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此人在世,楊堅安能輕易以隋代周?


若此人在世,楊堅安能輕易以隋代周?

楊堅取代北周以立隋,史家對此多有詬病,不像陳霸先那樣,天命所歸,時也勢也。比如李世民就認為楊堅是“欺孤兒寡婦以得天下”。即使如《周史》的作者令狐德棻(fen)也認為楊堅得天下之易,世所少見,他說:“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值周宣帝早殂,結鄭譯等,矯詔入輔政,遂安坐攘帝位。”

若此人在世,楊堅安能輕易以隋代周?

楊堅

當然,無論李世民還是令狐德棻,說的也只是表面現象,北周被代,當然有其自身的原因,比如宇文護的獨斷專權,濫殺勳臣分離了關隴集團,動搖了宇文家的執政基礎,雖然宇文邕奪取權力之後勵精圖治,但造成的影響已不可挽回,再加上宇文邕的佛教政策,以及周靜帝宇文贇(yun)的胡作非為,都給了楊堅可乘之機。

但是如果此人還在的話,恐怕楊堅就沒有任何機會了,即使北周或許還會被取代,但絕無可能是楊堅和他的大隋。

那他是誰呢?

話說宇文泰共有十三個兒子,這些兒子總體素質還是不錯的。比如嫡子宇文覺,若不是宇文護或當可成一代良主;又如庶長子宇文毓,獨孤信的女婿,也是極有主見之人,可惜也是受困於宇文護;宇文邕就不用說了,一代雄主,誅權臣,滅北齊,如果他不死,那麼大一統的歷史任務或許在他手上就可實現。

若此人在世,楊堅安能輕易以隋代周?

宇文邕

宇文邕死後,繼承者是宣帝宇文贇,宇文邕在世的時候,就知道宇文贇是不行的,但沒有辦法,因為其他兒子也很無能,所以只能傳位給長子宇文贇。

若此人在世,楊堅安能輕易以隋代周?

宇文泰

但宇文邕忘了,他還有個弟弟宇文憲,足可以擔當輔國重任,如果把軍政大權交到宇文憲手中,就沒楊堅什麼事了。

宇文憲從小就受到他父親宇文泰的欣賞,稱“此兒智識不凡,當成重器”。小時候,宇文泰讓幾個兒子挑選自己的馬匹,宇文憲獨自挑了駁馬,也就是雜色的馬。宇文泰問他為何要挑這種馬呢?他說這種馬與眾不同,有可能出類拔萃,如果從軍作戰,馬伕易於辨認。由此可見,宇文憲做事確有獨到之見識。

後來的一系列政績軍功也確實證實了宇文憲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吏和名將。在蜀地任職期間,他也才十六歲,可是善於安撫駕馭下屬,用心政事,在他離開時,蜀地民眾有感於他的功績,為他樹碑立傳。在與北齊的征伐中,屢立戰功,追隨宇文邕,滅了北齊。

若此人在世,楊堅安能輕易以隋代周?

宇文憲

因此,在歷朝歷代設立的古代名將榜中,宇文憲也是位列其中。你想,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能夠擠身top 64或者72,哪怕是top 100豈是容易之事。

就是這樣一位經國之材,不能繼位稱帝也就算了,但連輔國之任也不給,豈不是北周的一大損失?

想來這也是帝王家的通病,宇文邕在位的時候,都對宇文憲猜忌有加,屢次三番警示宇文憲不要忘了君臣之道,怎麼可能在他身後把軍國大權交給他呢?即使宇文邕不是死於突然,他應該也不會重用這個威名日重的弟弟。

果不其然,在他侄子宇文贇登基之後,他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被誆騙入宮縊死,年僅三十五歲。

北周也在宇文贇的瞎搞之下,沒多少年落入了楊堅手中。

一個朝代或政權,從來不是死在外來威脅之下,而是死於自己之手!


若此人在世,楊堅安能輕易以隋代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