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修书实为毁书?为何纪晓岚修《四库全书》引来众多非议

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通知到,康熙皇帝安排纪晓岚修编《四库全书》。看电视剧时,我以为这个工作是好事,整理民间的经史子集,便于流传。

但是有人却说,修编《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其实毁掉的很多书籍,名为修书,实为毁书。

那么修编《四库全书》真的是很毁书吗?《四库全书》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名为修书实为毁书?为何纪晓岚修《四库全书》引来众多非议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四库全书》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


名为修书实为毁书?为何纪晓岚修《四库全书》引来众多非议


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

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名为修书实为毁书?为何纪晓岚修《四库全书》引来众多非议


《四库全书》真的毁书无数吗?

1772年,乾隆皇帝说要编撰《四库全书》传承经典文化,要求各地“访求遗书,上缴京师”。

乾隆皇帝一面加大搜书力度,一面又提倡言论自由,不会因为古书的违禁内容处罚献书人。

在乾隆皇帝的压力下,全国各地尤其是江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搜书和献书,到1774年为止,各地搜集到的古书已经达到了一万多种。


名为修书实为毁书?为何纪晓岚修《四库全书》引来众多非议


《四库全书》的编修对当时全国进献的图书进行了检查,不仅不利于统治的文献被禁毁,就连纯粹描写科技的书籍也被销毁了。

在此期间,查缴古书十五万多部,焚毁的图书超过了七十万部,除了毁书,幸存下来的古书也被乾隆皇帝改到面目全非。

上个世纪90年代,分别由中华书局和山东齐鲁书社出版了《四库全书禁毁书》丛书和《四库全书未收书》丛书,挽救了乾隆帝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的损失。

可是有些被毁的孤本和手稿却已无法挽回,终成中华文化的莫大损失。


名为修书实为毁书?为何纪晓岚修《四库全书》引来众多非议


由此可见,修编《四库全书》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统一民间思想。对于科学类书籍的毁坏,更进一步地扩大了中西方的科学差距,为后来的科技落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