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本茨老爺子

1

青年男女


1844年1月的一天,聖誕節的喜慶還沒有消失殆盡,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西南部,巴登-符騰堡州,一個叫做卡爾斯魯厄的城市。一對青年男女正處於熱戀之中,他們的戀愛經過聖誕的烘托,似乎到了立刻可以步入婚姻殿堂的程度,他們也確實這樣做了,男主是一名火車司機,名叫約翰·喬治·本茨;女主叫約瑟芬·瓦蘭特,她來自於一個德國普通手工業家庭。

熱戀中的男女,纏綿一夜。

兩個月過後,約瑟芬·瓦蘭特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找到自己的情郎,兩個人經過一番交談,關於孩子是否生下來並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6月的一天,德國發生了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主要原因是紡織工人編唱歌曲來表達對大工廠主的不滿,但起義很快被鎮壓下來,大多數起義者慘遭毒打,女青年身處其中,讓她更加堅信應該給自己一個完整的家,把孩子生下來。

卡爾本茨老爺子

1844年6月,德國發生了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2


他來了


巴登-符騰堡州是德國的人口第三大州和麵積第三大州,全境為多山地區,主要有黑林山和施瓦本山。山清水秀,景色優美,旅遊業頗盛。富森林、水力資源。工業興起較晚,近三十年發展迅速。以加工工業為主,且以中小型佔優勢;主要有機械、汽車、電子、化學、精密儀器等部門。鐘錶業佔全國五分之四強。畜牧業以養牛為主,河谷低地盛產葡萄。

對於本文來說,最重要的是,州首府位於大名鼎鼎的斯圖加特。

1844年11月25日,一名男嬰在卡爾斯魯厄呱呱墜地,由於父母奉子成婚,按著德國的傳統,只能跟隨母親約瑟芬·瓦蘭特的姓,看著捧在手裡的男嬰,青年男女禁不住激動的熱淚盈眶,但是雙方家境貧寒,新生嬰兒為家庭增添了快樂和負擔,男青年決定更加努力工作,來讓自己的愛人和孩子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男青年首先在1845年11月為妻子補上了法定結婚證,蒼天弄人,1846年男青年在一次再普通不過的工作出勤中,遭遇了事故,一命嗚呼。男嬰此時方才2歲,尚不通人間冷暖,只是在媽媽的堅持下被動的改成新名字:卡爾·弗里德里希·米歇爾·本茨。

和大多數德國人留給世人的印象無出其右,當然也和大多數名人傳記的開篇無獨有偶:幼年本茨對機械很感興趣,中學時期,由於家境清寒,他要靠修理手錶來掙零用錢,也算是在同齡人裡的大咖。1860年,本茨16歲,有著青春期男孩子所有的特點,叛逆、貪玩、對性好奇等,他的母親約瑟芬·瓦蘭特認為自己的兒子如果再不學點什麼技能,長大後將會是個廢物,她在一個普通的晚飯後問本茨:“你希望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本茨不假思索的回答:“我想修手錶,德國和瑞士手錶。”,媽媽第二天便多方協調,本茨進入了卡爾斯魯厄綜合科技學校,奔茨來到校長辦公室,校長做在靠椅上問了他幾個問題,大概相當於面試,他問奔茨:“為什麼選擇卡爾斯魯厄學校?”奔茨回道:“來這兒可以讓我把手錶修的更好,就能賺到更多的零花錢,就能幫助媽媽減輕家庭負擔了。”校長略顯吃驚:“瞧,這孩子多懂事!”,站在校長旁邊的一位山羊鬍子老師說道:“讓我來考考這個善良的孩子。”經過一番對機械原理的對話後,山羊鬍子老師回過頭對校長說:”上帝,就把這孩子交給我吧,我有信心把他調教成一個天才。“校長應允。

在卡爾斯魯厄科技學校,本茨如願以償的選擇了機械專業,這個專業非常符合本茨善於鑽研的腦洞,他如痴如狂的並有幸遇到了兩位深信“資本發明”學說的老師,他們影響了本茨的一生。本茨也在這個學校裡學到了重要的機械構造、機械原理、發動機製造、機械製造經濟核算等課程,為以後的事業打下了基礎。本茨的恩師日後回想起這個對機械如痴如醉的弟子,忍不住的說:“瞧這個小傢伙,是我在卡爾斯魯厄學校見過最認真的仔。”

卡爾本茨老爺子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大學)


