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爱《小猪佩奇》,但谁能看懂猪爸爸猪妈妈的教育理念?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都会定时发送自闭症的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关怀来自星星的孩子~伴他们成长唷~


每个孩子都爱《小猪佩奇》,但谁能看懂猪爸爸猪妈妈的教育理念?

每个孩子都爱《小猪佩奇》,但谁能看懂猪爸爸猪妈妈的教育理念?

每个孩子都喜欢《小猪佩奇》。

这部豆瓣评分9.5,超过了90%动画片的作品是由英国人阿斯特利·贝加·戴维斯(Astley Baker Davis)创作的,每集长度约5分钟,故事围绕一只名叫佩奇的女孩小猪以及她的家庭和朋友展开。


这只粉红色的小猪,在2016财年为其所属公司带来了11亿美元的零售额。

有我们家长的贡献才有这11亿美元呀!不过,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其实也想不太明白这一家子小猪,每集5分钟的配备,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呢?


佩奇提供了一种最让人认同的家庭生活


每个孩子都爱《小猪佩奇》,但谁能看懂猪爸爸猪妈妈的教育理念?


有人这样评价这部动画片:《小猪佩奇》提供了一种最让人认同的家庭生活。小猪佩奇的家庭生活:妈妈温和而且对孩子们包容、爸爸充满活力带着孩子们探索世界,父母之间很相爱。


猪妈妈总给孩子们准备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孩子们犯了错也能够平静地耐心地沟通,而不是发火生气。在育儿这件事上,她也很能坚持原则,比如小猪佩奇和乔治永远在晚上7点上床睡觉。


而猪爸爸也很愿意为这些原则去执行,充分地参加到家庭的活动中。猪爸爸会帮助乔治找恐龙,会教小猪佩奇滑冰,还会带领孩子们踩泥坑。他在家庭活动里面的参与,让孩子们获得探索的乐趣,尝试的勇气和享受的热情。


在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理论中,孩子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天然的巨大影响力。妈妈的情绪稳定,孩子就会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爸爸与孩子一起活动,孩子会学会勇气、力量以及安全感。如果在过程中,父母的引导更有技巧,比如猪爸爸总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失败了再来一次,比如猪妈妈总是与人友善包容,常引导孩子们大方与他人交谈。


猪爸爸和猪妈妈给了孩子们最好的榜样。三流父母做保姆,一流父母做榜样,便是如此。


猪妈妈最擅长换位思考


每个孩子都爱《小猪佩奇》,但谁能看懂猪爸爸猪妈妈的教育理念?


猪妈妈很少生气,就算不高兴也只是一小会儿,甚至从来不大声讲话,永远和颜悦色,不慌不忙。佩奇喜欢在泥坑里跳来跳去,把浑身都弄脏了,猪妈妈会说“只是些泥而已”;佩奇无意中犯了错误,她也只是说:“佩奇,你可以……”


因为从来不大骂、责罚孩子,所以猪妈妈稍微严肃一点,就总能让佩奇认错。

这样的方式,有心理学概念里的共情—妈妈设身处地去了解孩子的当下,体会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情绪,从而去理解孩子的问题行为;也有行为矫正理论里的积极行为支持(PBS)—与其责骂体罚错误的行为,不如告诉孩子更好更合适的方式,帮助孩子用好的行为替代坏的行为,并且系统性地去调整避免诱发孩子问题行为的刺激。


这是猪妈妈最擅长的方式。这个方法在1990年为了特殊儿童而创建,至今已经扩展了理论视角,还综合了不同学科的方法,在家庭、学校和社区情境中均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它适合于普通儿童,被称为“正面管教”理论,它又合适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因为它以最温和的方式让良好的行为替代了不恰当的问题,并且改变了整个系统,避免了孩子再出现问题行为的刺激。


比如经典的跳泥坑,佩奇告诉妈妈说想跳泥坑,如果是我们家长,可能早就说“不”了。可猪妈妈没有阻止,但是她语气很坚定地提醒佩奇,可以在泥坑里跳,但必须穿上靴子才行,而且跳泥坑要挑时间,在不合适跳泥坑的时候猪妈妈会机智地把孩子引开,不让他看到泥坑。这便是把一个可能变成不良行为的状况转化为了日常某一个奖赏的情节,既满足了孩子的需要,又扼止了可能诱发的问题。


在贯穿猪小妹和猪小弟的成长中,及时的可替代的积极行为远比责备、责骂更能起到塑造良好行为的作用。也变成了一家子总是其乐融融的主要原因—父母不上火,孩子不委屈,行为没问题。


这部优秀的动画片而言,对我们星孩家庭来说,可借鉴的经验有很多——


一、巧妙引导孩子模仿


每个孩子都爱《小猪佩奇》,但谁能看懂猪爸爸猪妈妈的教育理念?


