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與清明節有關係嗎?清明節聊聊清明上河圖

清明小長假期間,留史君和您聊一聊有關清明上河圖的故事。

人們為什麼喜歡清明上河圖?

這還得從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說起。中國畫的題材其實非常豐富,人物、故事、動物、植物、風景、建築等等都畫,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好像大多是山水畫,這是為什麼呢?古時候交通出行不是特別方便,又不像現在,有電視電腦,足不出戶就可以看看紀錄片、風光片。古人怎麼才能輕鬆的領略到祖國山河的大好風光呢?南北朝時期,有人提出來一個概念:“臥遊”,意思是說躺在家裡,用看畫的方式代替實際的遊覽,這簡直是宅男知音啊(最早提出臥遊概念是因為感嘆人的時間有限,而好山水無窮,所以用臥遊的方式來補充)。

清明上河圖與清明節有關係嗎?清明節聊聊清明上河圖

宋代佚名《瀟湘臥遊圖》局部,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所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臥遊的對象當然是以山水風光為主了,您家裡要是掛一副王府井大街的畫就會略顯俗氣對不對?本來山水畫是有一路青綠金碧山水的,用泥金和石青石綠作畫,看起來富麗堂皇的。可是文人們覺得這樣也俗氣,不如水墨山水雅緻,特別是明代的董其昌提出南北分宗論,崇尚以水墨畫為主的南宗,認為那是文人畫的代表,使得水墨山水成了中國畫絕對的主流,其他類型的畫就少了很多。弄的很多被人推崇的古畫都是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透著一股子性冷淡風,很多普通的吃瓜群眾表示看不懂中國畫。而清明上河圖屬於風俗畫,畫的是市井風物,有人有動物有店鋪有橋有船,畫的熱鬧,大家一看就明白,一說起來是宋代的王府井大街,就顯得不那麼俗氣了對不對?所以老百姓喜歡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與清明節有關係嗎?清明節聊聊清明上河圖

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被評為宋畫第一,畫了老大一個山頭,左下角用放大鏡才能看

為什麼叫清明上河圖?

原來《清明上河圖》畫卷卷首有宋徽宗題寫的瘦金體《清明上河圖》五個字,現在已經沒了,畫卷後面的題跋也說這幅畫叫《清明上河圖》。清明,現在一般認為就是指清明節;有人認為畫面畫的不是初春時分,所以這個清明不是清明節,而是指地名清明坊;還有人說清明是“政治清明”之意,是為了歌頌“清明盛世”。上河,一般認為就是“上河市”的意思,類似於上街;有人認為上河是對汴河的尊稱,類似於上京;還有人認為上河指地名,類似於上蔡。

清明上河圖是誰畫的?

雖然也有爭議,但是一般認為是北宋(也有認為是金代的、南宋的)張擇端所畫。張擇端的生平,從現存史料中看沒有任何記載,只有通過《清明上河圖》卷尾張著的一小段題跋瞭解到一點。說的是張擇端是山東東武(今諸城)人,入選過皇家畫院,做過翰林待詔,工於界畫(用界尺輔助作畫,主要畫建築類),擅長畫舟、車、街市、橋樑、城郭、路徑,自成一路,代表作品有《西湖爭標圖》和《清明上河圖》,被評為神品。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按《向氏評論圖畫記》,《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

清明上河圖與清明節有關係嗎?清明節聊聊清明上河圖

傳北宋張擇端繪《金明池爭標圖》,現藏於天津市博物館

清明上河圖畫的都是什麼?

清明上河圖,縱24.8cm,橫528cm,一般認為畫的是北宋汴梁城東水門內外的場景,5米多的長卷上繪有人物810多個,牲畜94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樹木170多株,反映了從城外的田園風光到城裡街市的熱鬧場面,包括是汴河上繁忙的運輸景象。無論建築、人物、車船都描繪的生動形象,錯落有致,讓人彷彿置身於宋代的鬧市之中。

清明上河圖有幾種?

