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淺薄之人,喜歡說這三種話,也容易招禍

如果觀察生活中的聰明人,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身上會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寡言,而一個喜歡侃侃而談的人,一般來說都不會取得很高的成就。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言語如果過多,那麼就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也就是會使自己陷入困境。

德行淺薄之人,喜歡說這三種話,也容易招禍

因此很多成功的人會告誡自己的子孫後代,一定要學會閉嘴,只有閉嘴才能夠守得住福氣,不然的話,就會使自己的生活死水一潭。修養自己的言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便是在修養自己的德行,每個人都是通過一張嘴來跟別人打交道,如果不能夠學會如何說話,那麼就一定會嚐到“妄言”的苦頭。

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應該從別人的經驗中去汲取生活的經驗和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自己遭受到禍災,所以一定要謹記住,人生一定不能夠說這三種話,倘若自己已經有了這樣的壞習慣,那麼就必須盡力去改。

德行淺薄之人,喜歡說這三種話,也容易招禍

譏諷之言不說

很多人總是要在別人身上去找尋自己的優越感,好像不去打壓別人,就不能顯出自己的本事一樣。但是對別人的嘲諷譏笑,甚至比拿刀去傷害別人還要嚴重,沒有人喜歡自己得不到別人的尊敬,每個人都是有自尊的,也正是如此,一旦自尊受到了挑戰,那麼一個人便會反擊出十二分的怒氣。

因此想要自己的人生過得順遂,想要讓自己的生活能夠福澤深厚,那麼就一定切記,不要輕易對別人口出惡言。所謂的“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一個沒有福氣的人,往往就是因為他的嘴太過刻薄,而如果不及時改正的話,就會讓自己的人生陷入到越困頓就越刻薄,越刻薄便越困頓的惡性循環。

德行淺薄之人,喜歡說這三種話,也容易招禍

三國時,關羽的威名傳播華夏,很多人都把和關羽結識視為自己人生中的榮耀之事。關羽膝下有一女兒,到了婚嫁的年齡,關羽頗為操心。孫權聽說關羽的女兒要尋找夫婿,他便想要讓自己的兒子迎娶關女,這樣既能和關羽成為親家,也有利於和劉備合力抗曹。

當孫權的使臣見到關羽後,關羽並不願意和孫權結親,可是不願意歸不願意,關羽不但沒有好言勸慰使臣,反而譏諷道:“你回去問問孫權,虎女能夠嫁給犬子嗎?”,孫權聽到使臣的回話後,自然是惱羞成怒,本來想要和劉備一起抗曹,但關羽的一句刻薄。

馬上令孫權轉投到曹操的陣營,並且趁著關羽外戰之時,孫權奪了關羽的荊州,最後便是“關羽敗走麥城”,自己和兒子慘遭了殺害。關羽這千古的英雄,卻也是敗給了口舌之快,我們普通人一定要引以為戒。

德行淺薄之人,喜歡說這三種話,也容易招禍

得意之言不說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努力進取的時候很是謙卑,受人尊敬,但是當取得了成就之後,便原形畢露,很容易就將自己凌駕在別人之上,這種“得意忘形”的姿態,也是很容易給自己的人生招來禍端。

特別是在上下級的關係中,所謂的“功高蓋主”,本來就是一個很大的忌諱,如果在取得功勞之後,還不懂在上司面前低調做事,那麼最終只會受到打壓,以至於功勞也成了人生的過錯了。

德行淺薄之人,喜歡說這三種話,也容易招禍

秦末時,劉邦依靠著“漢初三傑”打敗了項羽,最終能夠統一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對於奪取天下的功勞來說,劉邦也知道是靠著“能用人”的本領,而不是自己的本領,可劉邦說這樣的話,是體現自己的謙卑,韓信卻把這個當成個劉邦的示弱。

於是在劉邦面前不顧忌諱,甚至說出了自己帶兵,多多益善,陛下帶兵,不過十萬的言論。這樣的話讓劉邦對韓信開始猜忌和提防,最終“漢初三傑”中,也只有韓信落得個悲慘的下場,這就是得意忘形的口舌之禍。

德行淺薄之人,喜歡說這三種話,也容易招禍

辱罵之言不說

俗話說“兔子急了也咬人”,一個人不論自己處在什麼樣的地位,對於下位者一樣要能夠做到尊重,如果像對待貓狗一樣動輒辱罵,那麼就一定會受到反噬。劉備稱帝后,張飛作為肱股之臣,被封為了西鄉侯,算是位列王侯,可是張飛一介粗人,屠夫出身,就算是成了一方諸侯,卻對於士兵還是動不動辱罵鞭打,劉備曾提醒過他要憐愛士兵,可是他卻充耳不聞。

以至於最後在行軍的途中,身邊的士兵實在受不了張飛的辱罵,就割下他的首級叛逃到了孫權那裡。張飛和關羽一樣,因為口舌之惡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真的是令人興嘆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