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浅薄之人,喜欢说这三种话,也容易招祸

如果观察生活中的聪明人,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身上会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寡言,而一个喜欢侃侃而谈的人,一般来说都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言语如果过多,那么就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就是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德行浅薄之人,喜欢说这三种话,也容易招祸

因此很多成功的人会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一定要学会闭嘴,只有闭嘴才能够守得住福气,不然的话,就会使自己的生活死水一潭。修养自己的言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便是在修养自己的德行,每个人都是通过一张嘴来跟别人打交道,如果不能够学会如何说话,那么就一定会尝到“妄言”的苦头。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应该从别人的经验中去汲取生活的经验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自己遭受到祸灾,所以一定要谨记住,人生一定不能够说这三种话,倘若自己已经有了这样的坏习惯,那么就必须尽力去改。

德行浅薄之人,喜欢说这三种话,也容易招祸

讥讽之言不说

很多人总是要在别人身上去找寻自己的优越感,好像不去打压别人,就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一样。但是对别人的嘲讽讥笑,甚至比拿刀去伤害别人还要严重,没有人喜欢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尊敬,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也正是如此,一旦自尊受到了挑战,那么一个人便会反击出十二分的怒气。

因此想要自己的人生过得顺遂,想要让自己的生活能够福泽深厚,那么就一定切记,不要轻易对别人口出恶言。所谓的“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一个没有福气的人,往往就是因为他的嘴太过刻薄,而如果不及时改正的话,就会让自己的人生陷入到越困顿就越刻薄,越刻薄便越困顿的恶性循环。

德行浅薄之人,喜欢说这三种话,也容易招祸

三国时,关羽的威名传播华夏,很多人都把和关羽结识视为自己人生中的荣耀之事。关羽膝下有一女儿,到了婚嫁的年龄,关羽颇为操心。孙权听说关羽的女儿要寻找夫婿,他便想要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关女,这样既能和关羽成为亲家,也有利于和刘备合力抗曹。

当孙权的使臣见到关羽后,关羽并不愿意和孙权结亲,可是不愿意归不愿意,关羽不但没有好言劝慰使臣,反而讥讽道:“你回去问问孙权,虎女能够嫁给犬子吗?”,孙权听到使臣的回话后,自然是恼羞成怒,本来想要和刘备一起抗曹,但关羽的一句刻薄。

马上令孙权转投到曹操的阵营,并且趁着关羽外战之时,孙权夺了关羽的荆州,最后便是“关羽败走麦城”,自己和儿子惨遭了杀害。关羽这千古的英雄,却也是败给了口舌之快,我们普通人一定要引以为戒。

德行浅薄之人,喜欢说这三种话,也容易招祸

得意之言不说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努力进取的时候很是谦卑,受人尊敬,但是当取得了成就之后,便原形毕露,很容易就将自己凌驾在别人之上,这种“得意忘形”的姿态,也是很容易给自己的人生招来祸端。

特别是在上下级的关系中,所谓的“功高盖主”,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忌讳,如果在取得功劳之后,还不懂在上司面前低调做事,那么最终只会受到打压,以至于功劳也成了人生的过错了。

德行浅薄之人,喜欢说这三种话,也容易招祸

秦末时,刘邦依靠着“汉初三杰”打败了项羽,最终能够统一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对于夺取天下的功劳来说,刘邦也知道是靠着“能用人”的本领,而不是自己的本领,可刘邦说这样的话,是体现自己的谦卑,韩信却把这个当成个刘邦的示弱。

于是在刘邦面前不顾忌讳,甚至说出了自己带兵,多多益善,陛下带兵,不过十万的言论。这样的话让刘邦对韩信开始猜忌和提防,最终“汉初三杰”中,也只有韩信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这就是得意忘形的口舌之祸。

德行浅薄之人,喜欢说这三种话,也容易招祸

辱骂之言不说

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一个人不论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对于下位者一样要能够做到尊重,如果像对待猫狗一样动辄辱骂,那么就一定会受到反噬。刘备称帝后,张飞作为肱股之臣,被封为了西乡侯,算是位列王侯,可是张飞一介粗人,屠夫出身,就算是成了一方诸侯,却对于士兵还是动不动辱骂鞭打,刘备曾提醒过他要怜爱士兵,可是他却充耳不闻。

以至于最后在行军的途中,身边的士兵实在受不了张飞的辱骂,就割下他的首级叛逃到了孙权那里。张飞和关羽一样,因为口舌之恶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真的是令人兴叹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