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我最近在追《慶餘年》,講真:太好看了!不僅演員的演技在線,整個故事情節緊湊、不拖拉,謎團隨著集數的推進而逐漸解開,觀眾們有一種跟著主角一起在歷險的刺激感,讓人看得感覺很爽!

《慶餘年》的第一季一共46集,不算短,但卻沒有結局,還有N多的謎團待解開:

  • 言冰雲和範閒的合作方案是什麼?
  • 言冰雲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是肖恩的孫子?知道真相後,他會有哪些變化?
  • 陳萍萍、範建跟葉輕眉到底是啥關係?
  • 五竹失去的那部分記憶後面的秘密是什麼?
  • 影子是誰?
  • 終極大boss是慶帝嗎?

等等

這簡直吊足了觀眾的胃口,看官們帶著內心的N多猜測,無比期待的等著第二季的播出,好將自個兒心裡的猜測驗證官方的答案!

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電視劇《慶餘年》是一個“成功的故事”的典型模板,觀眾們說王倦老師是“神來之筆”,將小說改編得好,才有了這樣的爆款。確實,寫好一個故事對於王倦老師這樣的大師來說能夠收穫功與名。而,若擁有寫故事的能力,對於非編輯行業的人來說,也可以將其發展為不錯的副業,所以,如何寫故事,本質上是個最好人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

今天我們就根據《你能寫出好故事》這本書總結的方法,來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看看,一個好故事的“套路”究竟是什麼樣的。


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什麼是故事

在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擔任故事顧問的作家Lisa Cron定義:故事應該講述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影響某個人的,而這個人正力圖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最終他/她如何變化。所以,故事的核心詞語是“變化”,沒有變化,就不存在故事。

為什麼說故事就是變化?

因為每一個故事,都需要教會人們一個道理,比如,《狼來了》這個故事,很多人小時候聽完這個故事後,不敢說謊了,故事是推進人類文明的進步的一個體現,一個故事講一個道理,千萬個故事傳遞千萬個的道理,積累成正能量的文明,進而影響一代代人。

所以,每一個好的故事,都需要體現了主人公的變化,而主角變化的過程,就是個講道理的過程。譬如,看完《泰囧》,會發現影片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不要一味的沉迷賺錢,忽略了家人的感受,家人比賺錢更重要。看完《失戀33天》得出感悟,不要沉浸在失戀的痛苦中不可自拔,要往前看,你的人生會有新的戀情、會有更美好的事情等著你,這次失戀只不過是漫長人生中的一次體驗。

這些道理擺出來幾乎人人都懂,但,可能不會去做。通過故事表達出來,能讓人感受更深刻,因為故事能夠調動人們的情緒,從而進一步影響到觀眾們的行為,讓大家變得更好,這,就是好故事的意義。

那既然是要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來向觀眾表達一個道理,那麼這主人公在開始的時候價值觀一般是錯的,然後期間發生了N多事情,一件件事推動了主角的心理變化,到最後主人公“大徹大悟”後價值觀發生了改變,從而形成一個變化的閉環,而觀眾們也跟著主人公進行了一輪成長的洗禮。


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明白了寫故事的原理,我們就會知道《慶餘年》完全是個“標準的好故事”原型,這個故事的目標是困難而偉大的,借用葉輕眉的夢想表達出來了:

我希望慶國之法,為生民而立,不因高貴容忍,不因貧窮剝奪,無不白之冤,無強加之罪,遵法如仗劍,破魍魎迷崇,不求神明,我希望慶國之民,有真理可尋,知禮儀,守仁心,不以錢財論成敗,不因權勢而屈從,同情弱小,痛恨不平,危難時堅心志,無人處常自省,我希望這世間,再無壓迫束縛,凡生於世,都能有活著的權利,有自由的權利,亦有幸福的權利,願終有一日,人人生而平等,再無貴賤之分,守護生命,追求光明,此為我心所願,雖萬千曲折,不畏前行,生而平等,人人如龍。

而這個目標的實現難度,借用主人公的內心表達出來了,並且,主角當下就選擇了自己的立場:自己只想好好活著,並不想改變世界。

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而接下來所發生的一切事件,都是為了推動男主的心理變化,從而讓他主動將他孃的目標,變成自己的目標,併為之努力。


好故事的表達,要有編劇思維

一個故事之所以好看,觀眾願意去看,是因為他的目標有意義且困難重重,如果輕而易舉能實現的目標太乏味,觀眾會覺得沒意思。給故事定了一個好的目標,接下來的情節就需要有編劇思維,才能讓故事精彩。

什麼是編劇思維?

