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葉子發焦是什麼原因?

zYx2178931992


1. 可能是高溫、高溼引起的葉子先黃化後發焦現象,可採取先打掉黃葉、焦葉,然後噴施葉面肥的辦法幫助植株恢復生長。也可能是發生了灰葉斑病(褐斑病),防治方法是適當控制澆水量,降低溼度;及時摘除老葉、病葉;葉面噴灑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或75%達克寧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劑1500倍液等進行防治

2.西紅柿需肥量較大,各時期都應保證充足的營養,但各個生育時期對肥量需求又有一定差異,前期側重氮肥,後期側重鉀肥,磷肥的需求貫徹生育期始終。但整個生育期間要保證鉀肥的需求量

3.其他疾病(卷葉)

西紅柿在果實開始採收時,部分或葉片普遍捲曲,嚴重呈筒狀,變脆。

與品種特性有關,垂葉型品種、抗病性弱的品種,早熟比晚熟品種易卷葉。生理性卷葉的主要原因是果實大量坐住後,養分消耗大,造成植株本身營養失調和環境條件不適形成卷葉。此外,番茄整枝、摘心過重,植株上留的葉片太少;土壤嚴重缺水乾旱或土壤水分過多引起生理乾旱;溫度過高,土壤和空氣溼度過低;土壤中缺少鐵、錳等微量元素會使葉脈變紫上卷;番茄生育後期植株生長髮育衰弱等都能引起生理性卷葉。

培育壯苗,合理追肥灌水,使植株生長健壯,加強溫室的溫溼度管理和果實膨大期的水肥管理,並在結果期葉面追肥,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多元液體複合肥,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做到適時整枝打杈,選擇抗性品種等,也能有效地防止或減輕生理性卷葉





萬家小妹子


西紅柿葉子發焦多半是因為高溫或者高溼引起的病變現象。

西紅柿是我國常見的種植面積較大的一種果蔬,它的營養非常的豐富多樣,外觀比較喜人。西紅柿既是一種美味蔬菜,又是果中佳品。

西紅柿葉子發焦原因及防治

如果你的西紅柿有這種現象發生,可以先將焦掉的葉子去掉,然後噴施葉面肥,並控制周圍溫度及溼度,這樣即可恢復西紅柿的葉子生長。

另外,西紅柿葉子發焦也有可能是感染了葉褐斑病,其原因也多半是因為西紅柿的生長溫度過高或溼度過大。我們同樣先控制其溫度及溼度,然後將焦掉的西紅柿葉子摘掉,最後再噴施75%的達克寧可溼性粉劑600倍液來進行防治。


農村王小霞


番茄枯萎病又稱萎蔫病,多數在番茄開花結果期發生,局部受害,全株顯病。發病初期,僅植株下部葉片變黃,但多數不脫落,隨著病情的發展,病葉自下而上變黃、變褐,除頂端數片完好外,其餘均壞死或焦枯。有時病株一側葉片萎垂,另一側葉片尚正常。

一,輪換倒茬種植最有效。可以避免因肥料單一,而出現肥料失衡的現象。

二,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在種植西紅柿之前,每畝施用充分腐熟的畜禽糞便3000-5000公斤,45%控釋肥100公斤,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所謂的“一俊遮百醜”,有機質含量豐富了,植物的抗病能力自然就高了。最好是測土配方施肥。

三,在番茄苗期,就應噴灑0.2%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含有鋅、鎂的多種微量元素。每15天噴灑一次。對於確定是缺鎂的植株,在噴灑時加入0.1%的硫酸鎂。

四,用代森錳鋅+甲基託布津+abt生根粉,進行灌根,促使番茄生髮新根。在整枝時,選在晴天,並且當日不澆水,促使傷口癒合,防止病菌感染。在整枝前或整枝後,葉面噴灑殺毒礬8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0.2%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多種微量元素噴灑一遍。及時摘除下部黃化的無用老葉,減少養分消耗。



