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崗蘋果”金秋走紅!採摘遊打造“旅遊+扶貧”鄉村振興模式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石英傑)易縣牛崗鄉的蘋果紅了!北京一位客商一下子訂購了30萬斤,品相好的蘋果論個賣居然賣到了10塊錢。令人稱奇的是,本來以淺綠色為主的”王林“蘋果在這裡居然掛上了大面積紅暈。10月27日上午,記者在牛崗鄉蘋果產業園區臺底村看到,來自北京、保定等地的城裡人扶老攜幼過足了採摘癮。今年年底牛崗鄉的公路將與連接狼牙山和易水湖的旅遊公路打通。“至少縮短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會和兩個景區形成旅遊線路,更多的外地遊客進來採摘,這個窮鄉僻壤的蘋果價格還有可能飆升。”牛崗鄉黨委書記楊旭在碩果累累的蘋果樹下樂呵呵地說。

“牛崗蘋果”嘎嘣脆甜掉牙

“每天百十多人來採摘,最多的時候超過了200人。累肯定累,可心裡甜吶!”深度貧困村臺底村的蘋果園區裡蘋果樹一眼望不到頭,紅彤彤的蘋果壓彎了枝,該村黨支部副書記趙秀平為採摘的遊客過秤累彎了腰。“這裡的蘋果特別好吃,我們不但享受了採摘之樂,一路還能欣賞絕美的秋色,山上的葉子五彩斑斕,就像畫家妙筆畫出來的。”來自北京海淀區的遊客張曉玲告訴記者。去年她和朋友就來過這裡採摘,今年她早早就計劃好了這次行程,利用週末帶著丈夫、女兒和婆婆公公一起秋遊。

“牛崗蘋果”金秋走紅!採摘遊打造“旅遊+扶貧”鄉村振興模式

採摘遊吸引京津冀遊客

普通蘋果的含糖量在14%左右,“牛崗蘋果”均是引進的“富士、斗南、王林”等優良品種。記者從樹上隨機摘下一個泛著紅色的王林蘋果,用刀子切開用力擠壓流出汁液,滴在測糖儀上,數據顯示:18.6。記者咬了一口,酥脆多汁,甜味極濃。

為什麼這裡的蘋果可口好吃能在北京走紅,平常黃綠髮白的王林蘋果還能一反常態掛上大面積紅暈呢?

河北農大果樹專家解金斗解開了這個秘密。他分析,首先,這裡地處太行深山區,具有獨特的小區域氣候,海拔相對較高,霧霾稀少,光照充足,自然條件良好。白沙河常年川流不息流經過蘋果的主產區,加之四周植被茂密,造成這裡的晝夜溫差大。因此自然條件適合蘋果生長。其次,當地農民長期種植玉米、紅薯等農作物,雖然地處山區,但沒有礦山開採,沒有汙染源,經過權威部門化驗,牛崗鄉的土壤沒有重金屬殘留。從栽種蘋果的第一年,就在蘋果園內套種了黃豆,在黃豆結莢期就把它們當成有機肥粉碎在地裡。5年來,他們在果園沒有使用除草劑,實行自然生草制栽培模式,每年割草五六次,均把割掉的草漚在地裡增加有機物質。他們使用的肥料基本是就地取材並經過充分腐熟的羊糞和牛糞,幾乎不用化肥。

“牛崗蘋果”金秋走紅!採摘遊打造“旅遊+扶貧”鄉村振興模式

我愛吃“牛崗蘋果”!

從無到有推廣蘋果3000畝

牛崗鄉是易縣最貧困的鄉鎮之一,全鄉529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到了四分之一。2013年以前,牛崗鄉雖然山場面積達10萬畝,但幾乎沒有一棵蘋果樹。但是短短數年間,這裡的蘋果栽種面積從零達到了3000畝,涉及6個貧困村,成了全鄉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牛崗鄉距縣城45公里,總面積84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10萬畝,全鄉10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8個。這裡交通閉塞,基礎條件差,牛崗鄉的百姓素以種植玉米、紅薯等為生。今年全鄉蘋果產量超過了100萬斤,明年有望突破300萬斤。“十一”以來,外地遊客到臺底村採摘觀光,蘋果園區共接待遊客千餘人次,收入近三十萬元。