樊登老師說他們投資過一個收視率不錯的電視劇《警花與警犬》,在跟編劇開會討論劇本的時候,編劇說“故事非常好,但節奏不對。”

大家都很驚愕,節奏是什麼鬼?

編劇接著說“第一集都快放完了,還沒有人死!”


喜歡看《007》系列的都知道,一般在開頭沒多久,就要死一個特工,這個死掉的特工,就是為了激化矛盾,告訴觀眾,這麼厲害的人都死了,這個事情不簡單,必須追究到底,然後才有了後面的一系列事情。

這就是典型的編劇思維、好故事模板:一個好的故事,需要不斷的有事件發生,激化矛盾,往後每進行一段就要就要死一個人,這就是故事的節奏,用節奏擴大矛盾,才能不斷的:鋪墊、設置懸念、謎題揭曉,再鋪墊,再設置懸念,再公佈謎底。

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這麼一分析,咱們就知道,為什麼滕梓荊出場沒幾集,就掛了吧,滕梓荊的死,是推動主角變化的一個重要事件。然後就是女主角的哥哥林珙死了,接下來長公主李雲睿下線,再然後肖恩死了,到了最後幾集沈重死了,拋出謎底,原來背後操作的是二皇子,第一季結束。

幾乎每一個“死者”,都會被安排一段臨終演講,向觀眾展示:壞人也有好的一面,他是經歷了什麼事情,才變壞、好人死得有多可惜,進而牽扯出下一步劇情發展的關鍵事件。

滕梓荊如果是個純粹的殺手,無父無母無家庭,為了男主而掛也不會太牽動觀眾的心,可編劇將他寫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偶爾逗比的人”,他有妻子、有孩子,然後滕梓荊的臨終感言通過他老婆的嘴表達出來,顯得特別的悽慘,讓觀眾揪心,激化矛盾,男主一定要查出真相,為他報仇!

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林珙死後,男主才發現林家的大兒子是個傻子,女兒又是私生女,父親望子成龍,從小壓力都在林珙身上,這林珙一死,林家頓時就失去了主心骨,幕後兇手男主成了林家栽培的對象,讓觀眾嘆息。

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肖恩的死,讓男主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和一部分秘密,沈重的死,讓男主知道原來背後操控的大boss竟然不是表面上的太子,而是一直跟自己伸出橄欖枝的二皇子!

這麼一分析,這些配角是不是死得“合情合理”?情節就靠他們推進了。

每死一個人真相就接近一步,男主的心理會產生變化,通常變化一定不是一下就變的,這不符合常理,只有這樣不斷的有人死、不斷的有事發生,刺激男主和觀眾,才能激發出變化,男主才能成長,於是,在最後幾集,男主改變了自己活著的目標,變化體現,這一季該結束了。

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好的故事,需要突出焦點,情節緊湊

《慶餘年》幾乎每個場景,都乾脆利落、暗藏玄機,譬如,範建一家在家推牌九,範思哲搞笑擔當,本以為就結束了,沒想到,幾集之後,慶帝跟範建說:你在家玩推牌九,不是輸給自家兒子了?承上啟下,代入感強,突出各種人物性格,真讓人拍手叫好!

