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985畢業,兒子保送碩士,父親直言:在2點上,學會“偷懶”

父母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棵大樹,以參天的枝蔓為小樹遮陰避雨,謀得一席安穩之地。但是隨著教育資源以及物質生活的豐富,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關愛,往往會超出範圍,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能幫助孩子“一手包辦”,從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引導與能力養成。

女兒985畢業,兒子保送碩士,父親直言:在2點上,學會“偷懶”

大女兒從985大學畢業,小兒子被保送碩士,兩個孩子在成績上的優異表現,讓老丁一家成為周圍鄰居口中的熱門話題。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不錯的成績,在高考中取得不錯的分數,報考一所不錯的學校,以便將來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可能性。

老丁直言,自己與妻子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僅沒有過度上心,反而採取一定的“放養”政策,在2點上一直採取偷懶的策略,因為他們一直遵守一條原則,那就是“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一點也同樣適用於教育孩子。

第一點:成績上的放寬性

在平時,老丁對於兩個孩子的成績從來不做硬要求,無論是考試拿到滿分,還是不及格,只要是認認真真學習準備,那麼就可以接受這個成績。

女兒985畢業,兒子保送碩士,父親直言:在2點上,學會“偷懶”

在成績上的放寬,讓兩個孩對於考試、學習都少了很多的牴觸心理,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反而能夠直面每次考試結束後自己的成績好壞,從而冷靜剖析其中丟分的原因,然後與父親一起找出問題的關鍵,總結出經驗得失後,再對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規劃。

老丁認為,學習成績這件事,只要在高考之前都是可以改善、可以進步的,不必過於要求太高,給孩子一定的調節範圍,讓孩子學會去總結經驗,然後補全短板,才是為之後的高考做好鋪墊。

第二點:時間安排的自主性

無論是孩子上學還是平時放假休息,老丁都主張讓孩子自己去決定時間的規劃,然後自己去執行自己的計劃表,而不是自己一手包辦後,讓孩子必須執行自己的學習安排。

尤其對於孩子還在低年級的時候來說,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推進,一方面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牴觸心理,另一方面還能培養孩子對於自我學習時間的規劃性,這一點能力的培養,對於之後高年級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

女兒985畢業,兒子保送碩士,父親直言:在2點上,學會“偷懶”

如老丁想的那樣,在進入初中後,學業雖然加重了不少,但是姐弟倆卻都能把學習與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還能擠出多餘的時間來補習,為之後的高考發揮鋪墊了極為重要的基礎,是他們學習成績優異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