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說說“光有觀點還不夠”

諸君如感興趣,還可以移步我的百家號“咫尺長安”

原創:說說“光有觀點還不夠”

孔子

我們常說光有觀點還不夠,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還要有行動。

不過,有時候可能隱含的是請說出你的道理來。

梁啟超說道理喜歡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後來我們寫白話文的論述性文章也都這樣寫,久而久之似乎成了論述性文章的定規。

心平氣和地講道理,梁先生是這樣做的,我們跟著寫著也就順便去了火氣,樸實而有涵養還有股子知識分子氣,挺好。

魯迅不喜歡這樣。魯迅的雜文自成一派,火氣很大,冷嘲熱諷,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內在邏輯強----只是不太好學。

為什麼不太好學,這裡面的學問太多,需要專門的研究者去說。


原創:說說“光有觀點還不夠”

魯迅

網絡時代,我們現在對文章樣式的束縛少了,當然這不包括各種各式的考場作文。

那麼,怎麼說道理,真的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文無定法,把道理說明白了就好。即使沒有說明白,有人喜歡就好。沒有態度也是一種態度,沒有觀點也沒有關係。

至於要不要把道理說通透,也是要看對象的。孔子和弟子說話從不把話說清楚,只表明態度。除非有愚鈍的弟子聽不明白,再三討教,他才會言簡意賅地解釋一下,注意是言簡意賅。在他眼裡,弟子跟隨了那麼久,這點自覺自悟都沒有,還有什麼資格跟我學----這有點像佛教徒在方丈的禪語中參得禪機自悟的過程。

因為太簡潔,後世很多大師為孔子的話做註釋,便也成了大家。無形中,孔子養活了一堆文化人。


原創:說說“光有觀點還不夠”

孔子

所以,如果你的老師說的話你聽不懂,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不要懷疑你的老師,他就是為你寫本通俗演義,你還是看不懂,這是你的腦回溝的事情。你們都看不懂黑格爾,小小的愛因斯坦看得懂,說明什麼,他的大腦確實不一般。

活在這個世界上,要看到“你我一樣是人”的共性,也要看到“你我顯然不一樣”的共性。

不管怎麼說,我依然認為可以把深奧的道理說透徹明白是一種偉大的能力,而做不到並不值得炫耀。

有些哲學家或理工科的學者做不到這一點,其實是令人遺憾的,當然無損他的學術地位,卻一定有損他的學術傳播。

原創:說說“光有觀點還不夠”

孟子

孟子畢竟是亞聖,說話就講究要說明白。看他的文章,有觀點,還有推論的過程。洋洋灑灑的,排比、對比、類比什麼的,如長江大河奔流而下。如果是人物之間的對話,那麼能耐心聽完的也是很有修養的了。如果是學習他的說理的思想,我覺得不失為好的說理的範本。雖然他的說理也有漏洞,從今天的眼光看。

所以,請說出你的道理來,往往表達的是請寫出你的道理來。

有人抱怨最近大家火氣都很大,有朋友之間因為“是幾小時還是一天換一個口罩”這樣的小事情觀點不一樣,然後就決裂了。

我本來以為這隻會發生在古代。

原創:說說“光有觀點還不夠”

竹林

管寧和華歆割席的事情,就像嵇康和山濤絕交的事情一樣,對經歷過人生風雨的成年人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值得多討論的。現在看來,有些人之所以火氣大了點,關鍵點還是沒有從人的角度看問題。

我們都會說一句:我更愛真理。不過不要忘了,還有“吾愛吾師”。

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不變的,如果有,是時間不夠長。但為什麼人們的感情可以永恆不變,是因為我們是人類,我們可以讓它歷久彌新。

所以,我說----光有觀點還不夠,還要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