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一場雨,被蔣捷訴盡了人生

虞美人·聽雨 <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千年前的一場雨,被蔣捷訴盡了人生

一雨落下,蔣捷便講盡了整個人生。一曲《虞美人》,沒有李煜的哀婉,而是更多了幾分人生的感悟,彷彿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將一生的感悟婉婉道來。蔣捷也勇於打破了詞的上下闋之分,將下闕緊跟著上闋的敘事脈絡,完整的講完整個人生。

雨落下,便勾起了無限的回憶。記得少年之時,意氣風發,正是人生最得意之時,同那些紈絝子弟一般,遊離於花街柳巷之中,享盡了人間快事。而今再回首,依舊有著幾分懷念,當年才子佳人,不免也是一段佳話,若人生總是如此,那麼定當闖出一番天地來,才不負此生。

千年前的一場雨,被蔣捷訴盡了人生

可對於蔣捷來說,或許並不想。而後一句“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便讓人明瞭,他這半生過的並不順利。他似乎像陶淵明、王維等人一般,不滿官場,罷官歸隱了。可一句“斷雁叫西風”表明蔣捷心中似有不甘,沒有王維“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泰然自若,而是充滿著無限淒涼,直到現在年邁之時,再回首還是覺得不甘心。

官場的不如意使得蔣捷被迫歸隱,可是蔣捷生活的朝代不像初唐一般,可以“以隱求仕”,蔣捷這一隱便再也沒有登上過廟堂。而今的蔣捷也已明瞭,靜臥竹塌聽雨眠。

而本詞中,蔣捷對於上下闋沒有進行細緻的區分,而是緊跟著上闋所言的壯年時期而談及現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雖然詞人已經是風燭殘年,鬢髮已灰白,但是詞人似乎對自己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沒有哀怨,也沒有不甘,只有平靜。

千年前的一場雨,被蔣捷訴盡了人生

而在此三句中,蔣捷也通過少年、壯年和而今三個時期的地點變化,表明了人生的生活狀態。少年的歌樓上,寫出了少年時期對未來充滿希望,對人生沒有憂慮,大可以盡情玩樂的狀態。壯年時期的客舟中,也出了中年的落魄,已經沒有了少年時期的銳氣,卻也沒有老年時期的坦然,似乎有了歸隱之心,卻對朝堂仍然抱有一絲希望,只是坐在客船之中,沒有下定決心一葉扁舟放任自由。到了晚年時期,聽雨僧廬下,磨平了年輕時的尖角,熬過了中年矛盾的時光,而是真正對人生放下了,一座小廟便可容身,哪怕是聽禪吃齋,人生也會充滿樂趣。

而到了詞曲的結尾,蔣捷便躍然成為一位智者,感嘆整個人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用蠟燭做比喻,似乎人生充滿了苦痛,只有流淚到死亡的那一刻。蔣捷對人生還是沒有完全的坦然。

千年前的一場雨,被蔣捷訴盡了人生

一詞四句,便道盡了一場人生。這場雨似乎是蔓延了整個人生,從生到死,記錄下了蔣捷人生的點點滴滴,而這似乎也印證了蔣捷人生似燭的比喻,以雨喻淚,訴說這一生的苦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