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一個家庭,應該是夫妻一起承擔所有事,才能讓這個家庭和諧美滿。請各位爸爸們多多參與家務和教育孩子,給妻子分擔一些勞累,也給孩子帶來一些美好的陪伴。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看到朋友圈一個媽媽的動態:看起來是個有趣的事,但背後的心酸估計只有當媽的才能懂了。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大概很多男人有時候都會納悶,談戀愛的時候溫溫柔柔的老婆,怎麼結完婚生完孩子,咋就那麼難伺候?分分鐘脾氣就爆發?

納悶啥呢?還不是因為老公不得力?

如何讓一個少女變成一個暴躁的婦女?嫁個不管事的老公,生個不省心的孩子。

前段時間《都挺好》蠻火的,看到各個平臺都在寫蘇媽媽怎麼怎麼強勢,兒女尚如此,對老公也是如此。

一開始嘛,我也覺得是蘇媽媽太強勢了,後來看到蘇爸爸在老婆走後做的一系列事(把兒子都快弄得離婚了),才覺得,碰上這樣一個老公,女人不強勢不行啊!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家庭一有分歧,他就裝傻充愣

連他二兒子也說,“媽在的時候這個家多好呀~”

撇去“重男輕女”不說,蘇家確實是蘇媽媽一個人在操勞著。

如果可以選擇,蘇媽媽不想找個靠譜的男人什麼都不用操心地過完一生嗎?

當然想,可現實擺在面前,都是被逼出來的啊~

而這是中國家庭大多數的現狀,媽媽強勢的背後,往往是一個爸爸的缺失。

武志紅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過,有問題的家庭結構,常可歸到一種模式上:一個焦慮的母親,一個缺席的父親,和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一個時不時暴躁的母親,孩子不省心是一個原因,最大的原因是缺席的父親。

1

媽媽的形象,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易怒”的代言?

記得去年的時候,朱丹在微博上發飆,起因是動畫片描述的媽媽形象讓她生氣。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看到她這麼一說,我回想了一下,還真是。

比如我家寶以前很喜歡看的《大耳朵圖圖》,媽媽就時不時發火: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簡直家常便飯有沒有?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蠟筆小新》媽媽發火直接一個暴力~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因為成績不滿有意見的,總是媽媽~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雖說創作來源於生活,但這生活帶來的赤裸裸的真相,真是令為孃的心酸~

媽媽們為什麼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脾氣?歸根結底,就是一個人承擔太多,沒有人分擔。

當你生活的重心完全圍繞孩子和家庭,遇到事情沒有人商量只能自己做, 一天24小時幾乎沒有自己的自由,那種煩躁,鬱悶,只需要一句事不關己的風涼話就能點燃。

2

前段時間,小語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揚州主婦1元包郵甩賣老公”

只見在某二手物品轉賣APP上,突然出現了一張活人照片,下面標價一元,商品描述是“老公一元清倉甩賣,會賺錢,不著家!”

居然會有人低價賤賣老公!真是天下奇聞,這年頭買賣人口可是違法的!

可是等深入瞭解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這位主婦只是為了和自己的丈夫賭氣,只因“不堪忍受喪偶式婚姻”!瞧瞧這暴脾氣!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揚州這位主婦說自己常年一個人帶孩子、做家務,不堪忍受,最近看電視劇,劇裡女主和她有同樣的遭遇,也是“喪偶式婚姻”,於是入戲太深,氣不過才做了如此舉動。

這個新聞引發熱議,有對此表示理解的,也有指責這位女士過於衝動的。

"至於嗎?不就是老公沒管孩子嗎?至於這麼暴躁直接把老公甩賣掉嗎?”

暴躁?這句評論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請問在指責家庭主婦過於暴躁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她為什麼會這麼暴躁?

那是因為每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缺席的爸爸!

3

張娜拉曾經拍過一部電視劇,叫《媽媽的日常》。

主要講的就是媽媽獨自一人帶孩子的日常,每天兵荒馬亂,處於崩潰邊緣是常事,而她在手忙腳亂照顧孩子時,想給老公打個電話,老公卻在ktv歡聲笑語,應顧不暇。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沒辦法的她,只能化身成一個有三頭六臂的超人。

而現實生活中的媽媽,每天都是超人。

早上要叫孩子起床、給孩子做早飯、送孩子上學、自己再飛奔著去上班、下班後還要接孩子回家,急急忙忙的買菜做飯,吃完飯輔導孩子寫作業,督促孩子早睡,週末還要給孩子洗衣服,直到精疲力盡。

只怕是三頭六臂都不夠,每天的時間恨不得48個小時。

而爸爸呢,多數在一旁翹著二郎腿玩手機。

相信看了的母親,都會感同身受。

也許很多人會說,爸爸也是在為生活打拼,如果不賺錢,誰來養這個家?

可現實是,現在的女性不僅要帶孩子,還要出去工作,不然會被嫌棄不獨立、沒有經濟來源。女性好像天生被賦予了生孩子、養孩子的責任,而父親則可以撒手不管。

父親工作不帶孩子會被辯解:是為了賺錢、為了生活。

而母親工作不帶孩子就會被指責:沒有起到母親的責任,不配做媽媽!

為什麼社會環境對媽媽這麼苛刻,卻沒有人來問一句:爸爸在哪兒?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每一個情緒崩潰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喪偶式婚姻”

希望看了這篇文章的爸爸們,能多替媽媽們想想。

有爸爸媽媽,才是完整的家。

相信沒有哪個男性願意被打上“缺席的父親”、“死去的丈夫”這樣的雙重標籤。

當你們指責為什麼結婚前溫柔如水的妻子,在結了婚後就脾氣越發暴躁的時候,想想自己有沒有盡到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只有當父愛不再缺席、對妻子的關愛不再缺席時,你的老婆可能才會變成結婚前那個天真爛漫的女孩子,而不是你眼裡日日抱怨的“黃臉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