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如果說2020年最熱的單品是什麼?口罩絕對值得擁有姓名!

口罩有著怎樣的歷史呢?它是怎麼影響人類呼吸防護進化的?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口罩進化史

口罩最早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元朝。

那時的元朝人認為,伺候皇上飲食的宮人們呼出的氣體可能會汙染食物,導致皇上生病,應該用絹布遮擋一下口鼻。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這種矇住口鼻的絹布,也就是最原始的口罩。

當時馬可波羅也在《馬可·波羅》中記載到:在元朝的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

但由於醫學水平的限制,元朝後的幾百年間,“絹布“式的口罩僅僅作為自己氣息的一種遮擋而存在。

口罩真正被用於醫學,則是近代的事情了。

1861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空氣中存在著病原菌,能引起各種疾病。

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它為口罩的存在提供了一個充足的理由,那便是隔離空氣中存在的病菌。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當時的人們並沒有發現空氣中的細菌和人呼吸之間的關係。

但有個問題困擾了醫學界隨後幾十年的時間:有些病人明明治好了,可是最後卻還是因為感染死亡了。

這個問題直到1895年才有所轉機。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1895年,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猜測,是醫務人員講話時的帶菌唾液導致了患者傷口感染,他建議醫務人員在進行外科手術時,帶上一種用紗布製作的,能掩住口鼻的簡易工具。

這種口罩雖然明顯降低了患者術後的感染率,但由於結構簡單,影響呼吸,並且很容易就被自己的口氣弄溼,所以體驗並不好。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1897年,英國的一位外科大夫想到了在紗布中添加一根鐵絲,使紗布和口鼻之間留有一定的縫隙,從而解決了之前的口罩影響呼吸,容易潮溼的問題。

兩年之後,法國醫生保羅伯蒂發明了一種6層紗布的口罩,並在兩側添加吊帶,這樣一來口罩可以更容易地戴在頭上。

至此,現代醫學史上口罩便初步形成了,並沿用至今。

他製作出防疫口罩的雛形,成為第一位提名諾貝爾獎的華人

到了近代,口罩真正使用在防疫工作中,有一位華人醫生功不可沒。

他叫伍連德,一個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熟悉的名字,20世紀初的防疫事業他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1910年,清王朝最後一年,哈爾濱爆發了一場極其嚴重的烈性傳染病,當時的伍連德臨危受命,擔任了“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

這個頭銜看起來很大,但實際上跟隨他從天津去的只有陸軍軍醫學堂一位教員和學生。

他到東北後用嚴謹的醫學方法展開調研。

首先是解剖屍體,這在彼時的中國還是禁忌,他不得不秘密進行。經過解剖和調研,他判斷這次烈性傳染病為“肺鼠疫“,是比普通鼠疫更為嚴重的一種烈性傳染病。

當時的人們對於防疫措施不甚瞭解,包括防疫站的醫護人員在內也對此知之甚微。

伍先生教醫護人員用紗布和棉絨遮擋口鼻,作為基本的預防措施。當時的口罩由多層紗布組成,會導致使用者呼吸困難。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伍連德先生在這個基礎上對口罩進行了改良,最終發明了由兩層紗布組成的“伍氏口罩“。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在1911年4月的“萬國鼠疫研究會”上,“伍氏口罩”被各國專家稱讚——

“伍連德發明之面具,式樣簡單,製造費輕,但服之效力,亦頗佳善。”

至此,口罩結構有了巨大進化。

口罩的大規模普及則是在1918年,當年爆發了20世紀規模最大的傳染病事件-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流感爆發期間,人們被強制要求帶口罩,當時甚至有乘客因為沒有帶口罩而被電車售票員拒絕上車的新聞報道。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西班牙流感的爆發促進了口罩技術的發展,其中最出名的公司則屬3M公司。

3M公司為了防止旗下的採礦工人因為採礦過程中的粉塵造成疾病,刻苦研發。

最終利用新型材料研發了一種口罩,並在1961年投入市場,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N95口罩。

而中國在口罩的標準上則要比西方國家晚的多。

2003年以前,中國的醫用口罩普遍使用紗布構成,國家標準口罩最低的紗布層數不少於12層。

在當時的中國,紗布的層數則代表著口罩過濾效果的高低。

這一切的改變直到2003年,註定要成為一代人記憶的-非典的爆發。

而當時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檢測,24層紗布口罩的過濾效果僅僅為36.8%,這顯然無法阻止冠狀病毒的傳播。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同年,中國製定了全新的針對醫用防護口罩的國家標準。

至此,隨著中國近代醫務人員走過了幾十年的紗布材質口罩,最終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轉而由過濾效能不低於95%的新型材料口罩替代。

在這之後,中國的醫學口罩才終於與國際接軌,為中國的醫務工作者們提供更可靠的防護。

2020年,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N95、KN90等口罩型號成為當下的熱門。

新冠疫情,讓全球口罩供應緊缺

在很長一段時間,口罩都將成為我們的生活必須品。雖然現在國內口罩供應比春節期間好很多,但畢竟無法很奢侈或浪費的使用,一個口罩帶十天也是常事。

為了延長口罩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緩解一罩難求的狀態,中國企業能工巧匠的發明了一件神器——口罩墊。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口罩墊是墊在口罩內層,幫助吸潮和吸味,可更勤快的更換,保持口罩內的衛生以及佩戴舒適感。

因為方便實惠,很多人都在購買。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防護口罩,以及怎麼將防護做到最優,成為當下人們熱門討論的話題。

口罩墊的篩選原則

口罩墊是這次疫情下的新物種,市場上口罩墊種類雖多,但良莠難辨。下面總結幾點口罩墊選擇時的原則,供大家參考:

1. 是否有熔噴布工藝的無紡布

市面上的口罩墊通常有3層,有些三層都是無紡布,有些中層會使用熔噴布。

三層中最重要的就是熔噴布過濾層,在生產過程中,熔噴層會使用靜電駐極工藝,讓纖維更容易起靜電,把小直徑的物質吸附住,雖然不是專門的防護口罩,但也能夠幫我們把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擋在外面。

而只由3層無紡布組成的口罩墊最主要的作用是吸溼。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對於需要長時間佩戴口罩,且皮膚敏感型的人群而言,此類口罩墊可以吸收口罩內的溼氣,幫助口罩保持乾爽,從而避免皮膚問題,以及提升口罩本身的防護指數。

2. 關注口罩墊的透氣性、面部貼合度、大小和防滲透性

有的網友會用防溢乳墊代替口罩墊,雖然防溢乳墊具有一定的吸水作用,但因為厚度及材料的緣故,導致透氣性極差。

而厚度也會影響到口罩的密合性,造成外部口氣的流入,降低口罩防護作用。

口罩墊則使用特殊處理的無紡布,保證透氣性,並根據人臉進行3D設計,能夠更有效地帶來防護效果。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3. 與口罩的貼合程度

要挑選與口罩適配的口罩墊,如果口罩墊和其他口罩組合「不匹配」,就會導致細菌病毒從不密閉的空隙鑽進來,降低防護效果,不如別用。

中國標準不被承認?100年前中國發明瞭最早的防疫口罩

我使用的品牌是“護理佳”口罩墊,也是現在賣的最好的一個品牌。使用下來確實不錯,推薦給需要的朋友。

現在仍不是掉以輕心的時候。而在未來一年甚至更長時間裡,我們一定要注意個人和家人的衛生防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