3


他上道了——德國汽車工業的起點時代


從卡爾斯魯厄綜合科技學校學成歸來,本茨開始了他人生的真正起點,謀於生計,他先後輾轉了卡爾斯魯厄機械廠學徒、制秤廠的設計師、橋樑建築公司工長等工作後, 拐點出現在1872年,本茨與好朋友奧格斯特.裡特合作組建了“奔馳鐵器鑄造公司和機械工廠”,當然兩人都不算有產階級,大舉借來了2 000馬克作為啟動資金,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這家新成立的工廠專門生產建築材料,但是由於對商業沒有足夠的嗅覺,對建築行業並不精通等原因,不久便因行業不景氣和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結果是負債累累,痛定思痛後,本茨認為自己最擅長的不是什麼狗屁建築材料,而是自己積攢了幾年的機械製造,所以扭轉方向,決定研製發動機以擺脫困境,第二天他找到好友奧格斯特,想跟他說明自己的想法,當他推開好朋友的房間門時,看到債權人手持賬單正在和好朋友怒氣沖天的喊叫和要錢,好朋友的表情是哪種蠟黃色的無奈。

經過和奧格斯特的商議,結果是本茨買斷了奧格斯特·雷特的工廠股份,自己單獨把工廠的營業方向轉為製造發動機,旨在能夠盈利償還欠款,以及擺脫工廠的困境。而奧格斯特,因此失去了人類汽車史上最大的一筆機會。

卡爾本茨老爺子

奔馳創建的奔馳鐵器鑄造和機械工廠


知易行難,本茨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竭力思考著如何落地自己的想法,不知過了多久,他想起了卡爾斯魯厄學校的老師“資本發明”理論,在這場冒險開始後,本茨投入到了對發動機的學習,並領到了製造四衝程發動機和雙衝程發動機的生產執照,七年努力,中年本茨34歲,他終於在1879年12月31日製造出第一臺單缸煤氣發動機(轉速為200r/min,功率約為0.7kW)。 “世界上任何魔笛所不能創造出來的東西,這個雙節拍的傢伙或許可以創造出來。它唱的時間越長,就越能像具有魔力似的消除我們心頭的憂愁。”本茨看著自己研製出來的第一臺發動機,對自己的妻子貝爾塔驕傲的說。

1886年的一天,皇家攝影師比勒照例外出去拍攝新鮮的工業產品,他來到本茨的工廠時,在和本茨的交流中發現這個機械狂魔眉宇間帶著一絲憂愁,就用攝影師獨特的觀察嗅覺詢問了本茨先生:“您的事業遇到了什麼困難嗎?從您的眉頭可以看得出來,親愛的。”本茨對這個老相識並沒有隱瞞:“您知道,7年前我就製造出第一臺單缸煤氣發動機,我試圖對此進行改進,想讓這臺機器變得更有用,可是我實在是太窮了!”說到這,本茨沒有再繼續說下去,因為他意識到此時此景,再多說除了顯示自己是個怨婦外,並不會有什麼收穫。

當天晚上,比勒派人給本茨送來了很多德國馬克,得到了皇家攝影師比勒的資助後,本茨改進了奧托四衝程發動機,終於又研製成功了單缸汽油發動機(與對手不同的是,本茨將發動機安裝在三輪車架上),發明了第一輛不用馬拉的三輪車(現保存在慕尼黑的汽車博物館),該車裝有臥置單缸二衝程汽油發動機,785cc容積,0.89匹馬力,每小時行走15公里。該車前輪小,後輪大,發動機置於後橋上方,動力通過鏈和齒輪驅動後輪前進。該車已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電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掛、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其齒輪齒條轉向器是現代汽車轉向器的鼻祖。

卡爾本茨老爺子

卡爾早期的汽車


4


他勇敢的女人


1886年被確認為汽車的誕生之年,而這年的1月29日,本茨為他的汽車申請了專利,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汽車專利。

然而這臺發動機並沒有使本茨擺脫經濟困境,他依然面臨著破產的危險,生活十分艱苦。雖然身陷窘境,但是清貧的生活並沒有改變本茨投身發動機研究的決心,反而給了他極大的精神動力,在前一次成功的基礎上,他更加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本茨的艱苦努力下,奔馳1號終於研製成功。雖然汽車獲得了專利,但由於性能還未完善,經常拋錨。

