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最大航程和作戰半徑的區別是什麼?

胡浩洋SE7EN


前幾天航空公司的某領導說了句沒有結尾的話,留下了神秘暗示。到了網上,經過自媒體小編們的發掘,就變成了:殲31要服役了,殲31要上艦了,殲31要出口了......昨天事情已經膨脹到殲31作戰半徑達到1200公里,載彈量8噸了。為了防止事情繼續惡化,我發了篇文章說1200公里的作戰半徑,8噸的載彈量是蘇30、蘇35這種重型戰機的參數。殲31是跟米格29一類的小飛機,作戰半徑也就是600多公里。

然後有讀者留言說:人家官方說殲31作戰半徑是1200公里,你倒是真狠,直接給人家砍掉一半。

看來咱們有必要從基礎聊聊了。

殲31的作戰半徑是多少,其實有官方的正式數據,展會上,沈飛明確的說了,殲31的作戰半徑是1000公里。

既不是我說的600,也不是你說的1200。殲31作戰半徑1200公里不是沈飛官方說的,記住了,1200公里是自媒體小編們說的。咱們不用再基礎到講講自媒體是咋回事吧?

而殲31一直的意願是:出口。國內已經選擇了殲20,它是沒希望了,只能盼望著能有外國的買家。所以,它在展會上的那些數據、資料,叫什麼?知不知道?那叫:廣告!它那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跟一晚一度電是一個性質,宣傳語。

給大家分享個小竅門:

自媒體的話,你得扣除50%的水分聽。說殲31作戰半徑1200公里,那就是600公里。

廣告語,它說的效果,你也得扣除40%的水分。說殲31作戰半徑1000公里,其實還是600公里。

但是大家還得再明白個道理:廣告語不等於騙人。廣告語玩的是語言遊戲,不是純粹的撒謊。把一晚一度電,理解成每晚一度電,那是你自己傻了。

所以說沈飛宣傳的殲31作戰半徑1000公里也不是撒謊,只不過是個語言遊戲。貓膩就出在最大航程和作戰半徑到底怎麼算上。因為作戰半徑到底是多少,本身就是個糊塗賬。

如果一架飛機的最大航程是2000公里,那它可以飛出去1000公里,然後再掉頭飛回基地,來回總共2000公里。所以你可以說戰機的作戰半徑是最大航程二分之一。但這樣算有問題,因為這裡面沒算進去打仗、空戰的時間。飛到航程二分之一的位置,你需要立即發現敵人、立即開火、立即撤退,不在那裡逗留。這才能保證你飛回來。而這種情況明顯是極其罕見的。

所以正常的作戰半徑是按照最大航程的三分之一算的。

就像殲20,最大航程6000公里,但作戰半徑就是2000公里。這是最講理的算法。它總共能飛6000公里,但只飛2000公里,然後在那裡等待敵機,跟敵機鬥法,打一陣子,然後再返航。三分之一的油出發,三分之一的油返回,三分之一的油打仗。

F22作戰半徑也號稱1000公里,但實際應用中,就是700多公里。1000是廣告,700是療效。

殲31的1000公里作戰半徑,廣告語,就是按照最理想的狀態算的:到戰場就發現敵人,立即開火,馬上返航......還是一晚一度電。翻譯過來其實是:曾經有過那麼一晚,在一切條件都是最理想的狀態下,達到了只用一度電的效果。當每晚一度電買,那是你自己理解偏了。

在實戰中,肯定沒人敢把作戰半徑按二分之一算,都得留出來足夠的油料,準備應付複雜的戰場局面,只能是按三分之一算。

站在實戰角度來講:戰機的作戰半徑就是最大航程的三分之一。

殲31參展想出口,它說的1000公里作戰半徑就是按照最理想的狀態,二分之一最大航程算的。我說600多公里,是按照實戰,三分之一算的。我們倆算的都沒毛病,他是按廣告一晚一度電算的,我是買回來一晚一點四度電用的。殲31最大航程也就在2000公里左右。

至於這幾天瘋傳的殲31作戰半徑1200公里,載彈量8噸就屬於荒誕了......


