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鵠灣》

在杭州,倘若沒有什麼特別打緊的事情,路程又不算太遠,出門實在是沒有必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

自然,省幾塊錢的交通費並非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當你在那些晃動著的大鐵盒子裡打著瞌睡的時候,你確是錯過了許多好光景了!

《浴鵠灣》

試想一想,在這個多山、多水、多樹、多塢的城市中,倘若在它的哪條街、哪條路,或者是哪道巷子裡,不藏上那麼三處兩處有故事或者有文化的地方,那又如何能對得住它兩千兩百多年的歷史呢?又怎樣與它“六大古都之一“的名分相稱呢?

《浴鵠灣》

上個禮拜天,我在虎跑路上的動物園附近閒逛,突然間惦記起植物園裡那十二個嫵媚妖嬈的花神來;於是從包裡掏出手機,打開喜馬拉雅,一邊聽著老舍的《茶館》,一邊順著虎跑路步行前去。

《浴鵠灣》

從虎跑路到楊公堤上的植物園,中間要經過三臺山路。

剛一拐進三臺山路,就發現路口右側的綠樹叢中若隱若現著一座紅色的建築物;急忙找了一個小徑進入,發現湖岸邊的一個小院兒裡果然有一座紅木黛瓦的小樓。

《浴鵠灣》

走近了細看,見樓頂的匾額上有三個金黃色的大字——黃覓樓,落款處有“乾隆御筆”的字樣。匾額下面的六扇紅木門上,各寫著一個龍飛鳳舞的古體“龍”字,也都是金黃的顏色。

《浴鵠灣》

小樓靠水的一側,有連廊延伸至湖心,與一座叫作羨鵠亭的六柱重簷攢尖的小亭相接;連廊裡的斗拱,也都是金黃色的。

《浴鵠灣》

硃紅和金黃的顏色、古代官府慣用的六扇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皇家御所,我於是暗自思忖:這臨水之居該不是哪個皇帝的休閒小憩之所吧。而木牌上的介紹卻告訴我,這座小樓曾經是元代文人張雨的居所,叫黃篾樓;我於是突然醒悟道:原來,這裡便是人們經常提起的浴鵠灣。

《浴鵠灣》

張雨是宋崇國公張九成的後裔,年少時為人灑脫,不拘小節;年二十棄家,遍遊天台、括蒼諸名山,後去茅山檀拜四十三代宗師許道杞弟子周大靜為師,受大洞經篆,豁然有悟。

皇慶二年,張雨隨王壽衍入京,居崇真萬壽宮。他雖為黃冠道士,但卻素有詩名,京中士大夫和文人學士爭相與他交遊,稱其詩文字畫“皆為當朝道品第一”。 仁宗皇帝久聞其名,想賜以官職,張雨毅然謝絕,仍舊回到茅山,隱形遁世,潛心於詩畫書法。

《浴鵠灣》

六十歲後,張雨脫去道袍,隱居於赤水埠,建了這座黃篾樓,每天在這裡著經作詩,收藏圖史書畫,竟越來越富有。

望著門楣上的“黃覓樓”三個字,心裡暗自喟嘆。相傳乾隆帝二下江南來到杭州,有一天,在他游完虎跑寺時,天上突然降下大雨。在尋找避雨地之際,乾隆帝突然發現林中有一竹樓若隱若現,他趕忙跑進屋子,見竹樓雖小卻十分風雅,一打聽,知是元代文人張雨所構。

《浴鵠灣》

想當初,張雨隱居“黃篾樓”裡,多有遁世避俗、潛心修學之意;亦或,他也是想以生命的富貴,來換取靈魂的自由,抵達一個淡泊清淨的純淨世界。然而,他的曠世才華,直至他過世多年之後,仍然得到了天子的讚賞。

我想,是為官還是為學,皆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人的一生,須得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向,而後傾力為之,——縱然生命處在低處,也要把靈魂置於高處;這點,張雨算是做到了!

經過潛心修煉,張雨的書畫與詩文都自成一家,造詣頗深。他的經典傳世之作,有《臺仙閣記》一卷,收藏於上海博物館內,另有《題畫二詩》一卷,收藏於故宮博物院,他還著有詩集《貞居集》五卷。

正值上午的十點左右,樓邊的烏龜潭水在陽光的照耀下像寶石般熠熠發光;樓前左邊葳蕤的老樹和右邊寬大的芭蕉葉,分別遮去了小樓的三分之一,給小樓留下滿臉的斑駁陸離;偶爾聽得幾聲鳥雀的和鳴,婉轉且悠揚,而後小院歸於寧靜,正如明代詩人劉邦彥所云:“春水初生浴鵠灣,篾樓高枕對青山。鳥聲啼足忽飛去,門掩綠陰清晝閒。”


從黃覓樓沿三臺山路前行約100米,湖岸邊有一小廣場,裡面立著一座看起來頗講究的牌坊。牌坊叫武狀元坊,與羨鵠亭隔湖水相望。


《浴鵠灣》

浴鵠灣地處南高峰的山麓。南宋時,南高峰上曾設比武露臺。嘉定七年(1214年),右榜武狀元劉必方在這個當初叫做赤山道口的地方立了這座牌坊。

《浴鵠灣》

這是一座宋式牌坊,正中間雕刻有“武狀元坊”四個大字,字上面的一層是蓮花梁,字下面的一層是一幅“雙龍戲珠”圖,更下一層是“雙鳳朝陽”圖;兩側的橫樑上,都是大幅的荷花龍鳳等石雕圖案;兩肩各一溜斗拱間,都是鏤空的雕花;底座的“蓮花座”,與牌坊上端的雲花柱頭遙相呼應。

