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少年志》薛映為何在手腕上綁布?這與宋朝的軍人刺字有關

近一段時間,一部古裝懸疑劇《大宋少年志》

刷屏網絡,從眾多影視劇中脫穎而出,因為劇集不拖沓,演員表演恰當圈了不少粉絲。當然也有很多顏值粉絲衝著裡面的薛映而來,他們心疼薛映命運的同時也在思考幾個問題。

為什麼在劇裡,薛映的設定是軍戶子弟,還命運悲慘呢?現代的軍人可是英雄,怎麼在古代卻被人看不起?而且劇裡的薛映還總是在手腕上綁著一層布,那布料之下又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大宋少年志》薛映為何在手腕上綁布?這與宋朝的軍人刺字有關

其實看古裝劇的過程中,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大宋少年志》講述的就是發生在宋朝的故事,既然如此,那麼發生在薛映身上的一切就很容易說通了

通過劇集的瞭解,我們知道薛映的出身就是軍戶世家。其實在宋朝時期,軍人的身份本身就很低下,為了加強管理等各種原因,上層領導者會在軍人的身上刺字,既可以表明身份又可以加強管理。就這樣,這個陋習就一直流傳下來。

要知道在古代,刺字是罪犯的專屬,軍人身上也有了刺字,所以薛映手腕上隱藏的就是宋朝上層給他們軍戶子弟的刺字。

而這也是薛映的恥辱,也正因如此,薛映才會為了擺脫恥辱,背叛朋友。下面,我們詳細地探討一下,宋朝的刺字傳統。

《大宋少年志》薛映為何在手腕上綁布?這與宋朝的軍人刺字有關

弊端的初始:軍人刺字的由來

一說刺字,人們首先想到的還是影視劇中的人物形象。比如《水滸傳》中的林沖,因為犯了罪,惡了高衙內,被刺配到了滄州牢房。就因為是囚犯,林沖的臉上便被刺字。但是宋朝的軍人並沒有犯錯又怎會刺字?其實宋朝刺字已經不是獨一份了。

從唐朝和五代開始,軍隊中就有軍人刺字的規定,後來到了宋朝,宋朝的軍隊也承襲了唐朝和五代時期的軍隊制度,把“刺字入伍”設為了鐵令。自然刺字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無論是哪個朝代,都對逃兵引以為惡。統治者也最忌軍隊在作戰的時候,有人逃跑,擾亂軍心。所以漸漸地就有了軍人士兵面部刺字的規定,既可以作為軍人入伍的標誌,又可以防止逃兵。所以這種制度在後世也基本無人反對,上層的統治者只顧集權統治,而下層入伍參軍的百姓也大多是沒有依靠孤家寡人。自然一時之間無人反對,這種陋習就這樣傳承下來。

而這也就是宋朝軍人刺字陋習的由來。雖然軍人都被刺字,但是區別還是很大的。

《大宋少年志》薛映為何在手腕上綁布?這與宋朝的軍人刺字有關

軍人等級劃分森嚴:刺字也有很大差別

宋朝時期,雖然重文輕武,對於軍隊的管理統治卻是絲毫也不鬆懈,尤其是在軍隊招兵和分兵等級上。宋朝承襲了前朝的軍隊制度,但是相比較於前朝來說,

宋朝對於招兵更加註重。軍人中也分了各個等級,其中有專門的職業軍人,即禁軍和廂軍,這兩種軍人作為職業軍人自然和其他軍人不同。

相比較其他軍人而言,禁軍和廂軍受到了更多的訓練和教導,他們不僅僅是直接守護統治者的存在,更是在戰爭中的主力軍。因為有著整齊劃一的訓練和嚴格的控制,禁軍和廂軍,為宋朝的統治也是留下了汗馬功勞。當然不是有功勞就可以不刺字的。

北宋時期,凡是投靠宋朝參加禁軍和廂軍的人,都要被強迫刺字,這一類人通常是刺字在面部。南宋時期的軍人等級制度依舊森嚴,在刺字方面卻有了些許變化,禁軍和廂軍刺面,但是軍隊中的最高領導者卻是刺字在手。

《大宋少年志》薛映為何在手腕上綁布?這與宋朝的軍人刺字有關

除了禁軍和廂軍之外,宋朝還有蕃軍和鄉兵。蕃兵可以從字面上的意思來進行解釋,所謂的蕃兵顧名思義,跟蕃有關。算是宋朝時期由西北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結合起來的軍隊士兵。因為宋朝大多數領土在中原地區,邊境地區還是有很多的外族侵略者,所以為了避免邊境周圍城鎮受擾,宋朝就集合了一批專門守衛宋朝邊境順便著維持民族穩定的蕃兵。

雖然蕃兵在大多數戰爭中派不上用場,而且在後期因為戰鬥力等原因而消亡,但是在宋朝時期,蕃兵還是在一定時間內守護了邊境。只是蕃兵仍然需要刺字。

鄉兵,也是宋朝在承襲前朝各種制度下衍生出來的兵種。這也是為了防止外敵入侵,宋朝才開始的全民皆兵政策。在封建時期,國家生產力低下,且國家動亂,而且人口少,人的生育週期長,所以在那個時期,國家人口增長緩慢。

