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的第二部分

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的第二部分內容:利用7個突破口,提高溝通的成功率。

在把NO變成YES的三個步驟中,第一步不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是最容易做到的,只要你能控制住衝動,不脫口而出自己的想法就行。但是,第二步揣摩對方的心理、以及第三步找到對方的利益點,就需要一些技巧了。其中,又以揣摩對方的心理最為關鍵,要是能從這裡突破的話,變得會說話、讓對方答應你的請求,就不再是難事。

作者佐佐木圭一在書中為我們總結了7個突破口,分別是投其所好、儆其所惡、選擇的自由、被認可欲、非你不可、團隊化和感謝。下面我把這7個突破口分為三大類,來給你詳細講述。

第一類技巧是從對方的喜惡出發,包括“投其所好”“儆其所惡”和“選擇的自由”這三個突破口。

在作者佐佐木圭一看來,在揣摩對方心理的時候,首先應該從對方的好惡出發,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也就是說,在提出你的請求之前,先思考一下對方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軟肋在哪裡,然後在你的話語中,投其所好或者儆其所惡,或者給出選項讓對方選擇。

先來說一說“投其所好”這個技巧。日本有一部叫《快樂飛行》的電影,講述了在飛機上發生的各種事。電影中,新人空姐在分配飛機餐時陷入苦惱,因為飛機餐只有牛肉飯和魚肉飯兩種選擇,而大多數乘客都更喜歡牛肉飯,所以,分發到一半的時候,就剩下了大量的魚肉飯,而牛肉飯卻大大不夠。這樣下去,到最後,肯定有許多想吃牛肉飯的乘客吃不到,到時候新人空姐就只能說:“對不起,只剩魚肉飯了。”會很容易引起乘客的不滿,甚至投訴。正當新人空姐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經驗豐富的前輩空姐,用一句話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她用廣播告訴乘客:“現在機內供應以優質香草、富含礦物質的天然岩鹽,和粗製黑胡椒嫩煎而成的白身魚,以及普通牛肉。”這句話一說完,許多乘客都愉快而且主動地選擇了魚肉飯。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就能看出“投其所好”這個技巧的威力,空姐抓住了大家都崇尚健康食材,喜歡精心料理的食物這一心理,將魚肉飯變成了大家當下的喜好,從而達到了讓乘客選擇魚肉飯的目的。

而“儆其所惡”是中國的一句成語,它的意思是,使別人遠離他討厭的事物。具體來說,就是在話語中傳遞給對方這樣的信息:“因為這樣做有壞處,所以不要這樣做。”以此形成強大的強制力,讓對方聽從你的要求。

我們一起來看一個例子,如果你是餐廳的服務員,看到有客人的孩子在餐廳裡跑來跑去,既影響了別的客人,也影響了服務員上菜,你會不會直接對孩子父母說:“請你照看好你的孩子,不要影響了旁邊的客人。”但是,這樣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僅很難引起孩子父母的重視,孩子照樣亂跑,還可能會招致客人反感。為什麼呢?因為對於孩子父母來說,其他客人只是陌生人,與他自身的利益無關,所以,這種請求沒辦法讓他真的有所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嘗試“儆其所惡”這個技巧,找一樣父母會擔心、害怕的事情。比如,孩子就是父母的軟肋,全天下的父母都不願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傷,所以,你可以這樣說:“請照看好您的孩子,服務員端著熱湯熱菜,如果端菜的時候被撞到了,很可能會燙傷孩子。要不,還是讓孩子坐在座位上吧。”相信這句話一出口,父母因為害怕孩子被燙傷,一定會趕緊讓孩子坐好。你看,找到了對方的軟肋之後,一句簡單的話,就能讓對方心甘情願地聽你的。

除了“投其所好”和“儆其所惡”之外,還有一個突破口是“選擇的自由”,意思是,在你提出請求的時候,給對方設置兩個選項,既給了對方選擇的自由,也能做到對方無論選擇哪一個,你都能達到目的。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吧——一對夫婦將家務進行了分配,在晚飯後,由丈夫負責清理飯桌和地板,妻子負責刷碗,因為丈夫討厭刷碗。但是實行了一段時間後,每次吃完晚飯,丈夫都喜歡先玩會兒手機,至少磨蹭半小時,才開始清理飯桌,不僅剩飯剩菜擺在桌上不美觀,而且還影響了妻子的後續安排,妻子經常看電視劇看到一半,剛剛進入劇情,就要起身去刷碗。為此,妻子經常對丈夫說“先收拾完飯桌,再看電視吧”,但是丈夫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託。時間久了,每次都要督促,讓妻子很不高興;總是被唸叨,丈夫也覺得很煩。

這時,其實就可以運用“選擇的自由”這個方法。妻子可以對丈夫說:“親愛的,今天的家務咱倆分一下,你是想等一下洗碗呢,還是馬上清理飯桌呢?”相信丈夫聽完之後會趕緊回答:“當然是馬上清理飯桌啊!”然後從沙發上一躍而起,很快就把桌面和地板都打掃乾淨了。

