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幹活的不一定是最會掙錢的

一、中國人印度人美國人包工程

上帝有一個工程要承包出去,中國人印度人和美國人來應包。

上帝先問印度人你承包這個工程要多少錢?

印度人虔誠的說:"3萬。“

上帝:”構成呢?“

印度人說:”人工----1萬,材料----1萬,我---掙1萬。“

上帝點了點頭,然後問美國人:”那你呢?“

美國人不屑的說:”我得6萬。“

上帝說:”構成呢?“

美國人說:”人工----2萬,材料----2萬,我掙2萬。“

上帝點了點頭,然後問中國人:”你呢?“

中國人詭異的笑了笑:”我得9萬。“

上帝怒視:”你怎麼這麼貴?構成呢?“

中國人說:”這個工程......你----3萬,我-----3萬,這活包給印度人幹。“

最會幹活的不一定是最會掙錢的

這個故事看似玩笑,也說出了一些生意的真諦

下面這個故事是《高效15法則》中所舉的栗子

二、獲得"最佳程序員"獎的那個懶人

2013年1月,有幾家新聞媒體報道了鮑勃的驚人故事:

鮑勃的編程速度和質量都很高,因此他所在的公司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這棟大樓裡最會編程的人",並且給予他很高的評價。鮑勃是公司的模範員工,45歲左右,每天9點來上班,5點下班前會交給老闆一份當天的工作總結。

最會幹活的不一定是最會掙錢的

但是如果我們有機會悄悄地觀察鮑勃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我們會發現一些奇怪的事情。鮑勃正常上班的一天裡,9:00到11:30他會瀏覽紅迪網(Reddit),看油管(YouTube)上面的視頻,之後會出門花90分鐘吃午餐。下午1點回來,他會把接下來的三個半小時花在eBay、臉書、領英及其他社交網站上。下午4點半,給老闆發一份報告,然後回家,一行代碼都不會寫。第二天依舊如此。這怎麼可能呢?

最會幹活的不一定是最會掙錢的

"鮑勃"只是在這裡混日子,怎麼就成了他們公司的明星程序員呢?事實上,鮑勃非常聰明。他不會問:"我該怎麼做這個呢?"他會問:"我該做些什麼才能搞定這件事?"

在鮑勃的這個案例裡,答案就是,他把自己的工作都外包給了在中國瀋陽的一家軟件開發公司。鮑勃所在的公司每年給他的薪水是200000美元,然後他把其中的50000美元給了中國的一位程序員,幫他工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鮑勃所在的公司對他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大為讚歎,但是他其實一天八小時都在上網幹別的。

最會幹活的不一定是最會掙錢的

所以最會幹活的不一定是最會掙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