“牛崗蘋果”金秋走紅!採摘遊打造“旅遊+扶貧”鄉村振興模式

“牛崗蘋果”就是牛

2013年,時任黨委書記的劉玉民和鄉長楊旭與縣裡林業、農業、國土、氣象等部門的技術人員經過調查研究和專家反覆論證認為,這裡適合發展蘋果產業,建設林果專業鄉。他們經過多方諮詢,輾轉找到具有20多年果樹栽培生產實踐和技術推廣經驗的河北農大科教興農中心專家解金斗。“果園規劃、苗木栽植、土壤改良、肥料施用、病蟲防治、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套袋增值和果樹栽培,解老師他的團隊進行了全方位的科學指導。他自己每年有200來天奔走在田間地頭,每個月至少來我們鄉輔導兩次。”楊旭感慨萬分。在雙方努力下,牛崗鄉成了“太行山道路”的一塊試驗田,被列為“河北農大科技產業示範園區”。

蘋果豐收了,怎麼賣出去呢?為有效解決牛崗鄉蘋果產業銷售渠道窄,產品價格低、市場競爭力小等問題,在政府副縣長杜志平帶領下,縣扶貧辦主任王志強、牛崗鄉黨委書記楊旭等多次到北京新發地、廊坊進行考察對接。同時,他們與易縣電商中心合作,積極開闢採摘、電商等銷售渠道,取得明顯成效。易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包裝了牛崗蘋果,建立了溯源體系,為牛崗鄉蘋果的品牌打造進行網絡宣傳推廣。

“牛崗蘋果”金秋走紅!採摘遊打造“旅遊+扶貧”鄉村振興模式

含糖量眼見為實

“蘋果採摘”搭上全域旅遊的快車

種玉米遇上好年景,畝產千斤每畝毛收入1000元。扣除成本後,每畝純收入只有327元。但改種蘋果後,收入能夠上萬元。“今年每畝產量3000斤,明年預計可以達到5000斤,我們全村的蘋果產業園區面積超過了600畝。國慶節的時候採摘價格是每斤8元,現在的採摘價格也維持在5元。採摘可以從國慶持續到十月底。”臺底村村支書牛全江告訴記者。

牛崗鄉用“蘋果採摘遊”打造出“旅遊+扶貧”鄉村振興的模式。在深山發展蘋果產業,不僅是一條讓百姓受益的精準扶貧之策,還與易縣全域旅遊的發展規劃不謀而合。易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千年古縣,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紫荊關、太行水鎮等成為京津冀旅遊熱門景區。今年9月份,易縣躋身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行列,國慶黃金週期間,全縣共接待遊客70餘萬人次。

“牛崗蘋果”金秋走紅!採摘遊打造“旅遊+扶貧”鄉村振興模式

河北農大專家解金斗在果園中

記者採訪獲悉,目前,從牛崗鄉修往龍西公路的道路距離全線通車還剩一步之遙,僅剩下七八百米。這條旅遊公路聯通了狼牙山和易水湖、太行水鎮和清西陵。今年年底和這條旅遊公路接通,這就意味著原先封閉在旅遊環線之外的牛崗鄉融入了當地的旅遊大合唱。

原先,“牛崗蘋果”是鎖在深閨,知者甚少。由於長期交通閉塞,牛崗鄉保持了較為完好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打通這條旅遊生命線後,無論是從易水湖還是狼牙山方向,大批遊客會湧入牛崗鄉,而天然綠色無汙染的蘋果採摘遊將成為吸引更多遊客的旅遊熱點。

“牛崗蘋果”金秋走紅!採摘遊打造“旅遊+扶貧”鄉村振興模式

摘蘋果啦

“公路修通後,牛崗蘋果的採摘遊價格還會水漲船高。”望著五彩斑斕的大山,牛崗鄉黨委書記楊旭的眼中閃著希望的亮光。

“牛崗蘋果”金秋走紅!採摘遊打造“旅遊+扶貧”鄉村振興模式

這樣的紅蘋果你想想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