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你知道為何要吃餃子嗎?

冬至,你吃餃子嗎?

冬至到,你知道為何要吃餃子嗎?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你知道冬至是為了紀念誰嗎?

冬至到,你知道為何要吃餃子嗎?

每年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冬至為何吃餃子呢?

冬至到,你知道為何要吃餃子嗎?

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冬至到,你知道為何要吃餃子嗎?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吃餃子的好處

從烹飪科學的角度看,烹煮餃子以水(汽)為介質的烹飪方式,溫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消毒殺菌,避免了燒烤炸條件下生成強致癌物,保證了食物安全。而且,食物的營養成分在烹煮過程中也不至於因過氧化或水解而損失。

冬至到,你知道為何要吃餃子嗎?


從膳食結構角度看,餃子的餡料都包在麵皮中,可以做到穀類與蘋果、肉類的適宜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營養豐富並酸鹼平衡,膳食寶塔形結構。

從營養角度看,餃子以水(汽)為傳熱介質經烹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澱粉類多糖充分裂解,利於人體吸收。

蒸、煮、煎、炸,帶餡食品的烹調方式有很多,哪種方式最為健康?

1、“蒸”是最好的,相對於煎炸,不含過多的油脂,沸點低,營養物質可以較多地保留。蒸汽的穿透力強,食物熟得快,也減少營養流失。

2、“煮”的食品會有大部分的水溶性維生素溶解到水中,如果不喝湯的話,營養素就白白流失了。民間自古有“喝了餃子湯,勝似開藥方”的說法,不僅能補充流失的營養素,也有“原湯化原食”的功效。

3、“水煎”的方式要比油煎更為健康,如水煎包,鍋貼等食品。放少量油把原料烤熱,然後放入水,利用蒸汽把原料蒸熟,水分蒸發後,少許油留在底部,把原料底部煎脆,用油量比油煎少很多。

最後,祝大家冬至“餃”上好運,“至”樂無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