蘇30、蘇35,那麼大的飛機,載彈量才8噸,讓殲31那麼小的飛機裝8噸彈,泰迪拉雪橇啥效果,大家自己腦補吧。眼神好的同學看看,上面圖片裡,對著鏡頭方向,第二架飛機是殲31,第一架是蘇30,你忍心讓殲31拉跟蘇30一樣重的貨嗎?你相信他倆拉一樣的貨,還能飛的一樣遠嗎?


銳度何老師


戰鬥機最大航程通常大於兩倍作戰半徑的距離。最大航程指的是戰鬥機攜帶戰鬥載荷從起飛到降落之間飛行的最遠距離,也被稱為戰鬥航程。作戰半徑則是戰鬥機攜帶正常作戰載荷,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前提下,從機場起飛,沿指定航線飛行,執飛任務後,再返回起飛機場所達到的最遠單程距離。

作戰半徑和最大航程都是戰鬥機技術性能的主要指標。此外還有轉場距離,它是指戰鬥機在基本人員、內外油箱加滿後,在沒有搭載多餘貨物或武器下的最遠航程,它通常應用於調度戰鬥機。因轉場距離除了燃料外,負荷也最低,油量則最大,所以它一般是戰鬥機的最大航程。例如B-36和平締造者轟炸機其作戰半徑為6415公里,而轉場距離則遠達1.6萬公里。

作戰半徑是戰鬥機的重要指標性能,例如二戰時期,美軍認為零式艦上戰鬥機的航程在2695公里,而作戰半徑則在965公里。這和日本提出零式戰鬥機(代表二戰時期日本航空工業最高標準)強調減重而換取遠航程的策略密不可分。蘇-33在掛載空空導彈後,雖然航程能達到3千公里,但是在距離航母250公里範圍時的空中巡邏時間也只有2個小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戰鬥機在低空執行任務時,比高空飛行時的作戰半徑要小。

F-22最高速度可達2.25馬赫,最大航程為3200公里(轉場距離),攜帶武器後,加裝2個外部燃油箱為2960公里,作戰半徑則為852公里。


航空之家


最大航程好理解啊,就是戰鬥機加滿油掛滿彈,一直往前飛,飛到沒油的時候它的全部航程。當然了,這個最大航程在不同的狀態下有不同的結果的。比方說如果讓戰機以巡航速度飛,它就飛得遠。但要是打開加力,讓它以最快速度飛,那它的油耗就大了很多,航程也就近一點。例如咱們的殲7戰機,你給它加滿油,以巡航速度飛,可以飛一個小時左右,航程差不多在1000公里之間。但要是你打開加力,讓它以2.2馬赫的速度飛,頂多七八分鐘就沒油了。因為打開加力它的油耗量是不開加力的三到五倍左右。所以,媒體上介紹飛機的最大航程是指它在正常巡航速度狀態下的航程,並不是指打開加力讓它以最快速度飛的航程。這就有點像賣手機宣傳說的某某手機可以待機三天,這指的是它充滿電後你放著別動——頂多就是偶爾打打電話,看看短信,這樣它就能待機三天。要是充滿電後你拿它不停的看電影、聽歌、打遊戲,別待機三天了,它能撐個七八個小時都不錯了。

一架飛機的作戰半徑一般相當於它最大航程的1/3左右。畢竟它要加滿油,掛滿彈,要去要回啊!例如殲7,一千公里的航程,作戰半徑也就三四百公里。它來回的航程加起來就是600至800公里了,剩下的就是它的滯空作戰時間了。

當然了,戰鬥機的航程和作戰半徑是可以通過空中加油或外掛副油箱的方式來延長的。


血染戰旗紅


崤山小虎第361條回答。

戰鬥機的最大航程說白了就像汽車的百公里油耗一樣,只可作為理論宣傳,算不得數的。

什麼最大最大航程?

所謂最大航程其實是一個理論數值,指的是飛機無掛載,一次性加滿油,上升有最省油的高度,按最經濟的速度飛行,不做任何機動,當油料耗盡時,所能飛行的最遠距離。

完全就是個實驗數據,現實中不可能實現,主要用於宣傳。比如蘇27的最大航程是3790公里。


什麼是作戰半徑?