《浴鵠灣》

牌坊的前後,各有兩幅楹聯。其中有一幅是這樣的:“演武佔鰲頭猶留勝蹟,修文利鴻爪更發幽思”,寥寥數語道出了此牌坊的由來。另有一幅對聯是:“效武穆精忠英年習藝圖興國,承寄奴功業高第論魁獨建坊”,這一幅則體現了他立志像岳飛般精忠報國、如劉裕一樣開疆拓土的豪邁氣概。

《浴鵠灣》

孔子說:“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中國古代的文狀元通過殿試後,會直接被朝廷任命為官員。中國的比武大賽,是給軍隊選拔武將的,但武狀元果真能成為著名將軍的卻並不多,這大抵是因為軍隊裡的將軍,更多地要依靠實戰經驗。

《浴鵠灣》

雖說如此,也不能阻止選武大賽對選手設置越來越苛刻的參賽條件。

演武修文,武狀元須得能文能武。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起於隋朝,止於清朝,期間有文狀元五百餘人,而武狀元只有兩百多個。

《浴鵠灣》

古中國人管考取武進士為“跳龍門”,李白曾說過:“一登龍門則身譽百倍”;而通過殿試,作為全國第一的武狀元則被世人叫作“獨佔鰲頭”。

《浴鵠灣》

兩宋總共320年,也只出了74個“獨佔鰲頭”者;劉必方作為其中之一,確是有資本立這座功德牌坊的。

《浴鵠灣》

浴鵠灣一帶,歷史上曾經出過兩個狀元,人們把這種現象歸結為當地的好風水。以後每有赴京趕考者,不論文武,皆先來此處憑弔先人,並祈福自己能金榜題名。

《浴鵠灣》

由武狀元坊繼續向北,會遇到子久草堂。子久,是黃公望先生的字,子久草堂,自然是先生居住過的草屋。屋外有先生的石雕像,像中的老人,仍舊一付仙風道骨的樣子,依然是頭戴蓑笠,手持畫筆。

《浴鵠灣》

在元代畫壇上,先生居“元四家”之首;他畫的《富春山居圖》被眾人爭來奪去,最終被撕成兩半,至今還在兩岸,隔海峽相望。

《浴鵠灣》

當年,先生見這赤山之陰風景宜人,便結廬與此。當時,浴鵠灣還是一汪春水,叫“赤山水曲”。有人描繪說:“浴鵠灣頭春水,呼猿洞口晴雲。漁歌款款互答,樵唱悠悠獨聞。”先生隱居與此,每日倚門眺望,暢覽雷峰塔風景。

《浴鵠灣》

滄海桑田。當初的“赤山水曲”,如今已經變成了這塊叫“浴鵠灣”的陸地;先生的住所,也變成了一座陳舊的草屋。然而,當我滿懷景仰地望著它時,耳邊卻迴響起唐朝“詩豪”劉禹錫《陋室銘》中的一句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啊,即便是幾間草屋,也會因為先生的德藝雙馨而蓬蓽生輝的!

《浴鵠灣》

這樣想著,我已走過草堂,看見了霽虹橋。這是一座通體上下都滲透著江南婉約風的橋,用的是一種叫並列縱節的砌築方法,橋身精巧細緻,與它背後的九瞿山相映成趣。

《浴鵠灣》

我看到橋頭上正有一個身著漢服的少女在拍照。少女不語,只是淺笑著緩緩擺出各種姿勢。她淺綠色的衣裙,映襯著鵝黃嫩綠的柳枝,一姿一勢、一顰一笑都隱現著一個江南女子特有的委婉和細膩。她與這浴鵠灣一樣寧靜恬然,我在心裡這樣想著。

《浴鵠灣》

踏上霽虹橋,黃篾簍、羨鵠亭和湖岸兩邊的兩座武狀元坊便全在眼簾裡了。

《浴鵠灣》

《浴鵠灣》

《浴鵠灣》

霽虹橋下連著的亭子,就叫霽虹亭;霽虹亭連著一條玉帶似的長廊,似乎是叫飛虹廊;而長廊連著的水榭,確乎叫作霽虹榭。

《浴鵠灣》

飛虹廊雖不算太長,卻也身負要務——它是從楊公堤進入浴鵠灣和三臺山路的要道。

《浴鵠灣》

《浴鵠灣》

站在霽虹榭裡,但見這長廊似一條長龍橫臥烏龜譚,與周遭的黃篾樓、武狀元坊、子久草堂、浴鵠軒一起,形成一幅江南水鄉的水墨畫,裝幀著安逸靜謐的時光,在這同樣安逸靜謐的浴鵠灣!

《浴鵠灣》

《浴鵠灣》

這才走出三臺山路不到一公里,就花掉了多半天時間。看看時辰,植物園一準是去不成了,但我的心裡是一樣欣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