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所謂厲害的人分析問題,就是能夠快速看到問題本質。

然後,調取適合問題的思考框架,來得出結論。

就像你先要確定你要對付的是豬馬牛羊,還是龍。

然後殺豬就要用殺豬刀,而不是宰牛刀,或者屠龍刀。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1、快速思考:理解問題本身的信息

2、深入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3、深入思考解決問題的步驟

快速思考就是用來處理我們日常生活對話的一套信息思考框架。

1.1信息的分類

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判斷信息的種類,為你的思考確定方向。

信息一般分為三類:記述、評價和規範

記述指的是客觀描述事物的信息,不包含主觀判斷好壞。

評價指的是主觀上表達對某一情況或現象的好壞。

規範指的是要求事物應有的狀態以及人應該採取的行動。

簡而言之,就是

記述=客觀說明;評價=好壞判斷;規範=意見建議

比如說:

歐美風情,貴族生活,時尚潮流——【記述】

讓你感受不一樣的享受空間!——【評價】

——×××酒吧,讓你再過把癮……——【規範】

補一個例子《瘋狂的賽車》徐崢的推銷那段,記述→評價→規範組合。

我們這裡是高尚社區,上風上水

地下CBD,人生後花園

按均價僅售人民幣三萬元整

值得 一生典藏 稀缺陽光豪宅

雙衛大客廳結構 複式設計

僅餘一席

十八相送 一水黑

看上去就像黑社會,有沒有,有沒有

要的就是氣氛

絕對的莊嚴肅穆

絕對的氣勢如宏

搭靈堂 送紙錢

喪葬服務一條龍

一條~~龍!!

這麼好的服務,我天天在這裡上班

恨不得都給我自己來一套

三種信息的結合使用,能夠大大增強說服力。

1.2思考框架

用什麼信息做什麼推論

知道了信息的種類之後,我們就知道用什麼思考方法去處理這些信息。

記述信息:使用因果論證法和實證論證法。

評價信息:根據評價條目或評價標準來論證。

規範信息:行動原理的論證方法。

問題1:為什麼今年的水果價格上漲了50%?

這是一個【記述問題】,就要用因果或者實證論證法來思考回答。

思考:影響水果價格的因素,如果你想到了供需關係,那就可以從什麼因素影響了水果的供給量來回答。這是因果論證。

如果你想到的了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那就可以舉證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導致物價都上漲(比如蔬菜水果日用品)來回答。這是實證論證。

問題2:為什麼L同學比P同學長得漂亮?

這是一個【評價問題】,那就要用評價條目和標準來思考回答。

思考:什麼算漂亮?身高腿又長,胸大屁股翹,媚眼瓜子臉,盈盈水蛇腰,膚白如凝脂,腮如桃花紅等等。就從各種各樣的你主觀上的美女評價標準來回答。

問題3:為什麼你應該考研?

這是一個【規範問題】,那就從行動原理來思考回答。

思考:行動原理指的是你內心有一種慾望促使你行動,我們要做的就是告訴你行動的好處激發你的這種慾望,這種慾望可以是實際利益、道德感召或者生理動機等。提供動機,採取行動。

比如你有喜歡美女這種動機,就會去採取看美女、找美女、找美女小視頻等行動。

這裡也是一樣,為什麼考研?那就是因為考研對你來說有好處,有好處的事情你就需要去做。就從好處12345來回答。比如考研可以年薪百萬,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1.3常見誤區

誤區1:記述+評價+規範是通用萬能思考模式。

這種大而全的思考方式,一般用於廣告推銷,也就是接受者不清楚自己的問題的情況。

如果,對方提出了問題,你這麼回答,就會陷入泛泛而談、沒有重點、沒有邏輯。

誤區2:不同信息用錯了推論方法。

比如上面的例子,“水果漲價50%”。用對評價信息的推論來回答。

水果漲價50%,那就是覺得水果貴了。然後,就從水果要賣這麼貴的評價標準來回答。

這裡問題被替換了,“為什麼漲價(現象)”變為“賣貴的道理(判斷)”。

對於快速思考,先判斷清楚問題的信息種類,再選取對應的論證方法來思考回答。

用對的方法解決問題,才能事半功倍遊刃有餘。

用錯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只能陷入牛頭不對馬嘴,雞同鴨講的混亂。

但是,複雜問題的深度思考就需要更深入的思考技巧來分析問題。

2.1邏輯思考的核心技巧:金字塔結構

金字塔思維是我見過最能打的思考技巧,不管是寫作、思考,還是公開演講、PPT演示,都可以用金字塔思維來解決。它不一定是萬能的,但卻是絕對必備的。

這個問題前面很多高贊回答(包括最高贊)都是用到了金字塔思維的一小部分。

金字塔思維在結構上分為兩種:並列型和直列型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並列型結構,就是下層信息各自獨立,並且支撐上層信息。

