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超好用的营销需求,不了解一下?

我们都知道,营销是基于需求的。如果市场上没有需求,那么营销时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消费者也是不会买单的。

所以,找需求,是战略端需要考虑的大问题。是重中之重。

找到了需求,我们再通过营销的手段,让产品跟用户产生关联。最后通过文案,激发并唤醒痛点。产生购买的行为。

关于战略、营销和文案

四种超好用的营销需求,不了解一下?

战略就是找到哪里有机会(需求)。

领兵打仗的战略:如何发现敌人的薄弱环节,并且选择在哪个地方交战。

比如你是骑兵,你需要选择在平原地区交战。

战略就是发现需求,发现机会。

机会是什么?

机会是那些本来用户就很想做,但是缺了点什么的事情。

数码相机刚推出时,是主打更好的帮你整理家庭的相片,储存软件。

但是根本推不动。因为这个需求虽然存在,但是在市场上没有机会。

因为这个不是我们在胶卷时代本来就想做的事情。

你必须去帮消费者完成一个,她本身就想做的事情。

后来需求改的是,如果拍的不对,那就再拍一遍。

胶卷时代,拍完后用户根本不知道拍的好不好,要等几天以后,洗出来,才知道拍得怎么样。这个过程就很麻烦,用户很有痛点。

所以,拍的不对,再拍一遍,是巨大的市场需求。

你看,产品仍然是这个产品,但是,你主打的需求不一样,会起到翻天覆地的差别。

发现需求后,再下来怎么走呢?

接下来就到了营销工作部分。

营销:跟用户建立关联。

营销环节,在于把你找到的需求,跟用户建立关系。

用户关心自己,但是不关心你。每个人都是自我中心的。

所以做营销的时候,要想办法采取用户视角。

通过用户视角,发现一个目标,然后设定你的营销目标。

文案:最终激发并唤醒痛点。

那么,首先要解决的,是战略端的问题。就是,用户到底有什么需求?我们的产品,需要满足什么市场上未被满足的需求呢?

我们来看看四种超好用的营销需求。

四种最常见的营销需求

李叫兽在他的科学营销课程中,给了十种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需求的列表。

我先列出四种非常常见的需求:

1.低价需求。

如果市场上某些消费者很渴望完成某个任务,但因为花费巨大,他们不得不放弃或者买个不给力的替代品。

这时,他们就渴望更低价又好用的解决方案。

比如5年前,小米切入智能机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削减市场费用,一年只研发两款机型,利用口碑营销,最终依靠高性价比的手机成功占据市场前三的份额。

为什么当年小米能够依靠性价比杀入智能手机市场呢?

实际上,在5年前,大多数消费者都想要拥有一台高性能手机,但市面上的主流智能机普遍定价3000多元。

很多购买预算不够的人,只能买玩不了大型手游的普通货 。

这时,小米通过推出低价高性能的手机,就抓住了低价机会。

再比如唯品会当年,针对城市女白领等目标人群,主打自己是一家“专门做品牌服饰特卖”的网站。

为什么它能采取这种策略杀入一片红海的电商市场,获得成功?

其实,很多白领人群虽然想买大牌服装,穿起来更有面子,但迫于品牌货比较贵, 不得买些更low的普通衣服穿。

这时唯品会为她们提供低价的大牌服装,就抓住了市场机会。

所以,低价需求的前提是,市场上面的用户,非常渴望得到某些产品或服务。但因为,且仅仅因为价格,让他们望而却步了。

这个时候,主打低价需求的产品,就会变得非常有市场。

2.过程体验的需求。

如果市场上的一些消费者在做某件事时,不得不忍受很糟糕的体验,这时,他们就想要对此进行提升。

比如几十年前,在航空业中,北欧航空公发明了商务舱,这种舱级针对商旅人士出售,票价大幅高于传统的经济舱,又略低于头等舱。

商务舱旅客可以在机场享受单独的会议室、休息区。

飞行途中,他们的座椅更宽敞,环境更安静。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在整个行业迅速普及。

为什么这项创新如此成功呢?

原来,北欧航空发现,很多商旅人士买票时,往往能够承受高票价(公司报销),但他们经常需要在旅途中处理工作,准备方案,所以很渴望更好的办公和休息环境。

过去,他们只能坐在经济舱,忍受拥挤、吵闹的飞行体验,而商务舱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个就是提升过程体验的需求。

这个需求的前提在于,消费者必须去做某件事,但是过程太糟糕。消费者可以不介意钱的多少,但是却没有一个更好的过程体验能够满足他们。

这时候,市场需求就诞生了。

3.便携性的需求。

如果市场上有这样的消费者,他们渴望亲自完成某一目标,但完成这个目标却非常麻烦,常常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

这时就渴望有更便捷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便携性需求。

便携性需求的本质就是:降低消费者的非货币成本。

比如罗辑思维在几年前尝试进入知识学习市场,主打“你身边的读书人”,把书籍中的核心知识录制成有趣的网络视频,帮消费者花更少的时间获取知识,积累谈资,结果迅速吸引了大批粉丝。

为什么这一策略能够获得成功呢?

这是因为,虽然很多年轻白领都渴望通过阅读书籍等方式增长见闻,获得谈资,但慢慢地阅读一本本书籍需要耗费消费者太多时间,过于麻烦。

这个时候,罗辑思维的视频就成了省去读书的麻烦,又能获得知识的好方案。

当年家用血糖仪的发明,也利用了“便携性需求”—过去糖尿病患者不得不跑到医院去检测血糖,非常麻烦并且耗费时间,但是有了便携性血糖仪,就可以随时随地检测血糖。

这是便携性的市场需求。

4.可达性的需求。

如果你的目标消费者过去一直渴望达成某个目标、成为某种人,而始终没有途径做到,他们就希望存在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

比如尚德机构是一家提供成人教育,帮助已经工作的低学历者考取本科学位的机构 。

在推广时,他们面向自己的消费者提出了这样的广告“曾经错过大学,别再错过本科。”

并为用户提供本科学位自考服务,吸引了大批消费者报名。

为什么尚德的这一广告策略能够成功呢?

其实,尚德的大部分消费者学历较低,过去,他们一直渴望能够获得本科学位,但过去,他们高考失败,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尚德提示他们“过去得不到的学位,在尚德仅花1980元就能搞定”,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达成目标的途径。

所以,想主打可达性需求,前提是市场上必须存在这样的信号:一些消费者渴望完成某一目标,而始终没有实现目标的手段。

你不妨思考一下,你的消费者,过去在是否非常渴望成为某种人或者做某件事,但始终没有实现它的手段?

上面介绍了四种非常常见的需求。我们平时在看广告的时候,也可以代入地思考一下:这款产品,这个广告,主打的是用户哪方面的需求呢?

多去刻意练习,培养自己对需求的敏锐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