發動機工作時噪音很大,而傳遞動力的鏈條質量不過關,常常發生斷裂,因而在汽車經過的道路上,人們經常看見人推車而不是人坐車的情景。在那個馬車做主角的時代,汽車受到人們的嘲笑,被斥為”散發著臭氣的無用怪物”。本茨害怕當眾出醜,不敢在公開場合駕駛它。如果永遠不能拋頭露面,發明的汽車就會永遠擱置在試驗室裡。由於當時的汽車還屬於非常昂貴的東西,而且是新鮮玩意兒,可靠性也不怎麼高,大多數德國人還是保守的性格,所以大多富人貴族還是傾向於購買華麗實用的馬車,所以公司的汽車銷售量都不理想,本茨的公司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還是靠生產機器用引擎來維持。

1888年8月,從始至終一直在本茨身後默默支持他的夫人——貝瑞塔·林格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她帶上孩子駕著本茨的汽車,一路顛簸到了100多公里外的普福爾茨海姆探望孩子的祖母。

1888年8月的某一天,清晨5點左右,本茨還在夢鄉,貝爾塔女士就喚醒兩個孩子,兩個孩子揉著睡眼惺忪的眼睛,貝爾塔把奔馳1號推出來,待三個人做到車上後,女士則發動馬達,她們的目標是100多公里之外的普福爾茨海姆,她們的目的是探望孩子們的祖母。當時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輛汽車跑過這麼遠的路程,由此可見女士的勇氣和智慧足以配得上本茨先生。

汽車離開曼海姆市不久東方就漸漸亮了,馬路兩旁早起的人們一聽到其怪異的響聲都從窗口伸出頭看這個“飛奔”的怪物,有的人還壯著膽子走近它,但一聞到汽油味機那難聞的氣味又走開了。

汽車行駛14公里,燃料沒有了,只好到一家藥房購買粗汽油;行駛70公里後,被一個陡坡攔住了去路,只得由小兒子駕車,貝爾塔和大兒子在車後推,終於把汽車推過陡坡;發動機的油路堵塞了,就用髮針把它修建;電器設備發生短路,只好用襪帶作絕緣墊。直到日落西山,母子三人才又餓又累到達目的地。孩子的祖母驚歎不已,小城的人都跑出來圍觀這個“怪物”。

興奮的貝爾塔女士立即給丈夫拍了一個電報:“汽車經受了考驗,請速申請參加慕尼黑博覽會”。這是一行有溫度的文字,也是一條有能量的電報。本茨接到電報後,用一秒鐘讀完文字,立刻兩手發抖,幾乎不相信這是事實,但妻子確實駕著自己發明的三輪車到了普福爾茨海姆。他很快辦妥了參展手續,在慕尼黑工業博覽會上,他成功的展示了自己的汽車,一下吸引了大批客戶,從此他的事業蓬勃發展,擁有了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廠,生產名揚四海的奔馳牌汽車。而本茨太太也因為這次歷史性的試驗而被稱為世界上第一位汽車駕駛員。如今,這輛奔馳1號車陳列在德國汽車發源地斯圖加特市的奔馳汽車博物館中。

同年9月12日,本茨的發明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取得非常大的轟動,當時的報紙如此描述——“星期六下午,人們懷著驚奇的目光看到一輛三輪馬車在街上行走,前邊沒有馬,也沒有轅杆,車上只有一個男人,馬車在自己行走,大街上的人們都驚奇萬分。”慕尼黑博覽會後,大批客戶開始向本茨訂購汽車。

此後,他的事業開始蓬勃發展,奔馳擁有了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廠,開始生產名揚四海的奔馳汽車。本茨經過五年的努力,研製成功了性能非常先進的“維克托得亞”牌汽車,為奔馳帶來了極高的榮譽,這也顯示了奔馳今後要走的高端產品路線。1893年,本茨研製成功了性能先進的“維克托得亞”牌汽車。它採用本茨專利的3升發動機,方向盤安裝。

1886年獲得德意志帝國專利局頒發的世界上第一張汽車專利證書,並在1888年的慕尼黑產業博覽會上獲得金獎。此後,他的事業開始蓬勃發展。1890年,奔馳發動機廠改組為奔馳汽車廠,是當時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廠,開始生產名揚四海的奔馳汽車。1893年他又研製出性能先進、走高端路線的“維克托得亞”牌四輪汽車,1895年開發出外形更小、價格相對親民的“維洛”牌四輪汽車,並批量生產。之後,又開發出第一輛公共汽車。1896年他設計了立式發動機。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名偉大的女人”,這句話用在卡爾·本茨的太太貝爾塔身上的確是非常的貼切,放在咱們東方語言裡就是“賢內助”,貝爾塔·本茨不僅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成為世界汽車第一人,自己也因其過人的勇氣而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駕駛汽車的司機。

