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一帆悬 ——天津滨海新区印象

乘坐高铁出北京南行,约一个小时的功夫,就到了天津市滨海新区。

倒退40多年,做梦也想不到这里会矗立起一座现代化的繁华新城。

上世纪70年代,我就知道天津的东部有叫塘沽、汉沽、新港的地方,也就是滨海新区的一部分前身。因为我们那个小村里,有位我叫张荣叔的长辈,常年在塘沽那一带晒盐。他中等偏上的个子,脸膛黑里透红,一笑便露出焦黄的一排牙齿。每次回老家,他总是穿着现在只有下雨天才穿的黑长筒胶鞋,见了人就嘿嘿地笑着。

有一年,正上初中一年级的我从老家随探亲休假的张荣叔,到天津市区的姨姥姥家串亲,几经辗转先到了张荣叔在塘沽晒盐的地方。那真是一片不毛之地啊!放眼望去,盐滩枕河临海,坑塘洼淀密布,隐约看到远处有星星点点的百姓在张网捕鱼,近处是张荣叔的同事们在置灶熬盐,一个个穿着蓝色劳动服,头蒙得严严实实,身上沾满泥水。西北风吹来一阵沙尘,贝壳堤上的芦苇摇曳着发出呜呜的响声,风经过盐碱滩时,卷起一团团白毛,吹得人睁不开眼睛。

听张荣叔说,追根溯源,天津是靠着海盐与漕运,从沼泽与荒滩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整个城市的演变,无不带着浓浓的海盐白晶卤气,打着河海之间点点飘忽梦幻般漕运白帆的烙印。6000多年以前,汉沽塘沽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随着冰川变化,这一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陆进海退。经历了海浪筑堤、河流造陆的过程。直到后来的宋金时代,由海变陆的演进过程才完成,形成了滩涂低平、盐碱荒芜的水乡泽国地貌。

晒盐工人的生活极苦。常年住在用砂石泥土和芦苇草垒的房子里,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就连张荣叔他们盐场的领导们也没有多好的待遇,那时去政府部门开会,没有什么像样的交通工具,都是骑着小毛驴儿去。尽管在那样简陋的环境下工作,体力劳动强度颇大,收入也很微薄,但张荣叔在我们那个村子里,也属于在外边工作的有头有脸的人物。

而今天,当我置身滨海新区鳞次栉比的城市楼群,眼望着一条条宽阔整齐的海滨大道,直通宏伟阔大繁忙的天津港,感受到浓浓的现代城市气息时,去哪里寻找当年盐碱滩的影子呢?相信即使当年的老塘沽张荣叔还活着,再回到故地也会懵头转向的。因为,作为滨海新区功能区之一的天津经开区,其比肩楼宇林立厂房繁花碧草底下覆盖的,就是原来地处塘沽长芦盐场三分场三十三平方公里的盐碱滩涂。

(据滨海新区的朋友介绍,天津滨海的盐业,早已不是原始意义上的晒盐制盐了,而是形成了由58家企业组成的大型现代化盐业物流集团。地处汉沽街的滨海新区众星工业盐销售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就涉及工业盐、饲料添加剂销售,食用盐加工、包装、销售,洗浴盐、预包装食品销售,对外贸易经营,饲料科技研发,饲料添加剂加工等业务,年创利润数千万元。)

