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如何轉型?工程進度款付超了,是財務的責任嗎?

財務如何轉型?工程進度款付超了,是財務的責任嗎?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技術正在推動各行各業的傳統模式不斷變革,企業經歷著傳統行業變革帶來的便利和影響,財務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如何進行轉型才能更好地服務於企業?

前面的文章已經介紹過,財務轉型的方向

財務轉型的方向

財務在做好核算工作的基礎上有兩個方面需要延伸功能:

往業務前端延伸,對業務的反應和監督

往決策斷端延伸,做好對決策的服務與支持。

其中財務轉型往決策端延伸的介紹請點擊文章

這篇文章介紹財務如何往業務端延伸,做好對業務的反應和監督。

財務如何轉型?工程進度款付超了,是財務的責任嗎?

什麼叫做往業務端延伸?

大致包括:負責設計數據結構和分析數據,做好決策者與信息系統之間的翻譯工作,參與制定決策備選方案,為管理決策提供輔助支持。

在業務前端設計流程、收集數據

比如有一家民營企業是做系統集成的,在準備上市的過程中IPO被否,被否的原因有好幾個,其中原因之一是有一部分記賬憑證後面沒有原始憑證。

因為這個企業的管理在北京,代理工廠在深圳,而他的業務在全國各地給客戶做系統集成。

業務人員在安徽的現場,從深圳的工廠發配件在安徽做系統集成,然後他去了成都,南京等全國各地的幾家業務單位,等回到北京總部的時候,已經是幾個月以後的事情了,而他所做的業務涉及到的材料出庫單有的在深圳倉庫,有的可能已經快遞在路上但是丟失。

這種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和大型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不在一個級別上,這種情況在現實中是普遍存在的。

業務人員把發票弄丟的結果是,財務人員拿不到發票,或者即使拿到發票也是九個月以後的事情了。

這時財務如果等到出庫票據到達財務再進行成本核算的時候,完全與真實情況脫節。

因此財務總監決定讓會計寫一個情況說明,來證明此合同的原材料已經出庫,以此來進行存貨出庫和成本結轉的賬務處理。

這就是需要探討的一個問題:材料已經出庫了或者在業務現場已經消耗了,但是原始憑證出庫單並沒有流轉到財務,這件事情對於會計來說有沒有責任?

很多圈內的同行都認為沒責任,因為大部分人認為,會計的任務是坐在辦公室裡等著收憑證,業務人員的憑證沒有給財務,難道埋怨財務部門嗎?

如果沒有數據共享系統,就像前面例子的業務員,帶著發票跑或者發票一直在路上,這種情況下確實是財務解決不了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現在數據化、智能化財務的面前已經不是問題,票據到達財務已經不需要人來操作,財務會計需要關注的是財務和業務在核算環節的接口,財務要設計業務端的原始憑證產生傳遞的過程並監督過程的運行

但如果業務做完原始單據不錄入系統,也是系統解決不了的問題,因此就需要財務對業務前端做合理的流程設計及相應的績效獎懲機制規範行為。

財務如何轉型?工程進度款付超了,是財務的責任嗎?

在業務前端梳理流程、發現風險

如果單位有工程項目的,應該會有這種經歷,財務付工程款有時會把工程款付超進度。比如100萬的工程進度款付了90萬,但是工程完工後第三方造價結算審計85萬,進度款付超了,大家思考一下財務有沒有責任?

經常聽見財務部門說,我們財務付的每一筆款項都是業務提供的票據,領導經過審批,最後錢付超了跟財務有什麼關係?

其實這個世界沒有通過推卸責任能讓自己的職業更有未來,但從上面的例子來說,財務雖然根據票據根據領導的審批來付款沒有毛病,但是就整個業務流程來說是有問題的。

現存的整個業務流程存在把款付超的風險,但是財務沒有識別這種風險,也沒有通過制度來管控這個風險,導致這個風險造成了企業的損失。

很顯然財務需要轉變觀念延伸到業務的前端,在業務前端我們通過梳理業務流程、業務模式來分析風險的關鍵點,並且用制度加以控制。

比如前例中財務可以制定工程付款財務制度,在造價結算之前,工程進度款付款至70%,設備材料安裝付款至80%,如果把這樣的制度嵌入系統內,讓系統自動識別控制將會更有效果。如果單位的財務智能化還未達到系統自動識別,財務人員也需要用自身的職業判斷去識別風險,給管理者去提醒或提示風險的存在。

這就是財務沿著業務前端往前走,應該做好對業務的支持和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