在這個結構中,任何一個下層信息都和上層信息有直接關係,同時上下層信息的縱向關係較強,而下層信息之間的橫向關係較弱。

直列型結構,就是下層信息之間的橫向關係較強。

在這種結構中,下層信息之間有強烈的序列關係,但是隻有最後面(通常最右側)的下層信息支撐著上層信息。

使用金字塔結構思考有兩個很明顯的好處。

一是問題的整體和細節都能清晰的體現,方便隨時查漏補缺和理清思路。

二是可以直觀的看出信息所處的層級,橫向和縱向關係一目瞭然,防止犯邏輯錯誤。

2.2金字塔思考方法:由上而下法和由下而上法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1)由下而上,導出信息:結論法和摘要法

【也有叫演繹法和歸納法的】

由推論引導出結論的步驟,就叫“結論法”。如:

好幾位大V分析說股票又要上漲了【根據】

信了大V買股票,股票就真的會上漲【已知前提】

因此,股票一定會上漲【推導結論】

這個就屬於結論法,如果按照快速思考來判斷,這是一個記述信息的因果論證

有些商家寧肯把牛奶倒掉也不送人【根據】

浪費糧食資源的人都是喪心病狂的,非洲還有人餓死呢【已知前提】

因此,這些商家都是喪心病狂的人【推導結論】

這個就屬於評價論證

女明星嫁了一個大自己20歲的大佬【根據】

嫁比自己大的男人,要麼要錢要麼要人脈資源【已知前提】

因此,女明星一定是拿到了足夠大的實際利益【推導結論】

這個就屬於行動原理論證

這裡提到的三種,因果論證、評價論證、行動原理論證,用金字塔拆解就是直列型金字塔結構。

摘要法,就是把“多個”具體信息整理提煉為“一個”抽象信息。

比如,某寵物公司調研了市場數據,包括:A想要養小貓、B想要養小狗、C想要養小松鼠、D想要養龍貓、E想要養小烏龜,F想要養小兔子。領導問:“消費者現在的需求是什麼?”

那麼,最直接的抽象化就是“消費者想要養小動物。”

如果加上信息:“目前消費者獨處時間變長了,陪伴寵物時間比去年同比增長了50%。”

那麼,抽象化的結論可能就是“消費者和寵物相處時間變長了,想要從動物身上得到精神慰藉。”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信息越全面,最終提煉出的結論就越準確。再如:

2017年共享單車倒閉近50家【根據1】

2019年目前還在運營的頭部玩家僅剩摩拜、ofo、hellobike【根據2】

美團收購摩拜單車,年報顯示年虧損55億【根據3】

ofo押金退還排隊登記已有近1200萬人【根據4】

ofo光每日運營淨虧損2500萬【根據5】

根據1、2只能得出共享單車市場競爭激烈,頭部玩家已經出現。

根據4、5只能得出ofo已經負債累累,瀕臨破產。

根據12345,推論共享單車頭部玩家已經形成壟斷,運營成本高企,盈利模式依然不清晰等等。想要得出嚴密的結論就需要更多有效信息支撐。

記述信息的實證論證和摘要法用金字塔拆解就是並列型金字塔結構。

補充:抽象化就是將事物模型化的工作,而模型化才是真正決定一個人思維深度的關鍵。

有句話說的,一個一秒鐘就能看到本質的人和一個十年才能看到本質的人,人生肯定是天壤之別。

他們差的不一定是知識經驗的積累,而是處理事情模型化的能力。這種能力能夠鍛造出無數的思維框架,武裝你的大腦。

簡單地說,就是一個手握菜刀的人,能打得過一個身穿防彈衣,頭戴AI智能輔助設備,背上還背一個單人立體飛行裝置,手握滋啦滋啦響“一刀兩斷”如意激光劍的人麼?