本茨創業初期,沒有工場也沒有資金,貝爾塔就變賣了自己的嫁妝和首飾,毫無怨言地支持本茨的研究,陪伴本茨走過了餓著肚子研究汽車的艱苦日子,成為本茨工作的最大支持者。

卡爾本茨老爺子

卡爾·本茨和其家人駕車旅行


5


本茨父子公司人


1888年以後,本茨擁有了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廠,開始生產名揚四海的奔馳汽車。本茨經過五年的努力,研製成功了性能非常先進的“維克托得亞”牌汽車,為奔馳帶來了極高的榮譽,這也顯示了奔馳今後要走的高端產品路線。1893年,本茨研製成功了性能先進的“維克托得亞”牌汽車。它採用本茨專利的3升發動機,它採用本茨專利的3升發動機,方向盤安裝在汽車中部,儘管“維克托得亞”在當時性能先進,但價格高達3875馬克,因而很少有人購買得起,成為公司的滯銷品。這種在技術上為奔馳帶來了極高榮譽的汽車,在經濟上並沒有給他多大的好處。“維克托得亞”無人問津。

本茨在和一位商人朋友的晚宴中,酒至憨處,他和這位朋友聊起了讓人焦慮且驕傲的”維克托得亞“,商人朋友聽完了他的介紹後,給出了一箇中肯的建議:避開價格高企的產品痛點、爭取讓更多的德國人有必要且能夠使用的起本茨的產品,去生產構造簡單、定價低廉的”自行車“。

所以說,工程師、企業家、商人三者之間總有割捨不斷的聯繫,比如工程師要想做名利千秋的企業家,得依靠商人的變幻莫測的市場思維引導,商業想成為企業家也得藉助企業家高瞻遠矚的雙眸,而工程師無論想成為哪種,都不是容易的事,又都有可能實現;反過來說,企業家和商人想成為工程師是不可逆的。本茨對汽車技術的執著實現了製造汽車的夢想,在締造了自己的企業帝國後,他跳出單純汽車製造的技術角度,用更廣闊的市場思維來做出引導公司走向的決斷。

本茨在1894年開發生產了便宜的“自行車”,經過對市場的評估,產品定價2000馬克。這種世界上第一種批量生產的機動車,給本茨帶來了很高的利潤。這種“自行車”銷路很好,在一年時間內就銷出了125輛。後來,奔馳又對前期生產的'維克托得亞'牌汽車進行了改進,將車廂座位設計成面對面的18個,所以陰差陽錯地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輛公共汽車。1899年,奔馳製造出第一輛賽車為後話不提。

卡爾本茨老爺子

維克托得亞汽車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萊茵-內卡爾縣有一個城市,叫做拉登堡,地處上萊茵低地和內卡河畔,擁有一箇中世紀晚期的老城。現今有人口11300人,工業以化工為主。1906年本茨和他的兩個兒子在這裡成立了本茨父子公司,在中文中該品牌註冊為“奔馳”,自此,本茨汽車成為世界著名品牌,這一年老爺子62週歲。

在發明汽車的過程中,卡爾·本茨的勇氣令人十分欽佩:首先,他甘心清苦,埋頭於自己的發明工作其次,他果敢地摒棄了在技術上已十分成熟的蒸汽機而選用了自己並不被人看好的內燃機作動力,反映了他在觀念上的巨大轉變。再次,他既能開發生產反映汽車技術最高水平的'高檔車',又能及時調整產品結構,組織生產適銷對路的'普通車',為公司贏得可觀的利潤,說明他既有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又有企業家的經營技巧。 

看面相,老爺子還是更像一名較真的工程師,尤其是那久經思索後累積成的眉宇之間,以及不摻雜靈巧勁兒的一雙眸子,和那與希特勒相似的山羊鬍子。大概,這些特徵曾經是一個時代德意志民族的狂熱分子的標識。

