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共同“打怪”長達26年,只因肚子裡有個切了又長的“瘤堅強”

“太感謝了,要不是你一直關心,我可能已不在人世了!”在浙江省人民醫院胃腸外科病房,林女士(化名)流著淚,拉著院長助理、胃腸外科主任牟一平教授的手久久不願鬆開。26年前,林女士腹壁長出一個腫瘤。匪夷所思的是,腫瘤切除後每隔五六年又會長出來。如此往返,牟一平教授為林女士手術已經4次之多了。

腹部腫瘤幾年就長一個

年近60的林女士,家住杭州。本來身體還不錯的她,大約從1994年開始被一種怪病纏住,算到今年,已經26年之久了。

“有一段時間,感覺到身體好像沒有力氣,我在單位搞財務工作的,工作又不是很勞累,怎會沒有力氣呢?”林女士回憶道,當時去家附近的醫院但找不出原因,無奈之下,林女士治好回家繼續工作生活。

就在一次無意中,她發現肚皮上好像多了一塊“肉”,但沒明顯的疼痛。又隔一段時間她發現,這塊“肉”越來越大,悄無聲息的慢慢隆起,已經有小雞蛋大小了。這下,林女士有點慌了,馬上到浙江省人民醫院去檢查。醫生告訴她,這是一種少見的腹壁纖維瘤。

牟一平教授為她動了巨大腹壁纖維瘤腫瘤切除和腹壁巨大缺損修補術。叫她放心,說這個腫瘤不是特別危險的腫瘤,但也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長期觀察。

“切掉了就結束了,還長期觀察它幹什麼?”林女士以為從此就擺脫這種痛苦,出院後就將醫生的囑咐拋至腦後。沒想到過了五六年以後,肚皮腫瘤又冒出來,只是位置稍稍有了變化。最初是腹部的右側,此次跑到左側。

這一次,林女士二話不說又去找牟一平教授,請他主刀再次動手術切除腫瘤。之後,林女士對這個腫瘤有了充分的認識,對於醫生的提醒牢記在心。果然,在隨後的十幾年裡,這個腫瘤又兩次“現身”,都是牟一平教授通過手術乾淨利落解決掉。

近段時間,林女士感覺腰背痛伴發熱,擔心又是腫瘤“定期造訪”了。於是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找牟一平教授。經過牟一平教授團隊檢查分析,認為目前還僅是炎症造成,但對腫瘤復發的可能還要高度警惕。

得知林女士今天要出院,昨天,牟教授特別到病房來告別。“只有醫患默契配合,才能夠將疾病治癒或控制。”牟一平教授對林女士說,“根據病情,我們的‘合作’估計還得進行下去,但願早日結束。”

醫患共同“打怪”長達26年,只因肚子裡有個切了又長的“瘤堅強”

牟教授囑咐林女士出院後注意事項

這種少見病好長成年女性腹壁

牟一平教授介紹,腹壁纖維瘤病好發於腹壁肌層,又稱為腹壁韌帶樣纖維瘤、帶狀瘤、纖維瘤病。發病率為2/100萬~5/100萬。

“這種腫瘤在發病年齡分佈上有4個高峰年齡期,包括青少年期、育齡期、中年期和老年期。青少年期以女性為主,多見於腹壁外的其他部位(如臂部、小腿、上臂、頭部、頸部等);育齡期多發生於腹壁;中年期仍以腹壁為好發部位,無明顯性別差異;老年期則無部位和性別的差別。”

牟一平教授表示,腹壁纖維瘤病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瞭,可能與腹壁損傷、內分泌失調和遺傳因素有關。腹壁纖維瘤病在組織形態學上沒有惡性徵象,也沒有淋巴和血液轉移現象,但具有侵襲性、易複發性和局部破壞性,但多次復發手術後會有低度惡性傾向,

牟一平教授提醒,腹壁纖維瘤病多生長緩慢,病程較長且多無明顯症狀,少數伴有局部隱痛或偶有不適感,常為偶然發現的腹壁腫塊。由於腹壁韌帶樣纖維瘤的生長受腹肌及筋膜的限制,腫瘤的長徑多在5公分以內,少數可長成巨大腫塊。這個腫瘤在育齡期婦女身上生長較快,絕經前後時期生長速度最快。因此在這兩個時期的女性要特別觀察腹壁異常“長肉”的異樣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