(2)由上而下,拆開解析:理由法和詳述法

理由法是把下層信息定位為上層信息的理由,是結論法的逆向思考。

詳述法是把上層信息進行詳細說明。如果是並列型金字塔就是摘要法的逆向思考;如果是直列型金字塔就是告訴別人如何做,實現上層信息時應該採取的行動步驟。

(3)“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結合,同時進行

單純的由上而下或者由下而上,都不一定能夠保證結論是絕對正確的。

由下而上精練出來的信息,雖然不至於讓人覺得太跳躍,但嚴格來說,最好還是把它先當成假設來看待。這時候,由上而下的信息設計過程,就是你驗證這個假設的過程。

由下而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假設;

由上而下:拆解假設,邏輯驗證,信息補充。

不斷的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來回反覆的進行確認,就能得出更準確的結論。

(4)MECE法則:不重複、不遺漏

在整個金字塔思維中,從始至終每一個環節都要貫穿MECE法則。

不重複,才能保證邏輯框架的清晰完整;

不遺漏,才能保證不得出偏差很大甚至錯誤的推論。

比如,衣服按季節分初夏秋冬;按性別分男裝女裝;按年齡分兒童、青少年、成年、中老年;按場景分學生、職場正裝、休閒、運動等。

這裡每一種劃分都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你分成男裝、女裝、童裝、正裝,這就是錯誤的。

如果,能用現成的劃分方法就一定要優先使用。比如企業管理裡面的什麼五力法則、3C分析結構、SWOT戰略分析等等。這個就屬於摘要法裡的模型化。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如果沒有現成的可以用,那麼就設定“其他”的類別。

然後,不斷設定分類規則,整理“其他”裡面的信息,就能夠逐步做到MECE。而且,往往獨到的見解就藏在“其他”裡面。

3.1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

第一步:發現問題

第二步:設定具體的方案

第三步:列舉並檢測此方案的替代方案

第四步:評價各種替代方案

第五步:實施解決方案

回答這個問題,就只說第一步和第二步。

3.2問題的分類

問題的本質就是我們所期待的狀況與現狀之間存在距離。

關於這一點,前面很多答案都有講過,這裡不再展開。

按照期望與現狀之間差異的“距離”的發生時機和期望,問題可以分為三大類:恢復原狀型、預防隱患型和追求理想型。如下圖。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實際上,大部分情況下,幾種類型的問題會同時發生,並且相互關聯。

比如:

一開始你和女朋友因為某件小事鬧分手,這是一個“恢復原狀型”問題。

然後,有第三方對你或者對你女朋友有意向的,趁火打劫,打算尋機在你們之間插一腳,那這就是一個“預防隱患型”問題。

後來,你家裡七大姑八大姨來電話知道了你有了女朋友,強烈要求你們趕緊把婚事定下來,最好雙喜臨門,馬上抱上孫子。這就是一個“追求理想型”問題。

當這三個問題一起到來的時候,那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腦子都要炸了吧。

別急,知道了問題,再逐一解決問題就行。

3.3思考解決方案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1)針對“恢復原狀”,核心就是“掌握狀況”。

掌握狀況——已發生的壞狀況是什麼。鬧分手是怎麼鬧的?

應急處理——如何防止情況惡化?

分析原因——為什麼會鬧分手?

根本措施——知道原因後,怎麼做才能復原?

防止復發——應該怎麼做,以後才能避免下次又鬧到分手的狀況?

(2)針對“預防隱患”,核心就是“誘因分析”和“預防策略”。

假設不良狀態——不希望事情弄到真分手的狀況

誘因分析——何種誘因導致情況變壞。那就是小三們見縫插針

預防策略——如何防止不良狀態發生。嚴防死守,忠貞不二,順便削他們

發生時的應對策略——發生時,如何將不良的程度降到最低。聯合起來共御外敵,先解決人民外部矛盾,再解決人民內部矛盾

(3)針對“追求理想”,核心就是“選定理想”和“實施策略”

現狀分析——自己現狀的詳細信息。內憂外患,民不聊生

選定理想——根據實力決定目標。先穩定內部,再幹掉外部敵人,共同走向美好人生

實施策略——決定達成目標的順序。內部求和,一致對外,再幹掉外部敵人,再結婚生娃,完美~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到這裡就基本寫完了,從日常對話的思考框架到複雜問題的思考框架,希望對各位有點幫助。好的思維框架不止一種,但是,把一種學透了,並不斷延伸演變,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思維框架才是真正的掌握。

沒有什麼萬能的思維框架,任何一種都是有自身的侷限性和時效性。

就像牛頓的經典物理,會被愛因斯坦的量子物理來顛覆和補充。只有儲存足夠多不同的思維框架,才能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 最重要是兩招:

方法一,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用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思考)。

方法二,是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維度(用“點線面體”法思考)。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方法一、將自己的思考升高一個層次

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認為生活本身非常有趣,那你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相反,如果你認為生活很無聊,那你又會在週日下午去做什麼?