作戰半徑也是個理論數據。指的是飛機在正常(基本)掛載,一次性加滿油,按指定航線飛行,任務完成後,返回原機場所能到達的最遠飛行距離。

這個數據也是實現不了的,除非減小掛載,勉強可以實現。比如蘇27的作戰半徑是1500公里。

有人說作戰半徑是最大航程的一半,絕對是錯誤的。二者絕對不止一半的差距。

二者的區別:

1.一個是有去無回,單程最遠(最大航程),一個是有去有回,有返程。(作戰半徑)。

2.一個是無掛載(最大航程),一個是基本掛載(作戰半徑)。

3.一個完全不可能實現(最大航程),一個減小掛載可以實現(作戰半徑)。

4.一個是飛機轉場的參考數據(最大航程),一個是飛機本場作戰訓練的參考數據(作戰半徑)。

題外話:我是小虎,一名退役老兵,歡迎大家關注,並點贊評論。


哨兵小虎


戰鬥機的最大航程有兩個定義。一個是掛滿副油箱,不掛武器彈藥,可以飛行的最遠距離。這個也可以叫轉場航程。F-16的轉場航程可達4000公里。F-15是五千公里。

另一個是無外掛,僅憑飛機內部燃油飛行的航程。輕型二代機是一千多公里,三代機是二千公里左右。

作戰半徑是攜帶武器燃油,從起飛機場到預定位置,並持續作戰一定時間的距離。

對空作戰達到1000公里的距離可以叫遠程。小於500公里的叫近程。

以F-35為例。依靠機內燃油航程是2220公里以上。機內燃油的遮斷任務半徑是1239公里。機內燃油的對空任務半徑是1407公里。這裡的機內燃油航程偏少,應該是數據有誤。

對空作戰時攜帶的武器重量輕,對地攻擊攜帶的武器彈藥重,載彈量大,需要在戰場上多停留一段時間。

瑞典的JAS 39C/D鷹獅,轉場航程3200公里,作戰半徑800公里。JAS 39E/F轉場航程4000公里,對空作戰半徑900公里,對地作戰半徑1500公里。對空作戰和對地攻擊半徑的差別,就是對空作戰要在作戰空域逗留一定時間,而且格鬥時不斷開關加力燃燒室。對地攻擊只是飛到目標上空,投彈就走人。鷹獅的載彈量小。

中國的飛豹殲轟七,轉場航程3700公里,作戰半徑900公里。進行一次空中加油的作戰半徑是1760公里。


一葉楓流


在航空和軍用飛機領域,最大航程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參考指標,它代表了飛機飛行距離的極限。在軍用戰鬥機領域,作戰半徑直接決定了該飛機能夠執行多大範圍的任務。戰鬥機是專門用來執行軍用作戰任務的專業機型,關於戰鬥機的技術指標非常多,其航程和作戰半徑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戰鬥機的燃油消耗非常大,為了最大程度擴展飛機的攻擊範圍,軍用飛機自重的60%幾乎都是燃油。如果加上掛載的彈藥,重型戰機的自重一般都超過了30噸。如果是滿彈狀態,F22和殲20這樣的重型戰機幾乎接近了40噸。戰鬥機雖然實現了隱身,但加油機並不隱身,如果發生大規模空戰,半途加油幾乎難以實現,因此決定戰機攻擊距離遠近的首要因素就是航程。

航程簡單來說就是從起飛到落地,最遠能飛多少公里。戰鬥機的航程普遍不遠,即便是重型戰機,也很難超過4500公里。而戰略轟炸機則可以實現洲際飛行,航程也能達到1-2萬米。例如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圖160的航程很遠,其載油量也十分驚人,達到了160噸。戰鬥機顯然不可能辦到。

作戰半徑的概念就是在最大航程的基礎上減去戰場區域的消耗,其他油料能夠支撐飛機在多大的範圍內實現一次往返。目前國際上作戰半徑比較大的飛機不少,以蘇35為例,它的最大航程大概是4500公里,減去戰場可能消耗的500-800公里油料。剩餘油料只夠它飛行3700公里-4000公里,最後這個數字再減去一半就是作戰半徑,因此蘇35的作戰半徑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

