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怪獸“貳負”長什麼樣?竟是雙首人面怪物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地理書,書中記載的各種神怪無不形體怪誕,想象力豐富,令人匪夷所思。在這諸多神怪中,就有一個名叫“貳負”的,因為犯了罪,被帝懲罰,把他的兩手和頭髮一塊綁在山樹之上。

他犯了什麼罪呢?《山海經·海內西經》說道:

“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發,系之山木上。”

《山海經》中的怪獸“貳負”長什麼樣?竟是雙首人面怪物

袁珂《山海經校注》中“貳負之臣危”的想象畫

原來,貳負是因為殺了一個名叫“窫窳”的神而被懲罰。

“窫窳”又寫作“猰貐”,不同神話傳說中對於“窫窳”長什麼樣的描述都不同。即便是在同一個《山海經》中,對它的描述也不同。比如,《海內南經》說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其狀如龍首,食人”,而在《海內西經》中又說它“蛇身人面”。另外,也有描述它“類貙,虎爪,食人”。《爾雅》說“貙”,“虎屬,大如狗,文如狸(豹貓)。”所以,按照這個說法,“窫窳”似乎又是虎豹之類的野獸。

《山海經》中的怪獸“貳負”長什麼樣?竟是雙首人面怪物

袁珂《山海經校注》中的“窫窳”形象

同時,窫窳似乎也是上古巫術群體崇拜的一個神。《山海經·海內西經》稱:

“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藥以距之。”

貳負因為殺了窫窳而被黃帝懲罰,可見窫窳的地位在上古神話中是比較高的。

殺窫窳這件事兒並非貳負一個人乾的,他還有一個幫兇,名叫“危”,在有的神話版本中又稱為“危危”。“危”又被稱為“鬼國”。《山海經·海內北經》雲:“貳負神在鬼國東”,既然“危”是“貳負之臣”,則兩者居住之地距離當不太遠,因此,《海內北經》的“鬼國”或許就是“危”。“鬼”與“危”古音相近可通。

正是因為貳負和危關係密切,所以在有的神話版本中,被帝懲罰的並不是貳負,而是“危危”。但不管是誰,貳負與危堪稱難兄難弟。

貳負與危的傳說在《山海經》編纂時代以後仍在流傳。唐人李冗《獨異志》中就記載:“漢宣帝時有人於疏屬山下得二人,俱被桎梏,將至長安,乃變為石。”

其實,這則故事是故弄玄虛,人怎麼會突然“乃變為石”呢?所以,真實情況應是當時人們在疏屬山發掘出了一個石頭雕塑,這個雕塑刻畫的是一對被施加了桎梏處罰的人。

故事記載,漢宣帝和一眾大臣對於這個雕像不明就裡,只覺得很奇怪。還是一位學問淵博的大臣指出,這座雕像正是刻畫的《山海經》裡的“貳負之神”。眾人才恍然大悟。於是掀起了一股讀《山海經》的熱潮。

“貳負”神名字其實也挺形象的。“貳”,就是“二”,因為貳負與危難兄難弟,同時被黃帝懲罰,所以此神的形象是兩人一體的。“負”,背。從字面意思來看,貳負神就是兩個背部連在一起的神靈。或許這就是那個漢朝人在疏屬山下挖出來的石像本來的樣子。

而這個樣子的神靈其實在漢朝壁畫和雕刻中也有體現,只是今人對其含義不明就裡。這就是漢朝壁畫中比較多見的所謂“雙首人面神獸”。

“雙首人面神獸”長這樣:

《山海經》中的怪獸“貳負”長什麼樣?竟是雙首人面怪物

“雙首人面神獸”之一(山東嘉祥紙坊鎮敬老院東漢小祠堂壁畫)

這個神獸有左右兩個頭,分別看向兩方,而且背部連在一起。與“貳負”的名字相當貼切。

再多看幾個例子:

《山海經》中的怪獸“貳負”長什麼樣?竟是雙首人面怪物

“雙首人面神獸”之二(河南南陽十里鋪漢晉之際畫像石墓壁畫)

《山海經》中的怪獸“貳負”長什麼樣?竟是雙首人面怪物

“雙首人面神獸”之三(山東平邑東漢皇聖卿闕畫像)

《山海經》中的怪獸“貳負”長什麼樣?竟是雙首人面怪物

“雙首人面神獸”之四(山東平陰實驗中學東漢早期小祠堂)

以上這些例子的共同特點是,兩首都是人面,朝向不同的方向。所不同的只是他們的腳,有的明顯是馬足,有的則類似虎豹或犬,而第四個則明顯是人腿。說明漢朝人對於“貳負”究竟是人還是獸各有自己的理解。

同時,“貳負”還有另一個名字叫“相顧之屍”。《山海經·海內經》說:

“北海之內,有反縛盜械帶戈常倍之佐,名曰相顧之屍。”

“相顧之屍”也是被反縛的神怪,而且既然是“相顧”,說明其形象也是兩人一體。所以,相顧之屍其實就是貳負的另一個說法。稍有不同的是,“相顧之屍”是兩人回首對視,不像“貳負”是左右兩邊的頭各自看向兩方。

而前述“雙首人面神獸”構圖中也有少數作兩人“相顧”之狀的。比如:

《山海經》中的怪獸“貳負”長什麼樣?竟是雙首人面怪物

“雙首人面神獸”之五(山東濟寧城南張東漢晚期墓石柱畫像)

此圖中左右兩人背部相連,回首相望。只是中間多了一位神,具體含義不明。

由於漢朝距離《山海經》的編纂時期還不算太遙遠,因此,漢壁畫中的一些神怪刻畫能夠為我們理解《山海經》中那些怪誕的神提供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