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韋莊的這首思鄉詩,讀之怦然心動,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晚唐著名詩人、詞人韋莊似乎更多的時候為人稱道的是他的詞,我卻總是對他的詩頗為鍾愛,當然並不是說就不喜愛他的詞了,只是相比之下,內心的一種偏好罷。

格外喜歡韋莊早年間的這首《章臺夜思》,人們根據這首詩在《韋莊集》中出現在一卷首位的位置,推斷這首詩是韋莊二十歲左右時所作,疏曠的少年郎提筆便是清俊如畫、寂寥如水,不得不令人多出幾分感嘆。

《章臺夜思》

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

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

芳草已雲暮,故人殊未來。

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迴。

大詩人韋莊的這首思鄉詩,讀之怦然心動,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詩題中的“章臺”應指秦時所建章臺,而並非楚國的章華臺。因為韋莊是京兆郡杜陵縣(今屬陝西西安)人,韋莊是在46歲的時候第一次離開了長安去往洛陽,那麼詩中的“章臺”必是長安的章臺了,而其中的思鄉經歷也是由韋莊身在長安某處不得還家時,日復一日寄予的濃濃鄉愁了。也就是說兩地並非遙之千里,但是羈旅在外人在思鄉的時候,其實是和離家的遠近沒有太大關係的,尤在車馬很慢的古代社會。

首聯寫道悽清悲怨的琴聲在漫漫長夜飄蕩,繚繞的絃音猶如風雨般悽楚哀慟。漫漫長夜,無寐無眠,婉轉動聽又充滿悲怨淒涼的琴聲整夜迴響在耳邊,在外的遊子和那琴聲一樣,悲愁悽怨。

大詩人韋莊的這首思鄉詩,讀之怦然心動,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在這樣琴聲哀絕的悽清長夜裡,詩人寫道:“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我在孤燈下聽著那楚角之音,殘月漸漸地落下章臺。一盞孤燈,一個孤寂的背影,哀如悽風楚雨的琴聲,還伴著悲涼的號角聲,而在此時,那一彎殘月也要落下了。

頷聯在首聯的基礎上又加深了那份孤寂淒涼,蒼涼的號角聲中似乎看見了時代的動亂沒落。韋莊生在晚唐的最後時期,自他出生,藩鎮已割據了很多年,外族的入侵騷擾也是家常便飯,他從沒有感受過盛世太平是怎樣一副景況。此時,那蒼涼的楚角聲傳入耳中,夜已很深了,他還是不能入睡,任那殘月靜靜落去。

大詩人韋莊的這首思鄉詩,讀之怦然心動,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芳草已雲暮,故人殊未來”,萋萋芳草已經漸漸枯萎,可是親人故友還沒有來。在這樣深沉淒涼的夜裡,年輕的詩人無法入睡,因為他心中思念親友尤甚,芳草枯萎不僅僅是淒涼怨景的情感表達,更代表著時光的流逝。

芳草綠而又枯,一年又要過去了,相約的故人怎還沒有來呢?“故人殊未來”是有約定,而未等到之意,這也是那個動亂不安的時代所致,不知故人是否遇到了什麼意外而沒能如約而至?故人是否安好無恙?長久的等待中,詩人已經不僅僅是思念那樣簡單了,其中還有一份越來越深的淡憂。

大詩人韋莊的這首思鄉詩,讀之怦然心動,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故人未來,自己唯有想到以家書相詢,在尾聯韋莊寫道:“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迴。”家書都無從投寄,秋雁又往南而去了。芳草雲暮,秋雁南迴,一季一季就這樣過去,自己心有焦灼不安,卻連家書都無法寄出。那麼家書無從寄出的原因,也是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所導致了,這是一種沒有任何迴旋的無奈,除了消磨著時光靜靜等待,再也找不到其他的方法了。

韋莊的這首思鄉詩是被選入了《唐詩三百首》,它打動人的不僅是如畫的淒涼長夜,詩人思家念人的那份悲情之感,還有歷史隱隱的無奈厚重感。雖無證據和記載,但只要想到飄搖的晚唐暮景,便在詩中不由得理解了詩人的焦灼無奈,那是整個時代給予的沉重和悲苦。

想必韋莊在晚年時候 ,想起那個動亂的時代剝奪他的,賦予他的,造就他的,面對大器晚成的自己,也會有頗多慨嘆罷。

大詩人韋莊的這首思鄉詩,讀之怦然心動,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古詩詞的魅力就是,你品著品著,很多熱情感動,很多哀感蒼涼,就自然由心而發出來。不管是個人的愛恨得失,還是歷史的變幻滄桑,通過一首詩一首詞,你的指尖仿似已離那些遠去的往事很近很近。

這套叢書是詩詞品讀不錯的選擇,它由《唐詩三百首品讀》、《宋詞三百首品讀》和《唐宋八大家散文品讀》三本書組成。

大詩人韋莊的這首思鄉詩,讀之怦然心動,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整套書彙集了唐宋兩代的文學精品,由《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組副組長方笑一教授,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方智範教授合力打造而成。

大詩人韋莊的這首思鄉詩,讀之怦然心動,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用一套書讀懂唐宋經典,由業內頂級專家引領你層層解讀經典,並且有兩位專家教授傾情奉獻的可讀、可看、可聽的立體化閱讀新體驗,讓你讀經典,品經典,徜徉在中國古典文學的精品璀璨世界中。喜歡的讀者朋友點擊下方橫條就可以購買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