如果戰鬥機的作戰半徑足夠大,在戰場上就可以靠後部署,避免被敵方導彈襲擊。向後部署的同時也有了足夠大的縱深,便於防空導彈和反導系統攔截來襲導彈,保護機場的絕對安全。如果航程和作戰半徑不夠,那就只能在前沿部署。美軍的隱形飛機F22在不掛油箱的情況下,作戰半徑不足800公里,就得采取前沿部署,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該飛機的進攻能力。因此航程和作戰半徑至關重要,既決定戰力,也影響戰術。


戰情解碼


飛機最大航程,飛機一次加滿油在無風和標準大氣壓條件下,採用每千米耗油量最小的飛行速度、高度,所能飛行的最大水平距離。它是衡量飛機性能的主要指標之一。

作戰半徑是指戰機攜帶正常作戰載荷,在不進行空中加油,自機場起飛,沿指定航線和高度飛行,執行完任務後,返回原機場所能達到的最遠距離,它一般小於二分之一最大航程。作戰半徑受載荷、飛行高度、氣象條件和人體極限等因素影響。


鶇飛天


航程和活動半徑分析如下:

一、航程一般指實用航程,是指涉及風向,留有一定飛行時間的儲備燃油並給出載重條件下飛機所飛的最大距離。

對戰鬥機、攻擊機、轟炸機等軍用飛機來說,活動半徑又稱為“作戰半徑”。

這是軍用飛機最重要的飛行性能指標之一,它直接表明飛機作戰和活動的範圍。 活動半徑是指飛機攜帶正常作戰載荷,在無風和不進行空中加油,並考慮安全備用燃油和其它用油的條件下,自機場起飛,沿給定航線飛行,執行完指定任務後,返回原機場所能達到的最遠水平距離。

一般情況下,活動半徑不等於航程的一半,而要比航程的一半小.

二、作戰半徑是指作戰飛機在攜帶正常作戰配置負載,在不經過空中加油的前提下,沿指定航線飛行執行作戰任務,任務完成後返回起飛機場的一個最大距離,這個距離小於戰機航程的一半,因為算上了返回路程。這裡又分理論作戰半徑和實際作戰半徑,理論作戰半徑是滿油起飛,以最省油的方式飛行執行任務,不考慮其他因素而計算出的一個距離。;實際作戰半徑是指根據作戰需要進行搭配,並考慮到飛行作戰中各種因素,如開加力、飛行高度、突防等(這些都會加快油料消耗)因素,所以這個距離沒有固定。

作戰距離是個累計的距離,是指完成作戰任務的一個總距離,任務中可以中途空中加油、臨時降落加油,完成任務後可根據計劃或者實際情況就近降落,不必考慮必須回到起飛機場降落,可長可短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






會飛的笨魚V新聞洞察


以我的理解:戰鬥機的最大航程應該是來回飛2個小半徑加上滯空作戰或空中巡航的航程。假設戰鬥機最大的航程是滿彈滿油從甲地飛往直線距離3千公里外的乙地。作戰半徑則是1千公里至1千2百公里。剩下的1千公里至6百公里則是作戰滯空時間。總不能戰鬥機飛到半徑1千5百公里後再飛回來,沒有滯空時間,談不上制空權的爭奪,戰鬥機失去了意義。

現在的四代至五代戰鬥機都在2,5馬赫至3,5馬赫之間,滿彈滿油的情況下,升空作戰半徑應是最大航程的一小半左右,餘下的航程作為與敵方戰機廝殺的滯空時間,機艙內的監屏儀器會自動顯示數據和油耗狀態,與敵方戰機交戰抓住時機發射攜帶的導彈及航炮彈藥後,後續編隊戰鬥機接替前一波僅留少量彈藥的戰鬥機返航。

現代空戰,以戰鬥機奪取制空權凸現越來越重要,其威力能給敵方的目標以重創。各大國都注重戰鬥機的研發和升級,隱身性能好,航程遠,爬升側翻機動快,攜帶的彈藥多是空軍夢寐一求的空中利器。空戰中誰掌控了制空權,勝利往往傾向強者。



硯田劍影


最大航程是飛機加滿油飛行的最大航程(油箱省油500升),作戰半徑是指加滿油巡航飛行至作戰空域加力作戰5分鐘,飛機可以安全返回基地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