卡爾本茨老爺子

卡爾·本茨


6


走出德意志


1903年,本茨老爺子年事已高,長期積勞導致身體狀況欠佳,他逐漸退出了繁忙的公司事務,移居到達姆施塔特,以監督委員會成員的身份管理公司。

工程師出身的老爺子仍然”筆耕不輟“:同年12月,在老爺子的帶領下,奔馳汽車公司的第一種裝有對置式,水冷發動機和傳動軸的汽車帕西法爾型汽車製造成功。

1910年11月,奔馳汽車公司開發了第一臺4氣門發動機。

1914年3月,本茨製造了第一臺12氣缸250馬力的航空發動機,在此期間,公司的市場反應良好,人們也非常看好這家新公司,不僅僅因為奔馳的名聲,更因為其不斷的技術創新。本茨和家人一起搬到達姆施塔特,在這裡度過了他人生最後的二十餘年。機械工程師出身的奔馳根本閒不住,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急速通貨膨脹,造成許多奢侈品產業、例如汽車廠在銷售上的困難,這導致整個產業界的萎縮。雖然在這樣的狀況下一些財務狀況健全、產品強度不錯的車廠仍能度過難關,但難免還是常見到一些如企業合併之類的商業手段被使用。DMG跟Benz&Cie.準備在1924年時合併,企圖以生產設計標準化、共同使用銷售與廣告通路的方式,來提升競爭力。

一直到1926年的年初,本茨的汽車公司與戴姆勒汽車公司初步合併,成為戴姆勒—奔馳公司。不過在剛合併的前兩年,是以共同管銷的方式銷售兩個不同品牌的車子,直到1926年6月時兩品牌正式合併,新公司改名為Daimler-BenzAG(戴姆勒-奔馳),而產品的品牌則改為今天大家所見到的Mercedes-Benz。

此時已經82歲的本茨親眼見證了這個將在日後叱吒風雲的德國汽車巨頭的成立。我們所提到的奔馳汽車公司並不是由本茨先生一人創辦的,它是兩大汽車巨人的合作,他們就是汽車發明的鼻祖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1926年這兩大汽車公司合併為一家形成了戴姆勒·本茨公司。此時戴姆勒早已去世。而本茨也已是82歲高齡了。然而造化弄人這兩位汽車發明巨匠不知什麼原因,雖然兩人分別在僅距80km的兩座小城內,卻從未見過一次面。成為汽車史上的一大憾事。但他們的繼承人不負眾望,使兩位偉人所開創的事業得以發揚光大,使奔馳汽車公司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汽車公司。

卡爾·本茨的汽車事業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中國尚在封建王朝在統治末期,而此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也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輛轎車,這就是奔馳轎車。

1901年,袁世凱從香港進口一輛奔馳小轎車獻給了慈禧太后,但小轎車送進皇宮後,許多思想保守的大臣們卻紛紛上奏章,勸慈禧不要坐汽車,以免壞了祖宗的章程,中了洋人的邪氣。但慈禧卻一心想坐坐“洋車”,開開眼界,當她見到司機坐在自己的前面時,卻又認為有辱她的身份,硬要司機跪下開車,人跪著當然無法開車,無奈慈禧不得不又去坐她那顯尊顯貴的十六抬大轎了。(注:卡爾·本茨以其名字命名的汽車,在我國約定俗成譯為奔馳)

卡爾本茨老爺子

出自卡爾•本茨之手,中國的第一輛汽車


7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1929年4月4日,為汽車夢想奮鬥一生的奔馳離開人世,享年85歲。老爺子的一生,過的像一名從未放棄希望的戰士。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被解職後在國會大廈發表題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講。

首獵場除了引用麥克阿瑟將軍的演講,還引用先哲馬克思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有學問的人不願意自己墮落,就決不應該不參加社會活動,不應該整年整月地把自己關在書齋或實驗室裡,像一條藏在乳酪裡的蛆蟲一樣,逃避生活,逃避同時代的人的社會鬥爭和政治鬥爭。

卡爾•本茨的汽車事業能夠發展取得成功,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科技創新密切相關,同時在政治上與德國統一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也有關係,另外當時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也促進了卡爾•本茨事業的發展,除此以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汽車消費能力的提高,也是卡爾•本茨事業成功的因素之一。

當今,汽車已經成為最為普遍的交通工具,再看到博物館裡那部只有三個輪子的“奔馳一號”時,想象在100多年前,貝爾塔女士帶著兩個公子駕駛著它所走過的那100多公里的驚悚行程。雖然在現代人看來簡直是易如反掌,但在當時,就如今日的火星探測儀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卡爾本茨老爺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