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老先生: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二),内附医案1则

刘渡舟老先生: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二),内附医案1则

导读

四逆汤类是以四逆汤为代表的加减方类。它包括了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附子汤八个方剂。

本文为大家总结了刘渡舟老先生应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

3分钟读完,你就能学会四逆汤的临证加减经验。

刘渡舟老先生: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二),内附医案1则

刘渡舟老先生: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二),内附医案1则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疗“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的阴阳两虚之证。

此证原为少阴寒证,因吐利交作不止,最后反体液大伤,而至吐无可吐而自止,下无可下而自断,津液匮乏之情,已一目了然。

故单用通脉四逆汤,则达不到既扶阳而又滋液之目的。

仲景于此时,巧妙地在原方加上猪胆汁半合,于扶阳之中,而加入沃阴增液之品,妙在以有情之物,不假造作而直补人之体液,故能药后即效,而远非草木之药所能及。

吴人驹说:“汗出而厥,阳微欲绝,而四肢拘急,全然不解,又兼无血以柔其筋,脉微欲绝,固为阳之欲亡,亦兼阴气亏损,故用通脉四逆以回阳,而加猪胆汁以益阴,庶几将绝之阴,不致为阳药所劫夺也”。

吴氏之说,不但说出了“亡血”之治,又说出了“将绝之阴,不致为阳药所劫夺”的两层意义。

据友人谈,程门雪先生治因食蟹为病而吐利交作,以致足胫筋脉拘急不伸者,先生每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疗。

凡有猪胆汁者,则多可获救,如一时无胆汁而服通脉四逆汤者,则疗效很不理想。由此看来,猪胆汁这味药是绝不能缺少的。如果没有猪胆汁,亦可用羊胆汁代替。

刘渡舟老先生: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二),内附医案1则

刘渡舟老先生: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二),内附医案1则

白通汤

白通汤治疗少阴病下利,脉微而沉伏之证。此证乃是寒邪直中少阴,阴盛抑阳,以致阳气既不能固其内,又不能通于脉,而处于既虚且抑的状态,而比一般寒证为甚,故以白通汤扶阳破阴。

白通汤由葱白、生附子、干姜组成。方中干姜、附子温经回阳以散寒;葱白辛滑性热,能通阳气破阴寒,用于温阳剂中,可疏通被郁之阳气,故名日“白通汤”。

钱潢说:“盖白通汤即四逆汤,而以葱易甘草。甘草所以缓阴气之急,和姜附而调护中州;葱则辛滑行气,可以通行阳气,而解散寒邪,二者相较,一缓一速,故其治也颇有缓急之殊也”。

医案一则

林某,60岁。

因食冷物病泻,每日四五次,腹中冷痛幽幽,脉沉而伏,极不易辨,而手足亦厥冷。

先给四逆汤方,服后腹痛似少减,而脉仍如故,泻亦未止。

因思仲景有“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之说,想正为此证而设。

处方:

附子15克,干姜10克,葱白5茎

服一剂,即脉起手温,再服一剂,则泻止而病愈。徐水县某女,患“雷诺病”,十指青紫,冷痛如冰,前医用当归四逆汤等效不显。切其脉极沉,而舌质亦淡。

处方:

附子10克,干姜6克,葱白4茎

服一剂而手指冷痛见缓,又服一剂而痛见止。

然咽喉因肿疼,因此不敢再用白通汤以指端冷痛,因而停药。对该方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刘渡舟老先生: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二),内附医案1则

刘渡舟老先生: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二),内附医案1则

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治疗服白通汤后,不但未奏效,反见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等证。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阴寒太盛,对大热之药拒而不受,并更加激发寒邪而变本加厉;

另一方面也说明下利之后,不仅阳气受伤,而且阴液也耗损。白通汤只能扶阳不能育阴,阴不复则脉不出,阴不敛阳,虚热浮于上,故干呕而烦。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本证的治疗就不是单纯的温热回阳剂所能胜任,而应于白通汤中加入人尿和猪胆汁,扶阳中且育阴,用苦咸寒反佐,使同气相求,引阳药直入阴中。

白通加猪胆汁汤,即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人尿(一般用童便)咸寒益阴,猪胆汁苦寒滋液兼清虚热

两药皆取之有情之品,既能续已竭之阴、滋将涸之液,又能借其性寒反佐,引阳药直人阴分,使阴阳不发生格拒,这就是“甚者从之”治法的具体运用。

刘渡舟老先生: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二),内附医案1则

必须注意的是, 服白通加猪胆汁汤以后,若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说明正气逐渐恢复,阴邪逐渐消退,为向愈之象,即“脉续者生”;

若脉暴然而出,或见浮散而大,或见急促无根,则是无根之阳暴脱的征象,预后多不良,因而仲景说:“脉暴出者死”。

喻嘉言曾说:“寒中少阴,行其严令,埋没真阳,肌肤冻裂无汗,而丧神守,急用附子、干姜,加葱白以散寒,加猪胆汁引人阴分,然恐为药力不胜,熨葱灼艾,外内协攻,乃足破其坚凝,少缓须臾,必无及矣,此一难也。

若其人真阳素扰,腠理素疏,阴盛于内,必逼其阳亡于外,魄汗淋漓,脊项强硬,用附子、干姜、猪胆汁,即不可加葱艾熨灼,恐助其散,令气随汗脱,而阳无由内返也。

宜扑止其汗,陡进前药,随加固护腠理,不尔,恐其阳复越,此二难也。

用附子、干姜以胜阴复阳者,取飞骑突入重围,搴旗树帜,使既散之阳望而争趋,顷之复合耳。不知此义者,加增药味,和合成汤,反牵制其雄入之势,必至迂缓无功,此三难也”。

喻氏“温补不可少缓”之说,颇能道出治阴寒病的关键,实有参考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