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你狠”——原来大蒜是洋货,小蒜才是国产

文\\艾栗斯

大蒜,一种看似不起眼的鳞茎类植物,既可以看作蔬菜,也可以用作调味品。与其他颜色鲜艳、汁水饱满的蔬果相比,大蒜真的是很低调的一种存在。

“蒜你狠”——原来大蒜是洋货,小蒜才是国产

然而前一阵刮起的“蒜你狠”之风,大蒜一跃成了紧俏品,价格让人高攀不起时,大家才幡然醒悟,原来我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少了大蒜还真不行。

“蒜你狠”——原来大蒜是洋货,小蒜才是国产

你就看吧——东北大哥吃烧烤,得配一个剥蒜小妹;北方人过年吃饺子,得有一盘腊八蒜才是讲究人家;北京人的铜炉刷羊肉再鲜,也得嚼两颗糖蒜爽口提味;山东人的大葱大蒜配烧饼,吃起来也格外带劲;西北面汤里和牛肉一样浮在高汤上的,是排铺得齐齐整整的蒜瓣......就连海派的上海人,炒苋菜时必需同时请下锅的也是大蒜。如果细数菜名中缀着“蒜蓉”、“蒜泥”、“蒜香”的佳肴,那就更是包含东南西北各地菜系,数量无穷无尽——仔细一想,大蒜可以跟除了米饭以外的任何食材搭配,无论牛羊、鸡鸭、鱼虾、蔬菜、乃至面食,都不在话下。“蒜你狠”真的是名不虚传。

“蒜你狠”——原来大蒜是洋货,小蒜才是国产

说大蒜不与米饭搭配也不妥贴。西晋时候的百姓就习惯就着大蒜吃白米饭,当然,这也是当时“民生之多艰”的一个体现。《太平御览》中就记载了西晋晋惠帝逃难路上没得多选,只能跟百姓一样粗茶淡饭的经历。

“成都王颖奉惠帝还洛阳,道中于客舍作食,宫人持斗余大米饭以供至尊,大蒜、盐、豉到,获嘉;市粗米饭,瓦盂盛之。天子啖两盂,燥蒜数枚,盐豉而已。”

晋惠帝就着白米饭吃下的蒜又叫“胡蒜”。看到这个胡字你们应该都清楚了,大蒜其实是个外来物。若要问起大蒜的英雄出处,得归功于出使西域的张骞,是他把连通大蒜在内的石榴、葡萄、香菜等好东西带回来,在中华美食圈发扬光大。正如西晋《博物志》(卷六)里记载的:

“张骞使西域还,得大蒜、番石榴、胡桃、胡葱、苜蓿、胡荽”。

张骞带回的胡蒜后来又被人叫做大蒜,难道除了大蒜,还有小蒜吗?你还别说,还真有,并且这小蒜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晋朝郭义恭所著的《广志》记录说:“蒜,有胡蒜,小蒜。”晋代崔豹在其编写的《古今注》中记载:“蒜,卵蒜也,俗人谓之小蒜。胡国有蒜,十许子共为一株,箨幕裹之,名为胡蒜,尤辛于小蒜,俗人亦呼之为大蒜。”

“蒜你狠”——原来大蒜是洋货,小蒜才是国产

既然小蒜是国产,有关蒜的最早记录自然也是关于小蒜的。《大戴礼记・夏小正》就有:“十二月纳卵蒜,卵蒜者何?本如卵者也。”意思是小蒜的外形小巧如“卵”,因此又被叫做“卵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同时提到了大蒜和小蒜:“大小二蒜皆八月种。春食苗,夏初食,五月食根,秋月收种。北人不可一日无者也。”

相比于大蒜的辛辣,小蒜的味道较淡。——“根茎俱大而瓣多,辛而带甘者,大蒜也。”小蒜根茎小、瓣少而辣;大蒜根茎大、瓣多而甘。而要是说到入菜,大蒜的辛辣味道似乎更能化膻腥于无形,因此很快流行开来,逐渐盖过了小蒜的风头。

今天的大蒜,已经有了一个成交量上百亿的世界市场,而这其中,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蒜产地与出口国,对世界的大蒜供应达到了90%以上。基于大蒜在饮食中的重要价值,“蒜你狠”价格的波动,都牵动世界大蒜美食爱好者的心。

“蒜你狠”——原来大蒜是洋货,小蒜才是国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