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東坡肘子鍋包肉,糖醋小排獅子頭,中國人對豬肉的熱愛是舉世聞名的。

美國農業部統計,2018年全球豬肉產量約為1.13億噸。其中,中國就佔了全球豬肉產量的48%,是全球產豬量最高的國家。歐盟和美國豬肉緊隨其後,在全球總產量中所佔的比重分別為21.3%、10.6%。

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但是就在最近,中國吃貨們紛紛感嘆:“豬肉吃不起了!”

根據財新網公佈的數據,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平均零售價格為32.44元/公斤,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在古代,豬肉的地位卻與現在有著天壤之別,就比如蘇東坡的東坡肉,都是因為豬肉便宜卻沒人吃,自己買回來研究出來的。

那麼在古代,豬肉到底是什麼樣的地位呢?

01

豬肉“黑歷史”

在距今已經七千年之久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陶豬”,證明了早在炎黃五帝時期甚至更早的年代,中國人就已經將野豬馴化成家豬了,開始了漫長的吃豬肉的歷史。

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先秦時期的豬肉已經開始常見,秦漢時期食用豬肉還達到一個高峰。但相比牛、羊來說,在古代豬肉長期以來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食物。

《禮記》:“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可見豬肉地位在牛羊之後。

《楚辭》的“大招”和“招魂”篇裡提到的食物有牛、甲魚、羔羊、鵝、雞、鵪鶉、狗肉,但卻絲毫不提豬。

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羊肉始終佔據主流。

在唐朝親王食材的供應為:“每月給羊二十口;豬肉六十斤;魚二十頭。”可見羊肉比重之大。唐朝著名的燒尾宴上牛羊魚鮮俱全,甚至還有鵪鶉青蛙,就是沒有豬。

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宋朝吃羊是從皇家流行開來的習俗,宋真宗時御廚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時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朝減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時雖然引進豬肉消費,但御廚一年消耗“羊肉43萬4463斤4兩”,而豬肉只用掉“4131斤”,還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頭。

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也正是皇室的這種作風,導致吃羊在宋朝成為潮流的象徵,有不少人為了追趕潮流,每日省吃儉用,節省下來買羊肉吃。

在歷史上,豬肉一直都飽受偏見,《本草綱目》:“豕食不潔,故謂之豕。坎為豕,水畜而性趨下喜穢也。”不僅嘲諷豬肉髒,還要控訴吃豬肉會生病!總之,誰吃誰掉檔次


02

豬肉逆襲

豬肉如今能逆襲上位,不得不感謝它的伯樂——蘇東坡先生

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在以吃羊肉為尊貴的宋代,愛吃豬肉,公然宣揚自己這個喜好的士大夫,且掙脫君子遠庖廚的束縛,寫詩教人如何做豬肉的士大夫,大概只有蘇軾。

他曾特意為豬肉寫下《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辰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不僅誇豬肉好吃,還要指導你們怎麼做,使豬肉的食用深入人心,直到今日,“東坡肉”“東坡肘子”等打著蘇東坡旗號的菜品,依然遵循此法,大受食客歡迎。

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豬肉真正開始翻身做主人的時代在明朝。

照理說,明朝皇帝姓“朱”,吃豬肉就成了吃“朱肉”,這不形同造反犯上,誰還敢吃呢?

事實也是如此,明武宗朱厚照曾下達了《禁豬令》,這是歷史上唯一一道專門為豬下達的聖旨,這道聖旨禁止養豬更禁止殺豬,違旨者充軍發配。

不過,這道《禁豬令》只堅持了幾個月便撤銷了。畢竟,豬肉好吃又便宜,皇帝也擋不住豬肉的美味和老百姓的認可。

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到了遊牧民族滿人所建的清朝,對豬肉格外看重,其中一個很主要原因是滿族十分崇尚豬肉。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都愛吃豬肉,史載乾隆皇帝的一場御宴中就有“豬肉65斤、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大小豬腸各3根”。

豬肉終於歷經幾千年後,成功逆轉為飯桌肉類之王。

03

豬肉價格戰

漢朝時,豬肉雖然低賤,但價格卻也不便宜。西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記載“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即買一頭豬肉的價錢相當於中等年景一畝地的年收入。這個價格也怪不得沒人吃豬肉了。

宋代雖然人人追求羊肉,但豬肉確實實打實的是平民百姓的主要肉食,原因就是它便宜!

宋代豬肉到底便宜到什麼程度?

據記載,北宋淳化年間,京城一個叫牟暉的人丟了一頭豬,朝廷賠償他1000文錢。而當時一匹馬值25至50貫,也就是說,一匹馬可以換25至50頭豬肉。

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隨著豬肉稱霸中國人的餐桌,它的身價也水漲船高。明清時期的記載都表明,中國各地豬肉的價格甚至還超過牛羊肉,與一千年前宋代時低廉的形象迥然不同。

清朝,以康熙四十年為例。一斤豬肉要價0.08兩(2.88克)。按現在的白銀牌價換算,豬肉是21元一斤。看來不光我們現代人覺得貴,清朝人也覺得貴。

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建國後,豬肉也是很金貴的東西,普通人家一般只在家裡祭祖或者款待客人時才有豬肉吃。

到了90年代,人們終於可以吃上豬肉了。當時人們收入逐步上升,豬肉價格一直穩定在3-5元,基本有工作就能吃上豬肉。

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2010年,隨著物價上漲,豬肉突破了10元的大關,曾經低廉的豬肉一去不復返,但總體來說,還是相對合理,畢竟比起今天37每公斤的價格這都不算什麼了。

還沒實現“車釐子自由”,吃豬肉都成了輕奢主義了。


豬肉上位史:今天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