微觀TV


考慮溫度不適透風過猛或是噴藥不當藥害引起,噴施蕓薹素氨基酸二氫鉀透風慢慢來了不要過猛


F先生多肉植物基地


目前,大部分的番茄品種卷葉主要是由於栽培管理不當、外界環境條件不適、受病毒侵染等。栽培管理不當與外界環境條件不適造成的卷葉屬於生理性卷葉,常分佈於整個植株的葉片上,不伴有明脈花葉症狀;而病毒病引起的葉片捲縮則屬於侵染性病害所致,多發生於植株頂部的新葉上,並伴有明脈花葉症狀,下部老葉不易受害,應及時用藥預防及治療。番茄卷葉從外部表現來看,分為葉片向上捲曲和向下捲曲2種。其中每一種卷葉現象都有其具體病因,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改良環境條件、加強栽培管理入手,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生理性卷葉發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1 環境條件不適

1.1.1 高溫。當外界氣溫超過30℃時,就會影響番茄的生長速度,若持續溫度超過35 ℃,就會加快葉片的蒸騰速度,使得葉片蒸騰速度大於根系的水分轉運速度,極易造成植株處於缺水狀態,葉片氣孔被迫關閉,葉片表面脫水性向上捲曲[1]。防治措施:培育抗逆性強的壯苗,並根據番茄的生長形式和發育情況,控制溫度;在番茄定植後至坐果前進行抗旱鍛鍊,坐果後適時澆水施肥。保護地生產番茄的,盛夏要及時加設遮陽網,防止高溫乾旱,晴天白天蓋、晚上揭,陰天不蓋;加大棚室通風口,注意不可撤掉防蟲網。生長中後期應適時澆水施肥,避免乾旱,重點要注意番茄不能在高溫天氣的中午澆水。結果期噴施蕓薹素―碩豐481的10000倍液,或噴施碧護6000倍液也能有效緩解卷葉症狀。

1.1.2 棚室內放風不當。如果放風過急,室內外冷暖空氣交換強烈,會造成番茄葉片向上翻卷。防治措施:棚室栽培應逐步放風煉苗,即可避免出現此類問題。

1.1.3 低溫。氣溫持續低於10 ℃以下,葉肉細胞就會受到寒害,葉片向下彎曲,直到葉肉細胞結冰白化。防治措施:當棚內溫度較低時,可增設地熱線加溫或臨時增加爐火提溫促進生長。同時噴施碧護7 500倍液,並結合噴水進行1∼2次葉面噴肥。葉片發黃時,可噴施葉面肥進行調理。

1.2 栽培管理不當

1.2.1 藥害。農藥藥害:夏季溫度高,如果不注意降低農藥施用濃度,一旦藥物濃度過大發生藥害,葉片表面會變色或生斑點,同時葉片也會向上捲曲。除草劑藥害:鄰近的田塊施用除草劑時,容易隨著氣流產生飄移,對周圍的番茄植株造成藥害,誘發番茄葉片向上捲曲、僵硬發脆。

防治措施:夏季高溫季節要儘量降低用藥濃度,一旦發生藥害,可及時噴水或施用蕓薹素內酯(雲大120)緩解。一般卷葉症狀輕的可以噴施碧護5 000倍液,同時加強中耕施肥,效果會更好。

1.2.2 施肥不當。一是施肥過量燒灼卷葉。施肥時絕不能憑主觀癔斷,認為多施肥可以獲得更高的產量,造成根系燒傷和葉片卷枯。二是氮肥過多。氮肥特別是硝態氮施用量過多,導致土壤溶液濃度升高,引起番茄小葉片翻轉、上卷。土壤中氨態氮肥過多時,成熟葉片上的小葉片中肋隆起,小葉呈現反轉的船底形。鹽鹼地區土壤溶液濃度高,也容易出現葉片向上捲曲的現象。

防治措施:合理施肥,控量施用水溶性肥料是減少肥害的重要措施。番茄生長期施肥時要特別注意加強肥水管理和肥料的合理搭配,不過量施用氮肥,尤其是夏季為防止植株徒長,更應控制氮肥的施用;選用多種微肥、混合施用其他肥料,提供植株生長所需的均衡營養;合理增施磷、鉀肥,結果期根外追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保證果實膨大期充足的水肥供應。儘量選擇非鹽鹼地區種植番茄,可採用無土栽培或改土措施。