“選擇的自由”之所以能這麼有效,是因為對方感覺這是自己做的決定,你雖然引導了他,但他不會有被命令和強制的感覺,所以,對方不僅會答應你的要求,而且主動性會更強,積極性也會更高。

從以上的講解可以看出,無論是投其所好、儆其所惡還是給選擇的自由,這三個突破口的前提,都是瞭解對方的喜好,或者說知道對方想要什麼、討厭什麼、軟肋是什麼,從這些突破口入手,仔細揣摩對方的心理,就不難說動對方了。

第二類技巧是從尊重和認可對方出發,包括“被認可欲”和“非你不可”這兩個突破口。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這篇論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其中,尊重需求指的是,人們都希望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可和尊重,當尊重需求得到滿足,人們會對自己充滿信心,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接下來,我要給你講的“被認可欲”和“非你不可”這兩個說話技巧,就是以滿足“尊重需求”為前提的。

被認可欲,指的是當人們得到別人的認可後,就會想要回應別人的期待,即使是一些麻煩的事情,也願意去完成。這種說話技巧,其實特別適合用在職場上。比如,你的下屬小李最近工作頻繁失誤,今天,他給客戶發貨又搞錯了地址,客戶很生氣,等著要解釋,小李卻非常沮喪,希望由你代他去道歉。這時候,你應該怎麼說呢?如果你埋怨小李:“這點小事都辦不到嗎!”小李可能承受不了,分分鐘就辭職了。你要是揣摩一下小李的心理,就會知道他這時最需要的是被認可,那麼,你就利用“被認可欲”這個突破口來組織語言吧。你可以這樣說:“小李,沒關係,你一定能做到的!客戶也在期待聽你親自說明呢!”相信小李聽到後,一定會重新振作起來。

除了利用“被認可欲”之外,“非你不可”也是從尊重的角度出發的一種說話技巧。它的原理在於,人們天生就追求一種優越感,所以當人們聽到“非你不可”“只有你才可以”之類的話時,特別容易動心,也更容易答應你的請求。

書中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年輕人負責組織部門的聚餐,領導要求他務必保證全員到齊。年輕人最後想到一個好辦法,他給每個人發了一條相同的微信:“小王,你不來聚餐都不完美了,聚餐沒你不行,你一定要來啊!”唯一不同的就是,他把信息中的姓名,改成了部門中每個成員的姓名。結果,當天的聚餐果真全員到齊了。當然,你在發微信時,一定要改好名字,否則就弄巧成拙了。

每個人都希望被尊重、被認可,如果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能巧妙運用“被認可欲”和“非你不可”這兩個技巧的話,請求他人就不再是困難的事,獲得YES的回答也能更多一些。

第三類技巧是從維繫良好關係出發,包括“團隊化”和“感謝”這兩個突破口。

所謂“維繫良好關係”指的是,你的話要能讓對方覺得你倆關係很好、感情很融洽,由此讓他願意對你說YES。

先來說說“團隊化”。這個技巧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人類天生就喜歡和別人一起做事,所以你在說話的時候,最好加上“一起”兩個字,這樣能讓對方產生夥伴的意識,即使你的請求挺麻煩的,對方也比較願意接受。

就拿職場上的工作來說吧,很多領導在下達任務的時候,都會利用“團隊化”這個說話技巧。領導會這麼說:“小張,來,咱們一起做一個策劃案。”下屬聽了就會覺得自己不是孤軍奮戰,還有大牛在背後支持他呢,馬上幹勁十足。

而“感謝”這個技巧,就是要求你在說話的時候,表達出自己的謝意和感恩,瞬間拉近和對方的距離,建立互相信賴的關係,畢竟,“抬手不打笑臉人”嘛。另外,說“謝謝”的時機也很關鍵。你不要等到事成之後再說,而是要在提出請求之後,就立刻說“謝謝”,這樣對方就會難以拒絕。畢竟,你的“謝謝”都已經說出口了,只要不是太麻煩的事情,對方又怎麼好意思拒絕你呢?比如“請在週三之前給我答覆,謝謝!”“請把快遞送到二樓,謝謝!”等等。

“感謝”是最簡單的一種措辭技巧,它能夠用在任何人身上,拉近你和對方的距離,而對於平時不怎麼說“謝謝”的關係,效果則會更好。比如,家人或者好友之間,由於彼此之間太熟悉,已經很少說感謝的話,偶爾真摯地說一聲“謝謝”,對方一定會很感動。

  • 上面,我給你講了三大類、共7個說話技巧,讓別人更容易答應你的請求。要注意的是,它們不但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疊加使用。比如,你在邀請別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可以把“投其所好”和“選擇的自由”結合起來使用,在知道對方喜歡吃什麼的情況下,你可以這樣說:“西餐和日料,你想和我一起去吃哪樣呢?”雖然不能保證一定能約到對方,但至少比“有空一起吃飯嗎?”這樣的邀請,效果要好多了。
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的第二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