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民俗藝術的生存現狀

《百鳥朝鳳》:民俗藝術的生存現狀

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崑曲,它包含著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每一細節。

李子柒,相信這個名字大多數人都不陌生。李子柒2016年開始拍攝手作視頻。她以中國人真實,古樸的傳統生活還有我們博大的美食文化為基礎,圍繞著衣食住行,向我們展示了她一個現代人並不“現代”的生活。讓很多人都記住了她,喜歡上了她。喜歡她本身的勵志與自帶的恬靜,淡雅的氣質以外,還喜歡她悠然,返璞歸真的生活。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留下了多少的瑰寶。但我們繼承的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除了因為歷史的因素有些已經失傳之外,還有一點——我們缺少了一顆匠心。

電影《百鳥朝鳳》中焦三焦師父代表的是匠人精神,天鳴代表的是傳承,藍玉和其他師兄代表的是時代潮流下隨波逐流的眾人。

整個電影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跌宕的情節,沒有矛盾的激化。只是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讓我們看到時代浪潮下對民俗文化的衝擊。

焦三:一曲絕響,結束我身為匠人,不愧於師門的一生。

焦師父是個嚴厲的人,天鳴去河邊找他,他削了一節蘆葦杆,讓天鳴用蘆葦杆從河裡吸水,不吸出來不準回去。晚上天鳴沒有完成任務就回去了,他嚴厲的呵斥天鳴:沒吸出來,誰讓你回來的?甚至飯都沒讓吃。當天鳴終於把水吸上來,高興的告訴他時,他也只是點點頭,然後拿出更長的蘆葦讓天鳴去練。還有當天鳴因為火勢而丟掉嗩吶時,他毫不猶豫的給了天鳴一巴掌。因為天鳴沒有記住他嗩吶離口不離手的告誡。這些都是他身為師父對徒弟的教育態度。

《百鳥朝鳳》:民俗藝術的生存現狀

天鳴捱了一耳光

他不善言辭,吝於誇讚。可同時他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柔軟。天鳴初入師門,並沒有經過他的考驗,天鳴沒有天分。但他依然收下了天鳴,只因天鳴在父親摔倒時留下的眼淚。知道心疼父母的孩子,德行不會太差。於是他收下了天鳴。當天鳴看到師父給了師弟嗩吶,而自己沒有時,天鳴因為覺得沒有被師父看重而跑回家,又因父親的言語返回師父家中。師父什麼都沒說給了天鳴一個嗩吶。並告訴天鳴那是他的師父交給他的,也是他第一次吹的嗩吶。沒有教訓,沒有懲罰,更沒有心疼不忍,有的只是陳述說明,這是他身為師父對一個好學之人的愛惜和寬容。

作為師父,他盡心盡力,毫不藏私,他把收藏和繼承的寶貝拿出來給天鳴和藍玉一一介紹,他毫無保留的教天鳴百鳥朝鳳,他把師承的嗩吶和焦家班傳給天鳴,甚至把焦家班改為遊家班。對他來說什麼班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傳承。這是他身為師父對徒弟的殷切期望。

《百鳥朝鳳》:民俗藝術的生存現狀

作為技藝傳承人,他是有原則的。百鳥朝鳳是嗩吶匠的看家本領,一代只傳一人,並且只有天分高,德行好的人才能繼承。而且百鳥朝鳳只有白事上才用,而受用之人要口碑極好才行。

金家莊村長去世,村長兒子下跪請求,他沒有答應。竇村長去世,天鳴生病不能吹,他報病吹了一曲百鳥朝鳳,而這也成了他最後的絕響。作為匠人,他堅持了自己的匠心。

遊天鳴:堅守承諾,不忘初心,他始終是那個認真聽話的孩子。

天鳴是認真聽話的好徒弟,他堅持聽從師父的話,哪怕學藝並非是他初衷,哪怕大夏天汗流浹背,哪怕聽到別人的風言風語。哪怕大雨傾盆,他仍沒有忘記他作為徒弟的本分, 他知道自己沒有天賦,所以他需要加倍的努力。當水吸出來的那一刻,他興奮的一路大喊跑回家與師父分享他的喜悅。童年時候的我們,總是很容易滿足。