1.2.3 整枝不當。整枝過早:植株整枝、打杈、打頂、摘心過早,根系吸收的磷無處輸送,會積累在下部的葉片中,使之老化硬化捲曲。打頂過度:中、晚熟品種在生長中後期過度地打頂、打杈,打去的枝葉過多,完全抑制了營養生長,大量營養積聚在葉片中也會引起葉片向上捲曲。生產中常見的有番茄一次性去枝、打杈、摘葉過多,而後發生大面積卷葉就是這個道理。防治措施:在番茄側枝長7 cm以上時打杈,不可過早打杈,否則會影響植株生長髮育,進而誘發卷葉。適時摘心、整枝。

1.2.4 灌溉。長期乾旱後大量灌溉,即前期土壤過分乾旱,後期突然澆水過大,根系長期被水浸泡,導致葉片蒸騰作用受到抑制,葉片表現出自我保護狀態時就會發生反捲。

防治措施:合理灌溉,避免土壤過度乾旱,且乾旱後不可突然澆水過大;低溫天氣不澆水,否則會引起生理性乾旱加重卷葉。加強栽培管理,特別是在番茄生長的中後期要保持土壤溼潤。

1.2.5 激素類藥害。使用生長激素不當:夏季晝夜溫差小,為防番茄徒長引起落花落果,適量噴施萘乙酸是正確的,但噴施濃度過大時,番茄葉片會表現出短時間的向下捲曲,一般萘乙酸的使用濃度為20∼30 mg/kg,當萘乙酸使用濃度超過50 mg/kg時,反捲的時間會加長,甚至引起落花落果。2,4-D藥害:症狀為葉片或生長點向下彎曲,新生葉不能正常展開,葉片細長,葉緣扭曲畸形,莖蔓凸起,果實畸形。其他激素如矮壯素、防落素等藥害症狀要比2,4-D輕。激素類藥害發生面積大,無發病中心,這一點與其他病害所不同。   

防治措施:葉片反捲嚴重時可噴施細胞分裂素混加愛多收6 000倍液緩解。使用2,4-D蘸花時濃度一定不要過高,使用量也不要過大,中熟品種的激素使用濃度應為20 mg/kg,早熟品種為15 mg/kg,氣溫高時濃度要更低一些,使用時嚴格注意防止其沾到嫩葉或生長點上,千萬不可圖省事採用噴灑方式。用2,4-D丁酯除草時應儘量遠離蔬菜大棚區,或在閉棚時應用。發生藥害後,可噴施一些促進生長的藥肥,如奧普爾、天然蕓薹素3 000倍液等。

1.2.6 茶黃蟎危害。蟎蟲體積極小,肉眼通常難以識別。植株被蟎蟲危害的主要症狀表現為葉片變窄、僵硬直立,向下皺縮或扭曲畸形,最後禿尖。

防治措施:可選用15%噠蟎酮 3000倍液、1.8%愛福丁3 000倍液、73%克蟎特2000倍液或20%蟎死淨2000倍液噴霧防治,每6∼7d噴1次,連噴2∼3次。

1.2.7 缺素症。一是營養不良。早熟品種在果實採收後期,因大量營養都供給果實,使得基部葉片缺乏營養元素引起卷葉。二是缺乏微量元素。土壤中缺少鋅、鐵、錳等微量元素,會使葉脈變紫、葉片上卷。三是缺磷。植株表現為葉背紫紅,葉片上出現褐色小點,下部葉片上卷,老葉變黃,葉尖黑褐色枯死。一般苗期遇到低溫會影響對磷的吸收,土壤偏酸或過於緊實也易導致缺磷。四是缺鎂。植株表現為在第一花房膨大期,下部老葉失綠,葉脈間出現黃化現象,然後向上擴展,形成黃化斑葉;嚴重時葉片僵硬或邊緣上卷,葉脈間出現壞死斑或褐色塊帶。

防治措施:營養不良可土施或葉面噴施全元素肥料;缺微量元素可噴施葉面微肥;缺磷可通過土施磷肥或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缺鎂可通過施用全元素肥料或葉面噴施硫酸鎂50∼100倍液。