宋朝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在保甲裡徵收民兵。民兵也是要刺字的,不過民兵終究還是民兵,他們並沒有脫離生產,所以還是要回歸正常生活當中。

一般的民兵也只會在手臂或手背刺字。這種民兵也會在農閒的時候,進行訓練或者檢閱,定期發放錢糧。雖然是民兵,但是其中還是有不少身體強壯的人,而且在那個時候,民兵還會訓練弓箭,長槍等兵器。

《大宋少年志》薛映為何在手腕上綁布?這與宋朝的軍人刺字有關

就這樣,宋朝因為軍隊的嚴格管理在歷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

雖然這幾種軍人等級是在宋朝招兵制度下衍生出來的,但是因為軍人刺字的傳統和人民普遍願意過穩定的生活,所以宋朝招兵制度在後期也很難再招收到新兵了。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宋朝統治者又出了新規定。

凡是入伍的宋朝軍人,其後世承襲軍籍,也必定是軍戶。只要是軍戶壯丁就可以承襲兵制,成為宋朝軍人。這樣就可以補充源源不斷的兵源了。不過宋朝的軍戶後人也會被刺字。而《大宋少年志》中的薛映,作為軍戶的後人,自然免不了刺字這個過程。

那麼刺字真的就像被打下十八層地獄一樣可怕嗎?實際情況確實如此。

宋朝軍人國家地位基本與罪犯相差無幾

薛映是軍戶出身,註定了一輩子命運悲苦,所以他才會不惜一切代價想要“改命”。所謂的軍戶子弟身份低賤,除了來自於上層統治者的管制更多的還是社會環境下的輿論壓力。刺字是一種肉刑,在最初也是用來懲罰犯人或者是俘虜的刑罰。

第一種是入了牢裡的犯人,都會被施以這種肉刑。這樣可以防止犯人逃跑也可以給人們一個提醒。這個人有罪,謹慎接觸。只是有一些罪犯被大赦之後,雖然迴歸了正常生活,但是生活中還是充斥著人們的指指點點,只因為他的身上留下了罪犯的印記。這種肉刑也不再單單是身體上的懲罰,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懲罰。罪犯身心受創,備受人們輿論的隱形傷害。

第二種是俘虜,在很早之前兩個部落交戰,留下的俘虜就成了奴隸,為了區分人們也會在臉上刺字。

《大宋少年志》薛映為何在手腕上綁布?這與宋朝的軍人刺字有關

漸漸地,人們也在潛移默化中達成了一個共識,凡是刺字的必定是罪犯或者是身份低賤的人,他們品行不端,他們生來低賤。而宋朝軍人刺字的制度,顯然是將軍人和罪犯放到了同一個角度。而且在某種特殊情況下,比如突發的戰爭,統治者也會將一些在牢房中的囚犯放出來和軍人在一起禦敵。這樣兩者更沒有任何區別了。

於是在社會上的大眾看來,兩者都是刺字,所以區別不大,逐漸,軍人就從保家衛國的英雄轉變成了低賤的奴隸。這也就是薛映身為軍人後世卻身份卑賤的原因。大眾輿論壓力和社會風氣就是罪魁禍首。

《大宋少年志》薛映為何在手腕上綁布?這與宋朝的軍人刺字有關

軍人刺字相關逸事

關於入伍刺字,這是宋朝軍隊統一認定的規定和政策,所以宋朝軍人幾乎都會刺字。哪怕是一些軍隊的領導者,就算是臉上不刺字,手臂或手背上也會被刺字。那麼就牽扯出一個疑問,像一些宋朝名將比如岳飛,臉上會不會刺字

實際上在流傳到現在的史書記載當中,宋朝那嚴格的“刺字入伍”等面上刺字還是手臂刺字上都沒有任何岳飛記載,只有他背上“精忠報國”這麼一說。到底是岳飛沒有刺字,還是成為了名將之後把刺字洗去了,後人也無從得知。現如今可得知的只有宋朝另一個名將狄青確實在臉上刺字。不過狄青是戴罪入伍,臉上本就刺過字,這樣也並不稀奇。只不過狄青耿直,有人見他功成名就不如洗去刺字,可他直接拒絕了。把刺字當做一種提醒和個人標誌。

《大宋少年志》薛映為何在手腕上綁布?這與宋朝的軍人刺字有關

總結:

通過了解宋朝軍隊“入伍刺字”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宋朝時期,軍人地位確實低下。這不僅僅是當權者的錯誤決斷更是社會風氣和輿論造成的。如果人們理解軍人遭受的身心重創,早一點廢掉這個陋習,估計此後很多人都不會因此而受到傷害。

尤其是宋朝的軍戶制度。很多軍人的無辜後人都難以逃脫這種悲劇的命運。最後時代變遷,直到元朝時期,統治者才廢掉了這個“入伍刺字”的陋習。但是人生苦短,很多人沒能等到陋習被廢除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