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時期,為何日本稱自己為日出之國,而稱呼我們為日落之國

日本我們都知道,日本與我國的交往也是由來已久,日本的文字,醫藥甚至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發展,都深受到我國古代文化的影響。

日本的大面積發展還是在唐朝時期,眾多的譴唐使的派遣,給他們帶去了很多唐朝的技術。但古代日本有一點很囂張,隋朝日本的使者團隊,給隋煬帝帶來了一份國書,上面寫到“日出處天子制書日沒出天子無恙”。

隋朝時期,為何日本稱自己為日出之國,而稱呼我們為日落之國

隋煬帝,隋朝時期的皇帝


日本和我們有什麼淵源,怎麼日本就稱呼自己為日出處國家,我們成了日沒出國家了?

一、早期的淵源

這封國書的來由是,日本古代一位名叫小野妹子(男人名字)的人,作為譴隋使來到隋朝,並代表日本的聖德太子,向隋煬帝遞交的國書。

實際上在隋朝之前,日本就對我們多有了解,最遠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期。不過在秦始皇時期,日本對我們的瞭解是單方面的,那時候的秦朝對倭國這個國家甚至都不知道。

日本之所以在秦朝就對我們有所瞭解,知道大海的那邊還有一個強大的帝國,來至於徐福東渡尋找長生不老藥。

隋朝時期,為何日本稱自己為日出之國,而稱呼我們為日落之國

秦朝時期,徐福東渡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


徐福東渡帶著三千童男童女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沒想到的是徐福一去不復返,長生不老藥沒找到,反而去了當時的日本。因為這個原因,也有很多人認為,日本的祖先就是徐福帶過去的三千童男童女建立的。

不過徐福過去的時候,日本已經有了本土居民。徐福東渡的實際意義是促使了日本進入彌生時代(可以理解是日本一切文化生活的起源),加速了日本古代的發展,現在日本還有很多祭祀徐福的地方,和徐福公園的存在。

到了漢朝,日本以藩屬國覲見,被東漢光武帝賜送了一枚金制王印,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相互瞭解。

隋朝時期,為何日本稱自己為日出之國,而稱呼我們為日落之國

漢代倭王金印


二、“日出”與“日沒”,強行提高地位

到了隋朝,隨著發展加上地理位置的原因,日本有了別的想法,不在滿足於藩屬國自稱。而是想提高自己的地位,和隋煬帝用平等的地位交流。

日本為了這個原因,或者說是自大心理作祟,他們用“日出”和“日沒”來強行提高自己的地位。這也就有了這封“天子”致“天子”的國書。

事實證明,隋煬帝可不會慣著他們,一封斥責文書就是回禮。不過隋煬帝的憤怒是當時的聖德太子自稱天子,而不憤怒他們自稱日出之國。

隋朝時期,為何日本稱自己為日出之國,而稱呼我們為日落之國

日本彌生時代建築


給你掰扯掰扯原因。

這和徐福東渡也有一定的關係,徐福東渡帶去的不僅有刀耕火種,還有一些文化方面的傳承,其中也有一些書籍。到了倭國在漢朝來到我國,也讓他們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有了一些瞭解。

當時的日本之所以敢這樣說,是因為日本在當時的存在,很像是神話故事中描述的湯谷。也就是金烏居住的地方,他們當然會認為自己國家是太陽昇起的地方(君不見太陽旗)。當然根據歷史記載,我們所說的湯谷並不是指日本。

另一點是地理位置造成的錯覺,日本的確在我國的東面,而太陽東昇西落,根據這個原因,日本確實比我國先一步接受到了太陽的照射。

隋朝時期,為何日本稱自己為日出之國,而稱呼我們為日落之國

遣隋使


而古代對於世界還沒有一個全面的認知,通常都是認為大地是一個平面,技術不夠又沒有探索地球的實力,日本週圍也都是大海。當時的普遍認知,是日本和中國這邊土地上的國家就是整個天下,所以隋煬帝對這樣的說法才沒有生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