2.病毒病導致的卷葉原因及防治措施

2.1 田間症狀

感染病毒病的番茄植株因其先端有病毒,抑制了頂芽的繼續生長,先是出現不同程度的矮化現象,由上而下出現全部或部分的葉片向上彎卷,同時出現葉片褪綠、變小、皺縮、叢生等現象,嚴重時只有葉脈而無葉肉,多表現在心葉及上部葉片上。通常氣溫較低時,病毒病無症狀或表現症狀很輕,隨著氣溫升高,一般在20 ℃左右即表現花葉和蕨葉症狀。圖2為湖北宜昌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大棚內種植的小番茄2014年6月發生的病毒病卷葉症狀。

病毒病田間症狀表現多樣,即花葉型、蕨葉型、條斑型等。花葉型:葉片呈黃綠相間或深淺相間的斑駁,葉略有皺縮,葉脈透明;蕨葉型:植株矮化,上部葉片變成線狀,中下部葉片向上微卷,花冠增大成巨花;條斑型:葉片發生褐色斑或雲斑,莖蔓上發生黑褐色條斑,變色部分僅處在表皮組織,不深入內部;卷葉型:葉脈間發生黃化,葉緣上卷,小葉畸形、扭曲,植株萎縮或叢生;黃頂型:頂部葉片褪綠或黃化,葉片變小、起皺,邊緣捲起,植株矮化,不定枝叢生;壞死型:部分或整株葉片黃化,出現黃褐色壞死斑,病斑不規則,多從邊緣壞死、乾枯,病株果實呈淡灰綠色,並有半透明狀淺白色斑點透出。

2.2 病毒種類

引起番茄病毒病的病毒原有20餘種,主要有菸草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菸草卷葉病毒、苜蓿花葉病毒等。菸草花葉病毒主要引起番茄花葉症狀,在高溫強光照下或與馬鈴薯X病毒混合侵染時,產生條斑症症狀;卷葉型的病株,則多由菸草卷葉病毒侵染引起;黃瓜花葉病毒主要引起番茄蔗葉症狀,或與其他病毒混合侵染出現條斑或花葉等多種症狀。

2.3 病毒病傳播途徑

病毒病主要通過傳毒昆蟲(如蚜蟲、粉蝨)和汁液接觸傳播,高溫、乾旱、強光照皆有利於其發生。

2.4 防治措施

防治番茄病毒病,應採用以農業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一是選種及種子消毒。選用抗病毒的番茄品種,種子要用10%磷酸三鈉或0.1%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種處理;二是輪作倒茬淨化土地。田間實施2年以上輪作,並結合深翻,施用石灰,促使土壤中病毒鈍化,以減少初侵染源;三是加強田間管理。採用多項健身栽培技術,增強番茄植株抗病力,減少染病機會,包括適期播種、儘早定植和中耕鋤草、配方施肥、及時培土以促發根、略晚打杈、適時灌溉等;四是防蟲治蟲。及時防治蚜蟲、粉蝨等傳毒昆蟲,可選用10%吡蟲啉2 000倍液或20%康福4 000倍液,以切斷傳播病毒的途徑;五是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用20%鹽酸嗎啉胍乙酸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1.5%植病靈乳劑1 000倍液、3氮唑核苷(32%核苷溴嗎啉胍)水劑500倍液、2%寧南黴素水劑150∼250倍液等殺菌劑進行噴霧,每隔5∼7 d噴1次,連噴2∼3次;也可噴施高錳酸鉀1000倍水溶液,兼治病毒病和軟腐病,並能補充錳、鉀元素;還可在50 kg清水中加病毒A(K)100 g、綠芬威50 g和一遍淨25∼30 g,製成混合藥液噴霧防治,每6∼7 d噴1次,連噴2∼3次。

綜上所述,不論番茄葉片是向上捲曲還是向下捲曲,也不管發生的是生理性卷葉還是病理性卷葉,只要在生產實際中勤於觀察、儘早發現,及時確定病因,並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從加強栽培管理、改善植株生長環境條件入手,即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甚至避免番茄卷葉現象的發生。


夢到吃楊梅


可能是天氣太熱,缺少水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