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不知動了多少人的情,溼了多少人的心?也使得清明二字更增添了幾分煙雨迷濛的感傷。

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又是一年清明雨紛紛,每至此時,點點灑灑的雨水都會澆在我們心上,一顆叫做思念的種子再次生長。

四月煙雨朦朧,美景美色,卻總帶著點淡淡的悲傷。我們緬懷先人,緬懷那些已遠去的至親家人。當親人尚在人世時,總以為來日方長;等到有朝一日生死相隔,才發現這一日竟來得這樣匆忙。

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還記得小時候,跟著長輩們踏青掃墓時,他們總會領著我去到這個那個墓碑前,講著先人們的故事:這高祖父中過進士,請他寫春聯的人要排隊;太爺爺生意做到南洋,有十幾間鋪,但愛喝酒;曾祖母做的手藝是全村最好看的……以前不解,為什麼年年總要講一遍同樣的故事。長大後來離開家,去到很遠的城市工作,為了過上好生活,加過班,熬過夜,拼過命,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奔波在各種社交場合,常年漂泊在外的我們常常會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自己從哪來、可以回哪去?

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節,就是一個讓你回憶起一切的節日。它讓你記起你的來處,記起你的祖輩,記起他們曾經也為生活奮鬥過、努力過。兒時,長輩領著我們去掃墓,長大後,我們領著自己的孩子前去,一家人整整齊齊,像往年一樣清理雜草,用紅漆描塗碑上的字,點香,燒紙,祭拜。然後轉過頭,告訴我們的孩子,和他們講祖先的故事,然後一步不落的點香,燒紙,祭拜。

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有人說:你和死亡之間隔著父母,當父母離開人世,你就直面死亡了。以前不理解人老後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落葉歸根。後來慢慢理解了,比起春節回家,清明是為了提醒我們:做人,不能忘本。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一份對已故親人的思念,雖已是天人永隔,但這份念想卻始終不曾淡忘,每到清明時節便愈加強烈。故人已逝,記憶永存,忘卻的是傷痛,不忘的是思念。

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時到清明,相思成淚,淚滴成血,寄託了人們無限的哀思與悲涼。放眼望去,漫山杜鵑花競相綻放,彷彿時光倒流如初。花開花落是尋常,悲歡離合總關情。

我們永遠也做不好永別親人的準備。但感傷過後,我們要盡己所能,帶著對已故親人的思念繼續前行。

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思念之餘,我們更多的是學會珍惜眼前事,眼前人。好好活著,才是對先人最好的告慰。

清明,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在這一天祭拜先人,寄託哀思。也在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

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失去的不能再來,擁有的要珍惜。把握當下,就是對逝者最好的祭奠;懂得失去,才能更好的珍惜人生;活得幸福,才是生命最大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