清明上河圖可不只是一幅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各種版本的清明上河圖大約50種,分別藏於中國、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等許多國家。這些畫有的號稱是張擇端畫的,有的沒有作者,有的明確是別人臨摹的,還有的被認為是別人臨摹的……這裡面比較重要的版本有:

一、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曾入選過《石渠寶笈三編》的版本,也就是大家故宮跑看到的那幅,這一版被大多數學者認為是張擇端的真跡,本文主要介紹的也是這幅;

清明上河圖與清明節有關係嗎?清明節聊聊清明上河圖

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本文的主角

二、現藏於美國私人手中,被稱為“元秘府本”的版本,這幅很神秘,只出版過黑白影印的。據董作賓研究,這幅畫來自於故宮,抗戰勝利後由北平流傳到美國,原畫裝在一個小木匣子裡,木匣子上刻著“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幾個字。

清明上河圖與清明節有關係嗎?清明節聊聊清明上河圖

“元秘府本”《清明上河圖》影印件局部,現藏於美國私人

三、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清明易簡圖》,來源於故宮,《石渠寶岌續編》有著錄,畫上還有乾隆的題字和很多的印章,根據卷後的題跋命名為《清明易簡圖》,有人認為這是一幅明代(或元代)摹本。

清明上河圖與清明節有關係嗎?清明節聊聊清明上河圖

《清明易簡圖》局部,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四、明代仇英款仿本,這個還有好幾幅,真亂啊。比較著名的有: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有一幅,是當年被溥儀帶出去的,解放的時候同現在北京故宮的那幅一起被收繳了。這幅畫《石渠寶岌》有著錄,畫上也有很多乾隆的印章,上海世博會與動畫版《清明上河圖》一起展出的就是這幅。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三幅,其中《石渠寶岌》著錄的有兩幅,但是評價不高。其他還有現藏於美國、日本的,上過國內拍賣會的好幾幅。這些畫基本都是絹本,青綠設色,構圖也差不多,仿照清明上河圖的樣式,畫的是江南風光。一般認為這些畫並不是仇英臨摹的,而是明代江南畫工託名仇英所為,俗稱為“蘇州片”。

清明上河圖與清明節有關係嗎?清明節聊聊清明上河圖

傳仇英摹本《清明上河圖》局部,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清明上河圖與清明節有關係嗎?清明節聊聊清明上河圖

傳仇英摹本《清明上河圖》局部,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五、“清院本”清明上河圖。這幅是最明白的,畫上的題記明確記載,它是乾隆元年,由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五位宮廷畫家合作完成。畫面仿照清明上河圖的模式,繪製的是明清時期的風物。這幅畫也入選了《石渠寶岌》,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與清明節有關係嗎?清明節聊聊清明上河圖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那一版是真跡呢?現在也是眾說紛紜。有專家提出主要看城牆是什麼牆,宋代城牆是土牆,畫成磚牆的就是後人仿的。再看橋是什麼橋,宋代汴河上的橋是木質獨孔橋,畫成磚石或多孔橋的就是後人仿的。還看有沒有甕城,東京城牆外沒有甕城。只有北京故宮藏的版本均符合這些特徵。

清明上河圖的流傳過程是怎麼樣的?

這幅畫版本眾多,與它的流傳過程有關。在畫的卷尾有很多的題跋,類似於我們現在發帖子後面很多人跟帖一樣,這些題跋有助於我們瞭解畫的流傳過程。這幅畫宋徽宗曾經過手,並在卷首寫下了瘦金體“清明上河圖”,加蓋了雙龍小印。不知什麼原因,這幅畫沒有被《宣和畫譜》收錄。之後隨著北宋的滅亡到了金國,有包括張著在內的五位金國人在畫後題字。

