爆料女神在片場尿頻,影響自己入戲,惹得湯唯當場落淚。

湯唯、朱丹被

此言論一出,網友紛紛指責雷佳音情商低,沒修養。拋開雷佳音爆料的時機不談,湯唯因為生完孩子身體的原因,影響到了合作演員的表演這個事實是存在的。大眾雖然同情以及理解湯唯的身體狀況,但是對於作品以及表演效果而言,“產後媽媽”這個身份不是可以要求被特殊照顧的理由。

如果說湯唯的“弱勢”沒有造成直觀嚴重的後果,大眾可能站在了天平同情的一端。同樣是產後媽媽的朱丹,犯的錯誤可是惹了眾怒。

曾經浙江衛視的“主持一姐”,上過各大晚會主持的朱丹,竟然在主持cosmo時尚美麗盛典上5分鐘內連續4次口誤,把好幾個明星的名字叫錯,讓場面數次尷尬,明星們的臉色也非常難看。

湯唯、朱丹被

節目播出後,朱丹連續發了三條微博,但內容被廣告、賣萌還有孩子佔據。她將這一切推到了自己產後記憶能力下降上,完全看不到她對自己錯誤根源的認知。主持能力的下降以及對自己工作的不敬業才是失誤的根本。

湯唯、朱丹被

這個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是普遍存在的:一個是產假造成的職業路徑斷層,另外一個就是所謂的“一孕傻三年”,這種歧視是不對的,但也是合理的,畢竟女性都在搶先將自己處於弱勢地位,急著去認領這些所謂的稱號,並自我合理化。

社會是分工合作的,每個人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完成自己角色設定的人生路徑,但是職場是利益驅動的。性別不是你乞憐的理由。

職場地位要看業務能力

職場是結果導向型的賽場,沒有人在乎你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流了多少淚水,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老闆在乎的只是你為公司帶來了多大的利益。

前段時間,一個剛生完孩子沒多久的朋友,向我哭訴,說自己因為犯了幾個錯誤,被領導狠狠的罵了一頓,當場就想辭職。

湯唯、朱丹被

她委屈地跟我抱怨說:“我也不是故意的,孩子前天晚上一直哭,自己一夜沒睡,第二天一堆事情等著我去做,好多人同時找我,我實在忙不過來了,生完孩子記憶力又不好,經常忘東忘西的,所以遺漏點東西很正常呀,領導也是孩子的媽媽,怎麼就不能理解我呢?”

作為朋友我很理解她,身體疲憊到極致的時候,確實容易犯錯誤,家裡的孩子鬧,她也沒有辦法,但是領導她只看事情的結果,出了錯誤,影響到了部門的業績,不管你經歷了什麼,有多大的委屈,造成的後果,不應該由整個部門來承擔。

員工在公司的地位,一定首先取決於你的能力,“在其位,謀其職”。因為身體的原因、家庭的原因等等,影響到了自己工作的能力,進而影響到部門乃至公司的效益。領導是不會把你當成“弱勢群體”而特殊照顧的。

所以要擺正自己在工作中的身份,權衡利弊得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沒有經歷過,何來同理心

女性因為生理構造的不同,所以承受了很多男性不需要承受的痛苦。這就使得男性根本無法理解女性的感受。從而並不在乎女性在工作中因為身體原因表現出的種種不舒服的狀態。

我的前領導是個鋼鐵直男,眼裡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有次我生理期疼得無法忍受,所以想請假,領導直接回復我:“工作做完了嗎?請假可以,明天要交的東西,得交給我。”我沒辦法,只好把電腦帶回家。

湯唯、朱丹被

剛到家,領導一個電話打過來,說要開會。我弱弱的說了一句:"領導我實在太難受了,可不可以不參加,"領導直接懟了回來:“多大點事呀,你們女生就是矯情。”

從那以後,只要生理期疼的難受,我就吃藥,喝紅糖水,各種措施全用上,就是不請假,也不表現出來了。因為我知道,領導根本不會理解我的感受。

除了生理期,懷孕、生孩子、產後餵奶這些男性根本不會經歷,所以他們也就無法體會到這其中的痛苦與折磨。想讓他們理解也是強人所難。所以沒有辦法讓他們感同身受,那我們就要學會調整自己,減少性別差異的表現,這是社會大環境下的無奈之舉。

機會永遠都是留給精力與時間充沛的人

隨著“996工作制”的盛行,公司喜歡招年輕人,因為年輕人精力和時間充沛,喜歡招男性,因為男性不會突然懷孕、休產假,事少。

用最少的勞動力幹最多的活,是資本控制下利益對大化的工作方法。所以市場上擁有競爭優勢的是有精力、有時間、肯加班的人。已婚已育女性肯定不在這個範圍內。

湯唯、朱丹被

身邊結婚有孩子的同事,都是下班急忙趕回家看孩子,父母不在身邊的,時不時還要請假去接孩子放學,給孩子開家長會,別說加班了,正常上一個月完整的班都是困難的。

所以當我們換位到領導的位置上去思考一下,如果下屬老是請假,工作沒有做完不加班也要回家看孩子,是不是會考慮換一個有充足時間的人來幹活呢。

在這個“僧多肉少”的時代,是不缺有時間、有精力願意加班的人的。資本控制下的市場,機會也是留給他們的。


社會環境我們無法改變,我們能做的一個是改變自己的“弱勢心理”,不要把那些荒唐的帽子扣在自己頭上,要弱化自己的性別差異,注重自己的業務能力。

另一個是和家裡的協商與溝通,夫妻雙方為家庭付出時間的均衡,才能有利於各自工作的不斷髮展。而丈夫對於妻子懷孕以及產後的照顧與關心也可以緩解女性在職場上的壓力。

人在職場,工作永遠是第一位,只有能力的強弱,沒有性別的強弱。錯誤是允許的,但性別不是你乞憐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