实际上《小猪佩奇》也曾因为孩子模仿的天性遭到了家长们的抵制。因为家里的宝宝深深沉迷于小猪佩奇中,成天喜欢学佩奇和乔治跳床、跳沙发、跳泥坑、跳水坑,还天天学猪叫,叫了一年多......更别提宝宝睡前必须看,白天也要看,晚上也要看,吃饭也要看……


每个孩子都爱《小猪佩奇》,但谁能看懂猪爸爸猪妈妈的教育理念?

但这,其实是因为引导孩子的方向不对。


依照孩子发展阶段来说,「模仿」的发展顺序为:动作模仿、听照指令、配对、模仿玩具玩法、团体模仿学习等,所以,我们家长在陪伴孩子看《小猪佩奇》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来增进孩子的模仿技能:


1、避免踩泥坑这种可能会带来不良榜样的集数,在播放动画片之前事先做好筛选。

2、在孩子观看《小猪佩奇》时,找出他喜欢的活动或东西,练习「动作模仿」,也可以从简单直观的蹦蹦跳跳开始。

3、在日常自然情境中,引导孩子进行「听从命令吩咐行事」的练习。比如,小猪佩奇跳一跳,宝贝跟着跳一跳。

4、将「听从指令」的练习引导至「配对概念与动作」或者「模仿玩具玩法或者乐器玩法」的练习,找出孩子喜欢的活动或游戏。比如学着猪爸爸玩打击乐器,家长可以放着音乐,将脸盆倒扣,让孩子拿着筷子随着节奏敲击。


二、提供行为的另一种可能性


每个孩子都爱《小猪佩奇》,但谁能看懂猪爸爸猪妈妈的教育理念?


猪妈妈和猪爸爸从来不会对小猪们的犯熊行为大加斥责,而是温和地给予另外的建议,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提供给孩子们更好的行为选择:


1、孩子做出问题行为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愉快的感官体验,为了逃避过于困难/简单的任务,还是为了吸引到家长的关注?

2、为了相同的目标,孩子还能有其他的行为来实现吗?

3、孩子原本的行为问题跟新的良好行为两者可以共存吗?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孩子学着小猪们不停地在床上跳,还发出兴奋的尖叫。此时我们分析出孩子其实是因为获得了愉快的感官体验,因为在床上蹦跳提供给前庭系统很大的刺激,这样的刺激又能够帮助孩子平衡感的发展。因此,其实在床上蹦跳的结果并不是不好,只是地点和时间出现了问题。


那为了满足孩子这个目的,孩子还有其他的行为可以获得这个刺激吗?有的,孩子可以在专用蹦床上跳跃,或者荡秋千等,刺激孩子的前庭觉。


那么将孩子带到蹦床上跳或者去荡秋千的时候,孩子还能同时在床上蹦跳吗?不行。所以新的良好的行为与旧的不良行为是不能同时发生的。


因此,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行为选择,他既可以享受到乐趣,又不会因此引起父母的责骂。


三、调整引发孩子问题行为的刺激


每个孩子都爱《小猪佩奇》,但谁能看懂猪爸爸猪妈妈的教育理念?

很多时候,我们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其实都是因为环境里面存在诱发的刺激。比如家长们反馈的孩子跳泥坑的事情,实际上是孩子看到了泥坑,联想到了自己看过的画面,所以特别想要尝试。如果没有泥坑的刺激,孩子会十分执着要跳吗?他们分分钟就被其他事情引开了注意力。


所以,我们为了孩子的问题行为而去调整环境刺激时,就是要找出对孩子来说信号最强的刺激,那么将这个刺激抹去时就可以间接地调整孩子的问题行为。


比如,孩子特别容易在做桌面训练时看放在教室一角的滑板车,然后常常跑离座位去对着滑板车摸摸碰碰,甚至就骑了起来。那么此时,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个强力的刺激从环境中拿走,那么孩子少了这样的刺激分散注意力,便能更久地坐在位置上。


一部《小猪佩奇》并不仅仅是几只长得像吹风机的小猪上演的搞笑剧,其实是一个家庭有效运作时候的榜样。如果你没有带着孩子看过,是时候尝试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