清明上河圖與清明節有關係嗎?清明節聊聊清明上河圖

唐杜牧《張好好詩》帖上的雙龍小印

到了元代,畫被收入秘府,在一次重新裝裱時,被裝裱匠人用贗品給替換了(這就出現了仿本),並把真跡賣給了北京的某位大官。這個大官去真定(今河北正定)做官時,負責保管這幅畫的手下人又把畫偷出來賣給了武林(今浙江杭州)人陳彥廉。幾年以後陳彥廉手頭緊,又聽說那個大官快回來了,就把畫高價轉賣給了一個叫楊準的人。楊準是個愛畫的人,把這幅畫帶到了西昌(今江西泰和),在卷後寫下長跋,記錄了得到畫的過程。

之後這幅畫幾易其手,又回到了北京,到了明朝弘治年間,傳入了從大理寺卿(負責刑獄的主官)任上退休的朱文徵手中。一個叫吳寬的人在朱文徵家裡看到了這幅畫並在卷尾寫下了題跋,指出此圖另有稿本在英國公張懋家中(又出現了新的版本)。當時還是太常寺少卿(負責祭祀的副官)的李東陽也看到了這幅畫,看到畫的後面有其五世祖李祁的題字,就在卷尾寫下了一首長詩。之後這幅畫到了徐溥手中,徐溥做過內閣首輔,因為畫後面有李東陽題的詩(兩人曾同在內閣工作),臨死時囑咐孫子把畫送給了李東陽。當時李東陽已經從首輔位置上退休,得到畫後又題寫了一篇長跋,描述了畫面的內容,記錄了畫卷流傳的過程,根據李東陽的題跋可知,當時卷首還能看到宋徽宗的瘦金體題簽和雙龍小印。

李東陽去世後,沒過多久畫到了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陸完的手中。陸完分析了這幅畫為什麼沒有被《宣和畫譜》收錄的原因,他認為張擇端不依附權臣蔡京,所以編訂畫譜的蔡京沒有收錄張擇端的畫,就像《宣和書譜》沒有收錄蘇東坡和黃庭堅的書法一樣。他把自己分析的結論也寫到了畫卷後面。陸完死後,由於家裡邊欠了官債,他兒子把畫賣給了崑山顧家(可能是顧鼎臣)。再後來被嚴嵩、嚴世蕃父子高價購得,嚴嵩倒臺時,畫被充公收入了明朝內府。嚴嵩被抄家時,文徵明的兒子文嘉負責去鑑定嚴家所藏的書畫。文嘉把這件事記錄在了他的《鈐山堂書畫記》裡,還吐槽這幅畫是“宋之尋常畫耳,無高古氣也”。關於《清明上河圖》這一段流傳的過程,明清筆記裡記錄了幾個不同的傳奇版本,具體見結尾彩蛋。

此後到了清代,這幅畫又流落民間,幾經轉手後,落到了一個叫畢沅的人手中。畢沅做過湖廣總督,死於嘉慶年間。他死後不久被抄家,《清明上河圖》進入了清朝內府,被收入了《石渠寶笈三編》,因此這幅畫上沒有乾隆皇帝的題詩蓋章,算是躲過一劫。清朝被推翻後,溥儀以賞賜給溥傑的形式把畫帶出了宮,一直帶到了偽滿洲國。抗戰勝利後,這幅畫散落民間,後被我地方幹部得到,解放後畫被移交給了東北博物館。1953年調到北京故宮展出,之後就留在了故宮。

結尾彩蛋:

明清筆記裡關於《清明上河圖》流傳的幾個小故事:

明代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記載:陸完死後,他的夫人把畫縫在枕頭裡藏了起來。夫人有個姓王的外甥,對她特別好,想要看看這幅畫,夫人沒辦法,就拿出來給外甥看了,但是不讓臨摹。這個王生每天都去看,看了兩三個月,默默的把畫記了下來,回家後根據記憶畫了一幅贗品。當時嚴嵩正到處找《清明上河圖》,王世貞的父親王忬不懂鑑賞,花800金從王生手中買了這幅贗品送給了嚴嵩。有一個姓湯的裝裱匠發現畫是贗品,找到王忬索要40金作為封口費,王忬沒同意。這個姓湯的就向嚴嵩報告了畫是贗品的事。嚴嵩很生氣,後來找機會把王忬治罪處死了。李日華還說他見過三種《清明上河圖》的臨本,各不相同,他分析當時宋徽宗讓畫院的畫師畫了好幾幅,其中張擇端畫的最好。