城因港而立,港因城而兴。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天津港,也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决策者站在未来看现在,着眼聚焦海滨城市、港口城市和产业城市的特点,科学谋划布局,突出绿色发展、聚集发展、向海发展的理念,做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滨海特色。经过不懈努力,滨海新区进一步提升了港口功能,完善港口配套产业,优化通关环境,提升开放程度,以共荣共赢的港口经济发展新态势,实现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这次滨海之行,我们参观了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这是天津为解决发展空间,超前谋划,利用航道疏浚出的淤泥填海造陆,不仅解决了自身发展需要的空间载体问题,也为城市留下了更多的土地资源。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区于天津港的东北部拔“海”而起,上演了现代版的“精卫填海”。据说要建成这样的港区,累计需要吹填泥方近3亿立方米。如果将这些泥方筑成一道1米高、一米宽的堤坝,全长约30万公里,能环绕地球赤道近8圈。他们还全力打造“智慧港口”,使港口成为带动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现在,天津港建成了全球第一家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全部单元3D实时全景显示的码头,也是全球首家通过技术改造进行全堆场轨道桥自动化升级的集装箱码头。如今的天津港,年货物吞吐量已超过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600万标准箱大关,连续多年名列全球港口排名前10位。正是看中了天津港的对外优势,空客A320等世界500强、高带动力项目和中关村科技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项目最终落户滨海新区,为区域发展带来了强劲活力与商机。随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我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设立,港口功能得到极大延伸,也为滨海新区的城市发展带来更美好的前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滨海新区注重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致力于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潜心攻坚渤海综合治理,强力推进生态保护新区,妙笔绘制绿色发展新篇章。昔日荒凉的盐碱滩完全改变了模样。蓝天、碧水、绿树的规划一步步变为现实。从城区到郊野、海岸,从道路绿化到市民公园,从小巧精致的街心公园到规模宏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滨海新区的绿化建设已经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格局。潺潺流水、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怪石点缀的不同景观随处可见,实现了三季看花、四季常绿的目标。在走生态文明之路的过程中,滨海新区全力推动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重点攻坚渤海综合治理,既注重眼前,又着眼长远;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既建设城区园林景观,又注意为城市发展留白、留绿、留朴。综合防治、精准施策,确保生态工程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在天津市区和滨海新区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般的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处于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区对接的最前沿,也是从市区和机场进入新区的绿色长廊的主通道,打造了包含七彩花田、湿地水系等特色景观在内的独特生态环境。夏日里,一片片向日葵绚烂开放,在阳光照耀下明媚动人;一排排绿树像港区卫士,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活力。

而在不远处,官港森林公园湖在林中,烟波浩渺,水天相接,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蓟运河营城段芦苇湿地、黄港一库和二库、北塘水库等湿地,都是滨海新区的生态宝地。每年秋天,有10多万只鹳类、鹭类、雁鸭类鸟儿南迁途中,来这里休养生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的理念在这里有了生动、成功的实践。

我在滨海新区一条主街道的宣传栏前,遇到一位中年女摄影爱好者,她正在把自己近年拍摄的滨海新区东疆港区、生态谷、故道河、惠风溪等风景图片,张贴到宣传橱窗里,从她自信而又幸福的脸庞上,能够读到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镜头里,有繁忙的港口码头,有辽阔静谧的湿地,有弯曲环绕的河流,有郁葱茂盛的丛林,有翩翩飞翔的各种鸟儿……眼前的景色,与数十年前这里一片荒芜萧疏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照。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把盐碱荒滩变成绿色宜居新城的奇迹。

在滨海新区,我第一次走近了大型邮轮。一艘艘豪华别致的邮轮,如同一座座漂浮在浩瀚大海上的美丽宫殿。据介绍,天津邮轮母港,可满足目前世界上最大邮轮靠泊,是当下亚洲规模最大、设计等级最高的邮轮母港。美国皇家加勒比、意大利歌诗达邮轮、海航邮轮、公主邮轮、渤海邮轮公司相继开辟了以日韩为主,时间为5-10天的母港运营航线。众多国际知名邮轮公司也相继开通了访问港航线,成为国际各大邮轮公司辟建亚洲航线的重点港口之一。海上航行的乐趣很多,可以与海鸥对话,和浪花交流,还可以游泳、跳舞、健身,打高尔夫球,上面还设有免税商店、各色餐厅、艺术画廊等。真想有机会,乘坐上豪华邮轮,到远海异国潇洒走一回。

从邮轮母港出来,我还游览了国家海洋博物馆。这是一座占地15万平方米、场馆总面积8万平方米,集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于一体的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馆内藏有复原后的“宋元福船”,陈列着令人叹为观止的长达9.4米的鲸鲨、7.8米的白鲸等珍稀海洋动物的标本。博物馆主体3层,局部4层,共设6大展区、15个展厅,包括海洋人文展区、海洋自然展区、海洋互动展区、海洋科普展区、海洋生态展区、海洋活体展区和高端合作展区等。博物馆极具知识性、趣味性,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互动性强,让人流连忘返。

随着经济崛起和城市发展,滨海新区文化旅游业日渐兴盛。他们提出的目标是:深耕京津冀,拓展环渤海、辐射三北地区,整合旅游资源,突出海洋特色,规划精品路线,建设亲海旅游岸线和生活岸线,塑造滨海旅游新名片,努力将滨海新区打造成时尚休闲的“海洋都市旅游目的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天津滨海新区恰似一艘正扬帆远航的巨舰,劈波斩浪,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潮中。

2020年春节于北京

责编:丽英(电话:010—65420087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