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的经验靠近

俄狄浦斯期的两种恐惧的区别,在女孩身上原发的俄狄浦斯恐惧来自于非共性的带有性欲望诱惑的父性自体客体而非来自情感接受的父性自体客体,来自竞争对立关系的母性自体客体而非怀有骄傲愉快的母性自体客体,相反男孩原发的俄狄浦斯期恐惧来自于带有性欲诱惑的母性自体客体而非来自情感接受的母性自体客体,或来自竞争敌意的父性自体客体而非骄傲愉快的父性自体客体。

次发的恐惧继发于儿童把注意力针从对维持生存的双亲自体客体源泉的深层次关注转移到对心理社会张力,不论儿童的恐惧如何被幻想所渲染的关注之后,这些张力发生在情感与自信的态度解体之后,此时儿童经验到病态的性欲驱力和破坏性敌意,它们与自体的破碎和虚弱同时出现,在俄狄浦斯期因为双亲未能对孩子给予成功的回应,儿童自体的缺陷就紧接着出现了,由于一个既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健康愉悦以及与某阶段要求相符合的性欲的功能,又能够在追求目标时表现出自信坚定的牢固的整合了的自体未能进一步发展出来,我们发现他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持续的经验着爱的碎片(性幻想)而非爱本身,持续经验自信的碎片(敌对幻想)而非自信本身,并对这些经验,他们总是包含着童年期不健康的自体客户经验的复活,产生焦虑反应。


自体的经验靠近


明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AB段学习,持续学习心理学十年,精神分析取向,沙盘游戏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跟随精神科医生及精神分析专业心理治疗师学习,接受精神分析个人体验二百小时,每周固定接受精神分析小组成长学习持续四年。坚持分享经典专业心理学知识,只为心理学爱好者能共同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