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記載:《清明上河圖》收藏於原內閣大學士王鰲家,因為嚴嵩喜歡書畫,好多人都想得到。一個叫湯臣的裝裱匠和王忬關係好,建議王忬把畫買來獻給嚴嵩,王忬就託湯臣去辦這事。可是人家王鰲不差錢,不買,怎麼辦捏?湯臣就找了一個叫黃彪的高手,臨摹了一幅,讓王忬送給了嚴嵩。嚴嵩得到畫後很高興,開趴體請朋友來看畫。有人嫉妒王忬,當場揭露了畫是贗品,也有說是這個湯臣和王世貞有仇,故意害他們。總之嚴嵩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找機會把王忬給弄死了。沈德符還說《清明上河圖》臨本眾多,他就見過好幾幅。

明末田藝衡《留青日札》記載:嚴嵩以1200金從蘇州陸氏手中購入《清明上河圖》,沒想到是個贗品,因為這事牽連敗家的有數十家,這個禍是王彪、湯九、張四這些人引起來的。

清代顧公燮《消夏閒記》記載:《清明上河圖》就收藏在王忬家,嚴世蕃強行索要,王忬沒辦法,就找高手臨摹了一幅送給嚴世蕃。王忬曾經接濟過一個姓湯的裝裱匠,並把他推薦給了嚴世蕃。沒想到這個姓湯的恩將仇報,他見過真跡,認出了王忬獻的畫是贗品。他告訴嚴世蕃,畫上有一隻小麻雀,雀腳踩在兩片瓦腳的就是贗品。嚴世蕃很生氣,後來正趕上王忬任薊遼總督的時候,俺答(蒙古一個部落的大汗)進犯,嚴世蕃就以這事為藉口把王忬治罪處死了。

最後我們看看王世貞自己怎麼說的,他說《清明上河圖》真本和贗本他都看過,真本落入了嚴嵩家,後來進入內府。贗本是黃彪臨摹的,在他弟弟王世懋家裡。

總之可以看出,在明代《清明上河圖》受到了很多權貴、名士的追捧收藏,同時在流傳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的仿本、摹本。最後這幅畫因為嚴嵩被抄家,到了明朝的內府,之後有萬曆朝大太監馮保的題跋。進了內府也不太平,明代詹景鳳《東圖玄覽編》記載,嘉靖皇帝對書畫不感興趣,有人就把內府的書畫偷出去高價賣掉。有個小太監把《清明上河圖》從箱子裡偷出來,還沒帶到宮外,看到管事的回來了,就偷偷藏在了水溝裡,正趕上連下了兩天大雨,把畫掏出來一看,全泡爛了。有人分析這個事是馮保編出來的,為的是把畫據為己有。

王忬父子本來和嚴嵩父子關係不錯,後來得罪了嚴世蕃,王世貞和嚴世蕃喝酒的時候還依仗才華嘲弄他,最終嚴家父子利用俺答進犯的藉口彈劾王忬,給他治罪處死。這件事可能與《清明上河圖》也有關係。王世貞是大才子啊,傳說他為了報復嚴嵩父子,以蘭陵笑笑生的筆名寫了本小說叫《金瓶梅》,把嚴嵩比喻成蔡京,把嚴世蕃比喻成西門慶,來醜化他們父子。可見什麼時候都不要輕易得罪讀書人啊!

清明上河圖與清明節有關係嗎?清明節聊聊清明上河圖

清代佚名金瓶梅插圖冊頁,現藏於美國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