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一些電視劇會被觀眾批評“注水嚴重”、“劇情拖拉、硬湊集數”,這其實是編劇在寫故事的時候,喪失焦點了,一個故事,失去了焦點有以下特徵:

1)讓觀眾不知道主人公是誰了;

2)觀眾知道主人公,但這主角不知道要幹嘛,主角喪失了目標;

3)知道主人公的目標,但這人的目標膚淺、乏味;

4)主人公的目標莫名其妙的變了、主人公死了換人了;

5)故事情節與主人公的目標無關;

6)故事情節對主人公的影響力不大,或者因果關係不明顯;

我之前看過一部電視劇《招搖》,開頭還挺好,大女主的戲,後面就爛尾了,不知道這主角要幹嘛,壞蛋怎麼也打不死,同一個回憶的鏡頭幾乎後面每一集都有,好多條沒有意義的支線佔了大量劇情,主角目標不明確,典型的“注水劇情”,算是個失敗的故事吧,我是因為男女主的顏值去看的,看到一半,我就棄劇了。

其實,每個故事都應該有兩個目標,一個是外在的目標,一個是內在的目標,比如《慶餘年》男主的外在目標是找個心愛的人,享受生活,好好活著,而內在目標其實是用現代的思維去挑戰古代的權威制度。一個故事開始時一定就是展示外在目標,隨著情節的發展,才是解決內在目標。來展示道德前提。

所謂情節的緊湊,就是每個情節都需要對劇情的發展起推動作用,如果不是,那麼這就是個多餘的情節,為了突出焦點,那個無作用的情節就像寫文章的廢話,可以放棄掉了。


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好故事的9個原則,懸念最關鍵

試想,如果五竹沒有失憶,在剛開始就告訴範閒一切,這故事還有看頭嗎?也拍不出幾個季的電視劇來了,懸念是一個好故事的靈魂,它決定了能不能留住觀眾,人們是因為這個事不知道要怎麼解決,才去看他的,所以,在寫故事的時候,要對人物狠一點,有幾個原則:

1)不要讓一個人未經逼迫就承認一件事;

2)要讓主人公擁有秘密,但不要跟讀者保守秘密,主人公有秘密但不敢說,讀者知道,讀者就想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面對這個秘密破裂的時候;

3)要讓主人公的所有補救行為只會讓形式更加惡化,這就是在錯誤的時候,越努力越糟糕;

4)要保證所有可能出錯的事情,全部出錯;

5)一定要讓主人公在剛開始只賭1美元,到最後壓了整個農場;

就是主人公剛開始沒覺得是個大事,到後面越做這個事情越大,牽扯的人越多,越靠近權益中心,比如範閒一步步追查真相,越到後面越發現,這事太大了。

6)任何事情的發生,一定要付出代價,不付出代價的情節對這事沒有推動;

7)一定要讓主人公撒謊,比如,林珙的死,男主對女主撒謊了。

8)一定要引入一個未經明確的危險,潛藏的危險;

比如,《慶餘年》劇中葉輕眉留給範閒的信中表示,太平別院有秘密,但是這個秘密很危險,這危險就是懸念。

9)一定要暴露出人物的缺點,惡念、不安,就是一定不要把人物塑造成高大全,一個高大全的任務形象它是不可愛的,每個英雄到最後都會說,我也很害怕,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有代入感,比如範閒最開始的理想就是“混吃等死”,這簡直就是我們這種普通人的想法,真實、親切。

拆解《慶餘年》的故事結構後發現:好的故事,都有一套標準的模板

在《你能寫出好故事》這本書中,一個好故事,除了做到以上原則,還有個技巧:就是要讓大家感覺到它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得有反差。《慶餘年》這一手很高級,最開始所有的表面證據都指向太子,快結束了真相才露出來,原來背後的操作人竟然是二皇子,表面上是太子幕僚的長公主(女主的娘)實際上竟然是二皇子門下的,當然,整個劇最大的懸念在:男主被刺死,讓觀眾無比期待第二季,到底主人公要如何應對二皇子,這種反差是特別成功的,這就是優秀的故事模板。

《慶餘年》火爆跟好故事模板分不開,當然,作為一個寫作的初學者,就算知道了這麼多的理論,有了這麼好案例作為參考,自己也不一定寫得出來,但,所有的變化都是在潛移默化的事件發生中產生的,好的故事也是從爛的初稿開始的,如果你跟我一樣,有個寫小說的夢想,咱們一起從拆解優秀故事案例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