從拜師到出師,十幾年間,社會不斷變革,新鮮的事物衝擊著老舊的傳統。遊家班也越來越難以生存,紅白喜事不再需要他們,人們更喜歡的是西方樂器,載歌載舞。為了生活,二師兄要出去打工,其他師兄也不肯出來。天鳴面臨著有活幹卻沒人手的局面,而遊家班也面臨著解散的困境。所有人都在勸著天鳴放棄,包括當初把夢想加註在天鳴身上的父親。還有一起學習的藍玉。但他始終堅守自己的誓言,即便無數次他也在思考,也找不到前路,終是沒有放棄。

《百鳥朝鳳》:民俗藝術的生存現狀

他明白師父對他的期望,當他從師父手中接過嗩吶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那不僅僅是個嗩吶,它還代表了責任與傳承。他必須堅守承諾。

藍玉:雖有天賦,卻沒能堅守,終是隨波逐流。

藍玉是有天賦的,所以師父看重他,雖然是師弟,他卻比天鳴更早接觸焦家班,接觸嗩吶。但他的心思不全在學藝上,他像大多數人一樣,覺得學藝只是讓他多了一項技能,所以最後沒能成為傳承人。藍玉是也慶幸的,因為如果焦家班交給他,恐怕早就已經不存在了。他知道自己的缺點,也接受了時代給予他的無奈。

藍玉代表了大多數沒能堅守初心,為了生活不得不妥協的人。就像劇裡的二師兄。當焦師父一腳踢開二師兄的家門,把行李扔的到處都是,屋外,二師兄不發一言,跪著撿起行李,屋內,他癱瘓在床的老母親一語不發,悲傷落淚。全程沒有一句話,一個臺詞,卻讓人看的心酸不已。他有錯嗎?沒有,面對年邁而又癱瘓的母親,面對生活的壓力,他不得不做出選擇。當他的技能不足以支撐他的生活時,他選擇了一條對他來說平坦且有希望的路。

《百鳥朝鳳》:民俗藝術的生存現狀

完美的結局引人歡笑,不完美的結局讓人思考。

他們的嗩吶技藝要被申請非物資文化遺產了,需要他們遊家班一起表演錄製,於是天鳴去西安找師兄們。當他站在西安的古城上,看到有人吹著嗩吶在乞討時,當他面對藍玉和妹妹再一次的勸說時,當他面對二師兄斷掉的手指,三師兄的肺病時,那一刻不知道天鳴在想什麼,但他知道遊家班再不可能重聚了。

還有那個堅持了一生嗩吶傳承,臨死還要用治病錢給天鳴買“新傢伙”的老匠人也去世了。天鳴在他的墳前一個人吹起了百鳥朝鳳。看著老匠人的背影越走越遠。

《百鳥朝鳳》:民俗藝術的生存現狀

結局留給了我們很多的思考空間,天鳴能一直堅持下去嗎?申遺之後的路該怎麼走,師父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的遺言,該怎麼實現?

作為老匠人的焦師父,他一直在用心教自己的每個徒弟,進而能夠讓這門技藝傳承下去。作為繼承人的天鳴,也在努力讓技藝和窘迫的現實生活能夠平衡,而藍玉和師兄們也在努力尋找技藝以外的出路,從他們三種人身上能夠看出這就是民俗藝術的現狀。雖然我們越來越懂得古老技藝對我們的重要性,但還是不得不遺憾,很多技藝已經在慢慢失傳。我們面臨的不只是得不到精髓傳承的匠人,還有後繼無人的窘境。快節奏的社會,浮躁的我們,很少有人停下腳步,不計得失,只為留下千百年的傳承。所以傳承的路還很遙遠,也還很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