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中潘仁美的原型,害死忠臣楊繼業,以致千古罵名

想必大多數人應該和小編我一樣,沒有怎麼接觸過評書這類傳統藝術吧?直到上個世紀,京劇、評書都是風靡一時的藝術形式。評書總是會塑造出許多立體的人物形象,有些是正面的,有些則是反面的。評書《楊家將》中曾經塑造了一個讓人恨得直牙癢癢的角色——潘仁美,他是一個奸臣,還害死了忠臣楊繼業。

《楊家將》中潘仁美的原型,害死忠臣楊繼業,以致千古罵名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很想知道這個令人恨之入骨的奸臣是否真實存在在歷史上吧?不瞞大家說,其實歷史上確實沒有叫“潘仁美”的奸臣,但卻有一個叫做潘美的將領,他就是潘仁美的原型。而在歷史上,也不存在楊繼業,只有楊業。不過大家肯定猜不到的就是,這個潘美其實並沒有以他為原形的潘仁美那樣奸詐狡猾。而楊業之死雖然和潘美又不能說清的關係,但也不能夠說是潘美直接導致的。

潘美其人,原本是後周的將領。他和趙匡胤當時一起為後周做事,兩人交情很深。在潘美眼裡,趙匡胤這個鐵哥們兒說的話就是金科玉律,沒有一句是不該聽的。大家都知道“黃袍加身”這個詞語吧?黃袍加身是歷史上的一個事件,而這個事件中的主人公就是潘美的好哥們趙匡胤。陳橋兵變,反軍眾人都需要一個領頭的人來肩負起領導的責任,而趙匡胤就成了這個人。

《楊家將》中潘仁美的原型,害死忠臣楊繼業,以致千古罵名

這之後,接到趙匡胤任務的潘美便獨自前往了後周的都城。當時後周的宰相,也就是範質,和一眾人等並不支持趙匡胤。可即使要獨自面對已經成為敵人的範質等人,潘美也沒有退卻的意思。對於對自己如此忠心的潘美,趙匡胤也是非常信任的。即便後來趙匡胤解除了潘美手中的兵權,但還是沒有改變對潘美的態度,兩人之後還成了親家。北宋開國以後,潘美也為北宋貢獻了不少力量,戰功赫赫不說,還出生入死,平定了多處叛亂。最後官位節節高升,又是節度使又是韓國公,又加之他皇親國戚的身份,潘美在朝廷中地位可不一般。

《楊家將》中潘仁美的原型,害死忠臣楊繼業,以致千古罵名

其實小編我認為,很少有人面對權勢的誘惑還仍然能夠保持本心,也正如人們面對諸多褒獎,難免會驕傲自恃。人無完人,潘美也是如此。他有忠心,他有功勳,但是這樣一來,太大的光環讓他也不自持了。趙光義做了皇帝之後,就想把失落在遼國手中的土地收復回來。討伐遼國的軍隊總共有三路,而潘美就是西路軍隊的主帥,楊業則是副帥。

楊業就是小編在上文中和大家說到的楊繼業的歷史原型。楊業原本是北漢的將領,也是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他投降北宋之後,趙光義便非常重用他。雖然他是歸降的,但是他對北宋的忠心是沒話說的。潘美和楊業兩個人,一個是開國將領,一個是歸降將領,可受到重用的卻是楊業,這就讓潘美等原先跟隨趙匡胤的開國功臣們心生不滿了。

《楊家將》中潘仁美的原型,害死忠臣楊繼業,以致千古罵名

在戰役中,楊業觀察戰局,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軍隊應該撤退。這個戰略其實是正確的。前往征戰的三路軍隊中,西路和中路都沒有遇到太大問題,但是東路卻不盡人意。東路軍隊受挫,將會影響後來的作戰會合,楊業為了大局考慮,而下了這個決定。沒想到的是,因為嫉妒楊業官位高、受重用,監軍王侁和劉文裕極力反對楊業的決策。他們認為,楊業就是一個膽小鬼,沒有和遼國軍隊正面交戰的勇氣。

《楊家將》中潘仁美的原型,害死忠臣楊繼業,以致千古罵名

潘美也嫉妒楊業,自然是和他們站在了一邊,除此之外,他還讓楊業和遼國軍隊交戰。這麼一來,戰役失敗的結局是註定的了。楊業和遼國軍隊這一戰,輸得是徹徹底底。楊業的兒子直接死在了戰場上,而楊業自己則是被遼軍抓了。楊業被抓之後,堅決不吃敵人的食物,最後餓死了。也因此,潘美背上了一個永遠也洗刷不掉的罵名。楊業死後,潘美也付出了代價,他受到了懲罰,地位大不如前,而王侁兩人也沒有什麼好果子吃,他們被皇帝發配了出去。

《楊家將》中潘仁美的原型,害死忠臣楊繼業,以致千古罵名

不得不說,潘美有後來的下場,也只能說是他自作自受。潘美嫉妒楊業比他受重用,可到頭來,自己也沒有撈到什麼好處。潘仁美被塑造成了一個奸詐狡猾的奸臣,而潘美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也像潘仁美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一樣,永遠無法更改了。無論他曾經為國家奉獻過多少,也無論他曾經有多風光,他離開人世以後,這一切都沒法再和那些不清楚事實真相的百姓們理個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