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編程的孩子,就是未來的“文盲”

你知道的,時代已經發生變化了:

往昔,不認字的,是傳統意義的文盲;

後來,不懂英語的,是地球村的文盲;

現在,不懂編程的,是人工智能時代的文盲。

編程已經變成人工智能時代的代名詞,是人工智能知識的基礎環節。

1

2017年,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庫克點名邀請了一位“大牌”工程師——10歲的小男孩Yuma Soerianto,人家還在澳洲上五年級呢。

看一下他因為編程開掛的人生:

6歲開始學編程;

7歲自學完成了斯坦福大學的編程課;

8歲開發點餐APP上架;

9歲在蘋果商店上架5款APP;

10歲參加碼農界精英大會—蘋果開發者大會;

其實除了天才小程序員,美國約有500萬孩子在學編程,中國一線城市的許多孩子也在學。

在2017年編程就進入了浙江高考;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明確表示編程成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的必修內容;名校的自主招生也很青睞會編程的孩子。

不懂編程的孩子,就是未來的“文盲”


杭州15歲高三女孩郭文景獲得奧林匹克信息競賽獎項,這就是她被哈佛錄取的重要原因。

這就說明,孩子不但能學編程,而且學編程的孩子能在小考、中考、高考時獲得額外加分。

所以升學和就業越來越重視編程,不是缺少程序員和開發者,而是在將來,和人工智能對話、用“計算機思維”思考和解決問題是一項必備技能。

2

馬雲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說:“未來30年,機器會取代大部分器械的工作,人工智能會取代很多人的工作。”

英國牛津大學有一份統計:全球上千種崗位會被人工智能代替,其中包括政府職員、銀行職員等大家常認為的“金飯碗”。

就在去年,圍棋人機大戰第二季中,圍棋天才柯潔以0:3被人工智能“阿爾法”橫掃告終。

不懂編程的孩子,就是未來的“文盲”


▲圍棋人機大戰

我們去銀行辦業務的時候,就可以自己通過自助設備完成,不用在排隊叫號上浪費時間了。

看吧,現在和你競爭的是人類;未來和孩子們搶工作的,是機器人。

不過,人工智能再牛,也是由一個個程序組成的。學編程未必要當程序員,但學會它,人類面對機器人才能保持唯一的優勢,才不會被社會輕易淘汰。

這說明:現在人工智能就能做很多工作,孩子不學編程,將來更難就業。


3

教育部日前公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我國高校共新增本科專業2311個。

這些專業中,排名前四的“爆款”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網絡空間安全、新工科專業,無一不以編程為基礎。


不懂編程的孩子,就是未來的“文盲”

尤其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佔新增專業申請的高校數的1/3以上。而造成這一情況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市場巨大的人才缺口。

據全球頂尖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大數據工作的崗位缺口將達到150萬!不僅如此,大數據相關崗位薪水也非常可觀。

以數據崗位基礎人才——數據分析師為例,具有2-3年工作經驗的分析師,年薪已經達到了 30萬~50萬。

回想我們當年學習的物理化學、政治歷史,乃至奧數和英語,卻很少能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使用到,但編程,完全可以發展成為讓孩子們受益一生的技能。

所以現在互聯網、科技界叱吒風雲的大佬們,幾乎都是編程高手:Facebook的扎克伯格、微軟的比爾蓋茨、百度的李彥宏、騰訊的馬化騰……

不懂編程的孩子,就是未來的“文盲”


因為他們總能在時代變化時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而父母應把編程當作英語、音樂一樣,讓孩子從小去學。

那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何讓孩子在未來擁有一席之地,作為父母任重道遠。

因為孩子能走多遠,取決於父母的見識。

對於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讓孩子學會編程變成父母的責任。

因為編程不僅是一種未來的語言,更是為了迎接一個時代的到來而必須做的準備。


不懂編程的孩子,就是未來的“文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