我相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一定非常不同。

為什麼?

因為,真正能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理論)

這幅圖是由NLP(神經語言程序)大師羅伯特·迪爾茨提出的名為“邏輯層次”的理論。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 願景層是最高層,它是超越身份的,是關於我們想要實現怎樣的人生,或者說是關於我們的人生使命的(Calling)。
  • 身份層是關於“我是誰”的。
  • 價值觀層是關於“什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的。
  • 能力層是關於我的能力的,包括狀態、策略和處世模式。
  • 行為層則是關於我做什麼或者我已經做了什麼的,具體的行動步驟和行為。
  • 而最低一層的環境層則是指我所處的環境究竟是怎麼樣的。

根據羅伯特·迪爾茨的這套“邏輯層次”理論,當我們想要去改變較低層次時,通過改變更高一層往往更加有效。同時,當我們在思考低層次的習慣時,我們也不該忘了還得去更高層級看看導致低層次習慣發生的根本原因。

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在不可避免的驅動著低的層次。所以,當一個變化在高的層次發生(比如“你認為生活本身很有趣”),它往往就會影響到低層次的行為變化(比如:你會把一下午的時光用在一個愛好上)。

相反,如果我們只在低層次上做出改變,而高層次的意識卻沒有發生變化的話,低層次上的改變常常是難以持久的。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或好兒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是一個“身份”層次的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在我們的願景中,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的?“好女兒/好兒子”究竟是怎樣一種具體的形象?然後我們可以試著將它具象的描畫出來,這樣我們就能輕易的回答出存在於“身份”層面的問題了。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經常關心父母,給父母打電話;每年給父母過生日,生日時有生日禮物,且帶父母出去吃大餐;每年帶父母出去旅行一次。

反觀自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做得很好,而哪裡又做的不夠。於是就會根據我們的願景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想要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兒子”的身份。

如果在我們的“願景”層面,“好女兒/好兒子”的形象是這樣的:不讓父母生氣,有矛盾時通過柔和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硬碰硬。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與情緒健康,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

那麼,我們的行動自然又會有所不同。

如果現在如果我問你,如果想要做到每週健身三次,你該怎麼辦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問題本身是屬於“邏輯層次”中哪個層級的?

顯然,這是一個屬於“行為”層次的問題。

這時你就需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想要每週健身三次呢?”你的回答可能會是:因為我想要健康以及更好的身材。這時,你就可以試著站到更高一層的“願景”層去看看了。

當看向自己的願景層時,你的頭腦中可能會出現這樣一副非常生動的畫面:一年後的自己,身材苗條健美,臉上洋溢著青春的光彩,肌肉緊繃,小腹平坦,在陽光下走路的時候,你的皮膚散發著珍珠般的光芒。

當你看到這副生動畫面的時候,是否會立刻充滿鬥志?想要馬上就去健身。

答案不言而喻。

當聚焦在“行為”層面時,我們思考的僅僅是如何改變自己固有的習慣。但是,如果我們能聚焦在“願景”、“身份”或“價值觀”層,我們的行動自然就會發生改變,而且動力十足。

看到這裡,相信你一定已理解了我在之前所說的那段話:如果缺乏了升維思考,就等於徹底忽略了行為改變背後的根本性動力。沒有了根本性動力,有些人還能堅持下去,但對另一部分人而言,這種堅持則很痛苦,是對自身毅力的巨大挑戰。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打卡”這個方法雖然盛行,但很多人依然會在中途放棄,或是在打卡結束後就立刻被打回原形的根本原因。

因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行為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那些比“行為”更高一層的東西。

方法二、將自己的

思考升高一個維度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6根火柴棒拼出4個正三角形?

如果侷限在平面思考,那這道題就是無解的。而如果我們能將思考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用6根火柴棒拼出一個三角錐,也就是4個正三角形。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同理,對於某些問題,如果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平面,即二維,我們就無法找到問題的解。相反,如果通過升維,從二維升到三維,我們就能輕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

如果說,一個點代表的是零維,一根線代表的是一維,一個面代表的是二維,一個體代表的是三維。那麼,“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的意思就是從零維跳到一維,從一維跳到二維、甚至三維。

那具該怎麼做呢?

方法就是: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

如果眼前問題是一個處於“點”上的問題,那我們就可以試著跳到“線”、“面”,甚至“體”上去看,這就是“點線面體”的升維思考方式。

真正厲害的人有怎樣的思維方式,如何去分析問題?

阿里巴巴的曾鳴老師曾經分享過阿里是如何運用“點、線、面、體”去構建阿里戰略的,在這裡我不做過多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翻閱曾鳴老師的書。

我相信大多數大多數讀者關心的是:如何將“點線面體”思考法運用在生活與工作之中。在這裡,我為大家提供了兩種非常具體有效的運用方法:

方法一: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去做工作選擇

“體”代表的是時代的大趨勢。

千里馬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開汽車。

手寫筆記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都用印象筆記做複製黏貼,或者用訊飛做語音輸入了。

LV的錢包好嗎?當然好,但我現在出門都不帶錢包,直接拿手機付款、刷卡,進地鐵了。

這就是時代的大趨勢。

那麼,“面”是什麼? “面”指的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就好比兩個大學同學畢業時一個進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十年之後,兩人完全不同(梁寧曾經打過這個比方)。

為什麼?

因為“面”是完全不同的。

“面”代表了行業的趨勢。這兩個行業不同,一個是欣欣向榮的互聯網行業,一個是不斷沒落的傳統媒體行業。

即使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如果整個行業處於下沉趨勢,那也會像是在泰坦尼克上坐著頭等艙一樣,沒什麼意義。

那“線”又是什麼? “線”指的是小經濟體的發展,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公司的發展狀況。

那什麼是“點”?“點”就是自己,是指我們自己究竟是在一直成長?還是在止步不前?

所以,如果我們處在同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同一個行業中,又在同一個企業中,那麼個人發展的好壞,關鍵就看這個“點”了;但如果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好,所在企業有問題,即使“點”本身非常優秀,也有可能會遇到非常巨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當我們遇到換工作這個問題時,如果只是考慮“點”,那就是這個工作的薪資如何?公司離家近不近?老闆好不好?我個人能不能獲得提升空間?

但如果我們將思考的維度再提升一些,就會這樣思考:這家企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未來1-3年內會不會被併購?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產業?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有哪些?哪些趨勢是確定的?哪些趨勢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

這就是升維思考,跳出了原本存在於“點”的問題,來到了更高一維或多維去進行更全面的思考。

方法二:使用“點線面體”思考法去做留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的選擇

首先,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與每個人的價值觀直接相關,也與每個人的人生願景息息相關。因為一個價值觀是“家庭”的人對於工作城市的選擇很可能會與一個價值觀是“成就”的人有很大區別。所以這是第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

但基本上,對每一個大學剛剛畢業,或剛剛高考結束的人而言,對於自己價值觀以及人生願景的回答都是非常模糊的。

這時,就可以用“點線面體”的思考方法來做出選擇,它的選擇角度是:大城市和小城市,哪個能夠給你更快速的發展速度?

在這裡,“點”代表的是個人,也就是你的努力程度、你的智商、情商、天賦、熱情等,這些都存在於“點”上。而你所在“城市”則代表了“體”,它說的是你所在“體”的經濟狀況、發展環境、政策法規等。而“面”說的則是你所在的行業或大學,“線”代表的是你所在的公司或專業。

一個單獨的“點”,它的發展速度自然就很有限,然而,如果它能存在於一個正在崛起的,或者是正在高速發展的“體”或“面”上,那就不一樣了。

很多人正是因為抓住了淘寶這個平臺的崛起,實現了自己品牌或者網店的高額收益。我有一位朋友就是如此,大學一畢業就在淘寶開了網店,很快就做起來了,年收入是當時我們這些人的N倍。他自己雖只是個“點”,但因附著的是一個正在崛起的“面”,於是早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畢業後選擇大城市,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

在大城市裡,你能接觸到更前沿商業模式、更有才華的人、更具創意活動、更高水平展覽的幾率比在小城市裡高出許多。所以,如果你能從這裡不斷學習,吸收到足夠多的知識、技能、方法,獲得更加豐富多樣的閱歷,你這個“點”就能獲得更快速、更全面的發展與提升。而這一切發生的基礎,正是你所在的這個“體”。

升維思考的缺失,不僅可能導致更高維度變化對我們形成的碾壓;也很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更大格局的思考,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創業/就業方式。

因此,當無法在既定框架中徹底有效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該求助於升維思考力。它會幫我們打開一扇更大的窗,架起一個更高的梯,讓我們有機會去俯瞰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讓我們站在更宏大的格局去看自己的決定與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